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华芬
摘 要:观《荷香清夏图》,在宋代画家马麟的一系列的诗意性物象表现中建构出诗意的西湖美景。从此画中既让我们看到一个画家身上所兼具的文人气质,同时也让我们去探索其绘画背后所隐藏的“诗画一律”思想在画院中的影响,以及南宋画院对于徽宗画学的沿袭。
关键词:《荷香清夏图》;马麟;诗意
中图分类号:J205;G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168-01
政治上的变迁,给南宋的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灵感,使得其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里熠熠生辉。而马麟作为南宋画院的重要人物,他和他的《荷香清夏图》,都同样承续了大宋王朝璀璨的文脉,彰显了属于那个年代的诗情画意。
一、诗意的书写:马麟的《荷香清夏图》
马麟,原籍河中,南渡后三代居钱塘,是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的画院待诏,他出生于世称“佛像马家”的绘画世家,家族五代均是宫廷画家,以其父马远最为有名。而马麟则作为南宋画院后期标志性的人物存在,在其留存的诸多作品中,取辽宁博物馆所收藏的《荷香清夏图》来浅谈画中的诗意性。
《荷香清夏图》描绘的是夏天钱塘的湖光山色。画家以远山,绿林,屋舍,浮舟,西湖,堤岸,扬柳,飞鸟,行人入画,再通过巧妙的构思让各物象间具有灵动的气质。远处青山的出现,阻挡了湖面所带来的开阔视野,使画面更具层次感,而远山绿林浮动之际半遮半掩着的几间屋舍,则让画面更加生动,具有烟火气。由远及近,西湖之上点缀几叶浮舟,堤岸之上,柳林葱郁,整片柳林随风起舞之态尽现,浮于眼前的柳林反馈至心灵深处,是灵动的画意,也是动听的旋律。柳林之上的鸟儿们欢腾着,在静止的画面中透出动态的美感,使得画面具有生命的张力。
马麟采用散点构图的形式,让画中的每个点都变得丰富而有趣味,令人回味无穷,使得此画就如同散文一般“形散而神不散”。在墨色的运用上,马麟显得老到而有情调,或浓郁,或淡雅的墨色相得益彰的出现在画面里,让画面出现书法的韵律感。人物线条用笔中锋,瘦硬劲峭,彰显出画中人潇洒地气度,也让观者直接体会到画家的艺术情怀。对画中山石树木的表现,则让我们窥见宋代的美学,这不正是郭熙所说的“夏山苍翠而如滴”,“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面对真山真水,画家不仅要做出直接的审美观照,更应该有一个“林泉之心”,只有这样,画家才能创造出审美意象,此所谓“身即山川而取之”。可是只有审美意象是不够的,苏轼的“成竹在胸”、“身与竹化”的命题论述的则是形成审美意象之后如何用笔墨去表现出来。这些美学思想都影响着宋代的画院绘画走向,马麟的绘画中也向我们昭示了这一点。
拂柳,横桥,泛舟湖上,闲散的古人不经意间打桥上走过。近千年前的那个夏天被马麟绘成画卷,而故纸中的风雅让我们体悟到马麟画卷里起伏的诗意。
二、诗意性的来源:马麟绘画的典型艺术风格
宋朝“扬文抑武”思想的主导,文人士大夫阶层开始作为权利群体出现,他们主导了这个时代的道德和文艺。文人受儒家传统文化以及道家思想的影响,反映在绘画里,使绘画题材更加丰富,出现许多弘扬孝道、报国的绘画题材,同时在画面之中又透露出怡情山水、隐逸江湖的渴望。宋代的文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寻找着给予自己内省的一个空间,文人的情怀使得文人画应运而生。宋代苏轼提出了“文人画”思想,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强调“诗”与“画”相互渗透。他在《苏东坡集》中也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的这些思想影响了王诜,赵令穰等一大批文人。宋徽宗赵佶因为和王诜、赵令穰等过从甚密,也间接的受到苏轼“文人画”思想的影响,并把这些运用到画院的教学之中。
宋徽宗在画院中设立书学、画学,之后画学生并入翰林图画院,院画家更加注重对于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宋徽宗将苏轼提出的“诗画一律”思想成功的运用到画学考试以及院画家的培养之上。宋代画学考试中出现了以诗为题作画的现象,“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野水无人渡”等都是当时著名的考题。这就使得所选的画学生不仅具备很好的画面表达能力,还需具备较强的诗歌感悟能力。也正因为如此,“诗画一律”的思想能在画院发展传承。
南宋画院重建的时候沿袭了徽宗画院的思想,且南宋皇室同样具备相当高的艺术修养。由于南宋的政治环境,受文人画影响的画家多寄情山水,以表达自己收复失地的期盼、表达漂泊的悲凉、以及对于画面诗意的追求。马麟所处的南宋王朝便是在这种文化的浸染之中,更文艺,更自由的艺术氛围都使得马麟在追求画面的诗意上显得游刃有余。正如丹納在《艺术哲学》所所提到的艺术家的创作与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马麟在其绘画创作中,尤其是在《荷香清夏图》的表现中自然而然的将“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诗意运用其中,使其画面具有文人气息。
参考文献:
[1]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4]王耀庭.从芳春雨霁至静听松风——我说国立故宫博物院藏马麟绘画的宫廷背景[J].故宫学术季刊,1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