浅析九原岗壁画中的门楼图建筑

2017-04-13 09:15赵晋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建筑

赵晋

摘 要:2013年,在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发现一座北朝壁画墓被盗。在山西省研究所和太原市文物考古所的抢救性考古挖掘下,北朝九原岗壁画得以与世人相见。该墓虽然被盗严重,但墓道的两侧的精美壁画却保留完整,其中位于墓门上方的门墙正面有一个彩绘的木结构门楼图,绘画手法写实、生动,值得探讨。本文以九原岗壁画中的门楼图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浅析门楼图的建筑特色。

关键词:门楼图;枓拱;瓦作;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175-01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下社村东北,2013年发掘,由于墓志等被盗,无法确定墓葬的具体时间,根据墓室结构和壁画内容等推断这是北朝晚期的墓葬。由于该墓被盗严重,墓中随葬品所剩无几,但墓葬壁画却令人震惊,墓道、甬道、门墙皆有精美壁画,特别是墓门上方的门墙上绘有一幅十分写实且精美的门楼图,其精美复杂程度是同时期墓葬的门楼图无法相比的。门楼图所绘的枓栱、瓦作、装饰建筑等对北朝时期建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证据,而且建筑结构上有许多新的突破。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臺县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已是唐中期,在此之前的建筑形式只能通过石雕仿木的窟门、石室等了解,对于北朝建筑来说,山西中北部可参考的实例主要有大同云冈石窟和太原天龙山石窟,这些仿木建筑传达出来的信息是枓栱比较简单且不出跳,而九原岗北朝墓建筑壁画的发现则颠覆这一传统认识。

文章将从屋顶瓦作、柱网、枓栱、建筑装饰和附属建筑几个方面对九原岗门楼图进行分析。

一、瓦作

壁画中建筑的屋顶表现细致,筒瓦、瓪瓦描绘清楚,正脊、戗脊均素面无装饰,各条脊上装饰有瓦钉;戗脊端部饰以兽头,正脊两端是两只硕大的鸱尾,向外的弯曲部分表现为鸟的羽毛状;正脊、戗脊均绘以较细的线条,应该是用瓪瓦堆叠而成,为瓪瓦叠脊;檐角处筒瓦叠出三层起翘。画中建筑的正脊和戗脊上的瓦钉造型突出,这种瓦钉在北朝时期是真实存在的,如北京古建筑博物馆收藏的一组北魏时期的筒瓦和瓦钉,造型与九原岗壁画相似度极高。画中鸟羽状的鸱尾也有北朝时期的实物存在,河北临漳县的邺城博物馆收藏一件东魏北齐时期的鸱尾,就是这种发散的鸟羽状。不仅鸱尾相似度极高,麦积山43窟建筑的正脊、戗脊与门楼图中的鸱尾也极为相似。

二、柱网

这座壁画建筑柱网的特别之处在于当心间左右前檐柱采用双柱并立,且两根柱子之间有狭小的距离,柱头各置枓栱,双柱并立的结构形式很独特,在现存唐宋建筑中已无实物。各柱之间未用阑额,柱脚间用地栿。在北京古建筑博物馆,有一座夏商时期的二里头宫殿遗址复原模型,这座模型的中房屋的柱子都是采用两根柱子并立的结构形式。

三、枓栱

枓栱同样表现细致,虽然透视效果上略有偏差,但画师不是建筑师,能把枓栱结构完整表达清楚已经很难得了。当心间双柱并立的前檐柱上均安置枓栱,可见栌枓直接座于柱头,左侧栌枓可看出明显的皿枓特征,无普拍枋,栌枓口内斜出两跳,一组并立双柱上的两组出跳枓栱向不同方向伸出,组成一组斜栱,正出方向无枓栱,斜出的两跳均为“批竹华栱”,即华栱前端并非后代常见的弧形,而是砍成批竹形,上下华栱之间不接触,有一定距离,两跳均偷心,第二跳头上通过短替木托橑檐方或橑风槫,没有令拱。转角铺作仅表现了向前的正出,与柱头铺作结构相同。

甘肃敦煌老君唐慈氏塔,这座建筑是现存唐宋木构中使用批竹华栱的唯一实例,枓栱外转两跳均为批竹华栱,且上下两层栱之间并未贴合,而是留有一定间隙,两跳均留心,结构与九原岗壁画建筑相似读极高。

四、皿枓

门楼图建筑中所用的枓表现了明显的“皿枓”特征,其中当心间左侧柱头的栌枓尤为明显。据信皿枓起源于皿板,皿板至少在汉代的砖石仿木建筑中就已有应用,即在枓的底部垫一块板,边缘大于枓底,这一时期枓和皿板是两个独立构件。在日本相当于我国隋代的法隆寺回廊中还有皿板在柱头铺作的实例。九原岗壁画中清楚表现出了皿枓造型,不仅把皿枓的使用推前了一个时代,更说明了门楼图绘制的写实效果。

五、建筑装饰

三间殿正面均置双扇板门,当心间门是关闭的,两次间门是打开的,只画出一扇,通过打开的门可看到各有两位仕女,每扇板门上施四路泡钉,当心间板门每路四枚,两次间每路三枚,可知当心间面阔要大于两次间,板门上饰以衔环兽首。殿门前方砖铺地,五根柱子前面各置一组钩阑,结构朴素。

九原岗壁画建筑屋顶高度写实,枓栱还有相同结构的实物存世,因此有理由相信这是一幅写实的作品,这幅画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建筑的许多认识,过去一直认为北朝建筑基本不出跳,初唐只有简单出跳,通过九原岗壁画我们知道盛唐甚至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出跳且结构复杂的枓栱,斜栱也已经有了成熟的应用,并且还有双柱并立这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对早期建筑的认知向前提高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傅熹年.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3]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建筑
建筑学园(4)
建筑学园(3)
建筑学园(2)
建筑学园(1)
建筑速写系列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建筑与数学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