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特色的阳历与纪元

2017-04-13 01:20乔居顺
山东青年 2017年1期

摘 要:在对天人合一、黄道经度于一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阳历与纪元改历方案的具体作法。作者57年被划为右派,在30多年的逆境中潜心研究历置改制实务及其运用。新历是依照天体运行的客观规律而创制的,因历的各单位(季、月、节、星)都体现了黃道经度故名为黄经历法。

关键词:黄经历法;黄道经度;四季;节气

乔居顺早年考入孔祥熙所创铭贤学校(山西农业大学前身)并留校工作。该校校训“学以事人”,深刻影响了其一生。1956年,乔居顺创造设计恒星仪等天文仪器用于天文地理教学,最早总结提出了“时空交错生产法”,对农作物进行套种改革;发明与研制小麦脱割机;研究总结出了《珠算开平方法则》等。诸多发明创造中,尤以《黄经历法》集其大成,为世人所瞩目。从五十年代始,潜心跟踪、研究天文历法四十余年,所创新历季、月、节、星各单位皆体现黄道经度,与天体运行规律相一致,故名《黄经历法》。所完成《黄经历法研究》项目,2010年被山西晋中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定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乔居顺也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本历法以太阳为参照系和标准,地球自转一周为一个太阳日,平均为24小时,称之为平均太阳日,是本历法中最小基本单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年,长365日6小时9分9秒。以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一个回归年,长365日5小时48分46秒。与恒星年之差称之为岁差。回归年是阳历必须依据的天然单位,也是历法中最大的基本单位。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全年合计太阳运行360度,地球行了365日多,这就造成了四季长短不等。远日点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缓慢移动,积20720年旋转一周,使上述四季不等的现象在20720年中轮流变化一次。

太阳沿黄道每运行30度为一个月,一年运行360度,共12个月。这与黄道12宫是一致的,称之为宫月。太阳每运行黄经15度为一个节气(中国阳历),每月2个节气,一年24个节气。取阴阳历通用之30日为一月并定为标准月,简称小月;取30与365之最大公约数5作为一个新单位取名为“星”。新历按气候实际重新划分为以雨水(330度)、小满(60度)、处暑(150度)、小雪(240度)为起点。新历中的置闰法中,积43200年才有一日之差,较现用历年差26秒精密13倍。

由于远日点的移动,新历把大月的起点作了调整,大月在20720年中旋转一周,既对全年之日数没有增减,又能使大月与远日点永远一致,也使每个月都有9000多年轮流成为大月的均等机会。

新历的优点集中如文所述的9个方面。

我国使用的公历与公元是照搬西方具有宗教特色的历法。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其与我国国情和习性不相符合,应予以改革。为此,笔者在20世纪经过近四十年的研究提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历法改革方案。

一、《黄经历法》研究的思维发轫

世界历置可分两种:一是以太阴(月亮)为标准的阴历,二是以太阳为标准的阳历。为讨论方便,以下简称为“阴”或“阳”。

作为文明古国,我国古今贤达之士对天文观测十分重视,制历授时精益求精。民国以前使用的历法采用的是阴阳合历,观月像之圆缺知日期以安排生活,凭节气之推移知气候以从农耕。

所谓节气就是把太阳一年中在天上运动(非真运动)的轨道——黄道,运转一周的360度细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作为黄经15度,称之为一个节气。由此可知,这正是用24个节气描述太阳运行规律的方法论,简称为阳历。由此可知,中国的阴历具有“阴中有阳”的科学内涵。

我国的阴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阴历,虽然每年12个月只有大约354个日日夜夜,较阳历少11日之多,但由于在19个阴历年中增加了7个闰月,共235个月,因此,其总日数和19个阳历年的总日数是相等的。因此可以说,中国阴历的年数,具有“名阴实阳”的内涵。

中国的岁首定为立春之朔日,立春为阳历之起点,朔日(阴历初一)为阴历之起点,由此可见,中国之岁首也是基于阴阳平衡和阴阳兼顾的平和思维。

基于此,中国是很早就使用阳历纪年月日时的国家之一,但却没有确立阳历纪时的系列名称,在长期农耕社会的实践中,中国阳(农)历又因其准确同农时相连与简明易记忆而为农民所乐于使用。这正符合“以农立国,不误农时”的国情以及追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社会发展目标。这套与农业发展相协调的适于农耕的优良的“阳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历史上判别气候提升耕作收益的科学依据。

据历史考证,中国是从1912年采用西方阳历的。尽管西方阳历有其科学的一面,但由于其与阴历的差异,使群众感到应用中有不少基于文化差异的不足。特别是与阳历伴用的星期制(即礼拜制)在各月中的不固定性而导致的前后移动,导致使用时很感不便。因此,民国20年(193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的历法研究会,向全国发出超百万份的“改历征求意见书”。据对次年回收的意见书统计,应征者多达十万多人。根据意见书中数据,对新历的改革建议见下表: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因一年中仍有一、二空日,难以同农历有效对接,使普通农民难以记忆应用而不满意,未予实行。(详见《宇宙壮观》P432—P440。山本一清著,陈遵妫编译,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因此,这个经全国十万人未能解决的“改历”大难题遗留给了后人,有专家说“相信今后必能出现一部理想的历法”。(王安宅著:《地球概论·历法章》,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从1937年“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近半个世纪由于种种原因,改历再无人提起,更无实质性的行动进展。

1957年,我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被开除公职,并被下放到塞外农场劳动教养。当时我的心情与古人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表”后的遭遇类似。我曾仿照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了一首诗如下:

