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心理特征在声乐演唱中对表演的影响及调节对策

2017-04-13 08:28易亚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声乐演唱

易亚辉

摘 要:歌唱艺术是中综合的表演艺术,是一种相对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文章具体分析了声乐演唱中的个性心理及个性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关键词:声乐演唱;创作个性;调节对策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092-01

演唱个性心理制约着演唱者的全部演唱心理活动,发声的心理过程和演唱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统一具体的、两者又是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特殊心理过程形成发展起来的,其次是已经形成的演唱个性心理特征调节着演唱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演唱心理过程中得到表现。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演唱个性是极为重要的,突出演唱个性会使演唱者的歌唱修养更具有生命力。

一、声乐演唱中的个性心理

(一)演唱个性心理特征

在声乐的演唱中,个性心理特征至关重要,个人演唱时的情绪、感情的宣泄、激情的发挥、对作品的热情等这些心理因素,都是个性心理在演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演唱个性心理是表现在演唱者身上的那些经常性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一般把它作为一个演唱者在演唱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的精神面貌。它具有倾向性、稳定性、整体性和独特性等的特征。

(二)演唱个性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任何演唱个性心理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形成与发展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每个演唱者个性心理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大多数演唱者的个性心理是在先天和后天这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而且后天的影响占很大的比例。其中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起着决定的作用。演唱个性心理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演唱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实践和环境决定了演唱个性发展的现实性。其中,遗传素质是前提,是可能性,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决定因素,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大量的舞台实践则是根本的途径。

(三)演唱者的创作个性

每一位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的演唱者,对声乐作品中蕴含的魅力都有一种不同于其他演唱者的獨特的洞察力、感染力,特别善于敏锐的捕捉到打动他(她)的某一种特殊的“感动点”。这不但表现在不同的歌唱者各有其特别喜爱的取材范围,而且,在同一取材范围内,也各有使其特别敏感的旋律和音调、对歌词独特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以及对作品不同角度和深度的认识。歌唱者这种独特的审美感受,是构成演唱者的创作个性最为基本的东西。一个有创作个性的演唱者会根据作品的各种标记符号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个性演唱,把词、曲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而对于没有创作个性的演唱者会机械地把整个作品的音高和歌词唱出来,不会创造性地去表达作品深层的意义。

二、个性心理在声乐演唱中对表演的影响

(一)记忆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声乐艺术必须通过歌曲的演唱来表情达意,因此,对歌词的记忆就成为歌唱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演出的时候,只有把歌词倒背如流,才能够尽情地去表现歌曲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及情感,才能便于演唱者和观众交流情感,如果一个歌唱演员在演唱时,出现了忘词、错词现象,即使歌喉再美也必然影响歌曲内容的完整表达,损害歌曲的艺术形象,其后果无疑是严重的。所以,对歌词的记忆并通过演唱予以再现,是声乐艺术活动的重要保证。

(二)思维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思维能力对于声乐演唱的重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声乐的发声技巧训练中,关于气息老师常常会说用吃惊的感觉吸气,用闻花香的感觉呼气,气息要叹下来。对于腔体的打开,老师经常会说,用半打哈欠的感觉歌唱。对于声音的连贯,老师又会说,声音要像潺潺的流水一样缓缓地流动起来,对于这些比喻,学习者只有将抽象的声音转为形象的事物以及感觉,才会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掌握,这时候思维能力的高低就具有决定意义。二是在歌曲的内容理解方面,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包含一个故事,演唱者要想深刻把握歌曲的内容,就必须要通过歌词,去寻找它背后的故事,从而理解歌词的含义。不要再去考虑外界的因素,而是随着音乐,展开思维,想象着把自己带入歌曲所描绘的场景中。

三、个性心理因素在声乐演唱表演中的调节对策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演唱者内心用以抒发和交流思想的最自然、最亲切、最直接的一种语言形式。通过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声情并茂,使歌唱者得到一定程度的情感表达和宣泄,心理压力得以缓解,心理平衡得以恢复。前面已经分析了影响声乐表演的几种主要心理因素,当我们对影响声乐表演的因素有一定了解之后,就必须考虑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表演者良好的声乐表演心理素质。

(一)切实训练演唱基本功

娴熟的歌唱技巧,是顺利表现音乐作品的基本前提,大量事实表明,歌者必须具备自信心及歌唱技巧,才能自如的演唱作品,这就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中技能的掌握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歌者不能盲目训练寻找捷径,唯一捷径是长时间的有效训练,才会有扎实的歌唱基本功。

(二)注重自我培养,依据个性选择作品

个性的完善除了要通过重视个性心理的健康和学校教育来获得,主体自身的自我培养也必不可少。首先,要能够客观的分析自身的个性特征,做出正确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的分辨出个性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而保持优良改进不足;其次,要有针对性的改进自身性格中的消极面。虽然很多大学生都知道自己个性中的弱点但却没有明确的修正意识,而要想成为新时期的优秀大学生就必须有勇气按照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重塑自身的个性。歌者在选择作品时,一定要尊重客观实际,演唱适合自己的作品。

(三)技能技巧方面

无论演唱什么歌曲都应该认真分析作品,深刻理解作品,把角色放到歌曲规定或设计的环境中去。每首声乐作品不论长短,都凝聚着词曲作者的强烈感情,每一小段旋律、每个音符、每个文字符号等都蕴藏着词曲作者的深情厚谊,包括作品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等,都需要歌唱者去发掘和领会,深入理解它的内涵。歌者只有对作品有透彻的理解和认识,加上扎实的技艺、过硬的技术,才能在演唱过程中能动自如、从容不迫地将作品内在情感充分流露出来,才能达到作品应有的效果,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听众,让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结论

本文从歌唱心理角度出发,对演唱心理中个性心理活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声乐学习和演唱的全过程离不开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适应和心理表现等的控制,而这些都与演唱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不能只注重生理机能的运动和声音的技巧,歌者生理机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正是演唱者这些内在个性心理导向的艺术发挥。只有灵活运用并掌握好其演唱个性心理调控的前提下,有效地运用生理机能,声乐作品的情感才能有所依托和抒发,演唱才会有灵魂和生命。

参考文献:

[1]杨鉴.心理因素对声乐学习的影响[J].民族音乐,2011(01).

[2]于贵祥.声乐表演紧张与焦虑心理分析及疏导[J].大舞台,2011(01).

[3]郭淑芬.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基本要素[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4]高渝君.声乐演唱中学生舞台心理素质的培养[J].才智,2011(05).

猜你喜欢
声乐演唱
谈歌唱的形象思维
心理状态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浅谈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合作与艺术指导性
关于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的有效思考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声乐演唱中紧张的心理现象分析
声乐演唱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