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春兰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造思维;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96—01
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更新,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提出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能想象。”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时期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独特性。学生的创造思维表现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或有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和积极性四个特征。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促使人们思维活跃,不呆板、不僵化。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鼓励大胆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他们习惯以课本和教师为准则,怕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这种心理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要帮助学生打破这种心理状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敢于对课文以及教师的话提出疑问。笔者早年看过这样一段文章:一位教师在上《有大熊猫的故乡》一课时,把“大熊猫的幼仔”称为“小熊猫”,一个同学提出了“大熊猫”与“小熊猫”不是同种动物。于是,该教师马上夸奖学生能干,知识面广,然后顺水推舟,告诉其他学生:大象的孩子叫小象,大狗的孩子叫小狗,大熊猫的孩子叫大熊猫的幼仔,而不能叫小熊猫。
二、抑制思维惯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一般的新观点,从而形成超常的构思。如,教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挪动”和“呻吟”两個词语时,学生虽然能给出这两个词的表面意思,但深层含义无法体会。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被烫伤的经历,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用学生的切身体会来感受邱少云的坚强意志。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想象力这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因而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1. 续讲故事的结局。在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并掌握了文章中心后,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续讲故事的内容或结尾,丰富他们合情合理的想象力。如,学了《司马光砸缸》这一文后,教师说:如果掉进缸中的孩子被送进医院,抢救过来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先分组讨论,比比哪组想象得最好,于是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点燃了创造的“火炬”,激发了多向思维,培养了创造精神。
2. 写想象作文。低年级学生学了《小马过河》一课后,教师可叫学生模仿课文编个童话故事。高年级学生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写作文《我们的幸福生活》。学了《爱迪生的故事》后,可让学生写《他来到了我们的学校》等想象作文。
四、尊重学生需求,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许对不许错,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常同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不易被教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如,笔者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蔺相如,当笔者正准备结束课文时,突然有学生说喜欢赵王,且该学生表示:“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任用他,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都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我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任用人才这一点。”学生说得有理有据,必然得到了笔者的肯定。这样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了信心,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提问,提“怪”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允许学生超过教师,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从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这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也是平常应重视并自觉培养的一种理念。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