一鸣触怒武当权,塞外劳教路一千。本为学校除劣象,竟遭开除二十年。

囚居演易周文王,蚕室作史司马迁。且喜农村天地广,实践真知学无边。

在当时身处逆境的环境中,我决心仿文王演易,解决这一难题。1959年国庆节放假一天,遂试图解开前政府遗留下的改历大难题。希能按老子祸福相依的辩证原理将坏事变为好事。此后遂在坎坷困境中按照辯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中国天人合一宇宙观神游宇宙、摆弄星月、旋转乾坤、调理阴阳,历时已40年,至1999年完成了新历法改革方案的定稿。

1968年我发现公元不合我国国情,意欲提出改革方案。但一直找不到满意思维模式而未能付诸于研究实践,“改元与改历”这一问题一直铭刻在心。1997年随着香港回归后所获取的信息交流环境,我才在外国先知的启示下触动了灵感,找到了理想的解决方案。经过30多年研究与探索,才就解决这两个难题缴出了一份相对完满的答卷:我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阳历与纪元,并简称《黄经历法》。请国人予以审阅评价,提出意见、正其谬误、补其缺漏,在日臻完善中,得出一套完善可行的方案,满足包括我在内的国人改历的夙愿。有了符合国情的历法,建议政府不要再照搬“西方的阳历”,而实行有中国特色的“阳历”。从而把中国的阳历由几千年来阴显阳隐的状态扶正到阳正阴副的位置上。

二、《黄经历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现在全世界通用的阳历(即Gregorian Calendar格历)有不少缺点,特别是星期数在各月中前后移动,错落无定,致使世人在难以记忆中多感不便。笔者早欲改革,酝酿多年,迄未成功。今作者将一管之见,公之于世,以供参考。

(一) 对新历法的要求

作为一种新历法,笔者认为至少要有如下几个科学与便捷相结合的知识内涵:一是要体现与协调有关的天体运行规律;二要便于指导与气候有关的农牧业生产和便捷安排人们的日常生活;三要有科学精密内涵,有长久稳定不变的科学规律,简便易行易记的行动指南。

(二)依据的规律与原理

改革历制要以科学原理和相关可观察数据积累的分析获得的规律为依据。具体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

一是以太阳为参照系和标准,地球绕轴自转一周时间为一个太阳日,因地球转速不匀,各日的长短不等,平均为24小时,称之为平均太阳日,本文中简称为日。这是一个天文单位,也是历法中最小的基本单位。

二是以恒星为标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年,长365日6小时9分9秒。

三是以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一个回归年,长365日5小时48分46秒。与恒星年之差称之为岁差。因人类与生物必须依赖太阳而生活与生存,所以回归年是阳历必须依据的天然单位,也是历法中最大的基本单位。

四是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太阳位居于其一个焦点上,所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有远有近,轨道长轴一端称近日点,另一端称远日点,以近日点为标准,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个近点年,长365日6小时14分9秒。与恒星年之差表现为地球公转轨道长轴转向。一年中半数以上的日子是太阳行一度与地球行一日基本一致,由于系统内部能量的转换,当地球行至远日点附近时,轨道既长,速度又慢,150度弧内多走了6日;相反,当地球行至近日点附近时90°弧却少走了1日,全年合计太阳运行360度,地球行了365日多,这就造成了四季长短不等。

五是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共同形成近点年与回归年相差1523秒,表现为远日点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缓慢移动,积20720年旋转一周,使上述四季不等的现象在20720年中轮流变化一次。

(三)改革的方案

改历的目的是方便全球各地、功垂后世的世界性系统工程,方案设计的主导思想是以太阳运行的规律为标准,适当调整地球运行的数据使二者协调一致,具体方案建议如下:

第一,岁首以冬至日为新历之元旦,即以2000年12月21日为2001年1月1日。

第二,从冬至起,太阳沿黄道每运行30度为一个月,一年运行360度,共12个月。这与黄道12宫是一致的,称之为宫月。如4月太阳在白羊宫,5月在金牛宫(不是白羊座与金牛座)。余类推。

第三,太阳每运行黄经15度为一个节气(中国阳历),每月2个节气,一年24个节气。

上述分类法,虽然较为标准,但历的最小单位为日,对回归年不能整除,难以实用,所以对地球运转的轨道另分如下:

一是取阴阳历通用之30日为一月并定为标准月,简称小月;

二是取30与365之最大公约数5作为一个新单位取名为“星”。每月有6星,每年有73星,也就是12月另一星(5日);

三是一星单列不妥,另作安排如下:如前规律四中提到,由于地球在远日点与近日点附近的弧内由于轨道长短、速度快慢不同使全年多走了5日,因此把多余的5日分别纳入远日点附近相连的5个月内,使每月成了31日,称为调节月,简称大月;大月中的最后一星改为6日,称为大星,这样一月不论大小,都是六星。一年中12个月,72星,整齐固定,协调一致。这样分的月称为历月,虽然有大有小,但却与宫月基本上能保持一致。

四是四季之划分:中国以立春(315度)、立夏(45度)、立秋(135度)、立冬(225度)为起点,显得稍早。西方以春分(0度)、夏至(90度)、秋分(180度)、冬至(270度)为起点,失之过迟(实际上西方社会是以12、1、2三个月为冬季的)。新历按气候实际重新划分为以雨水(330度)、小满(60度)、处暑(150度)、小雪(240度)为起点。这样就把冬季最冷的三九天置于冬季三个月的中间一个月(夏季亦同),使冬季开始与终了两端的温度比较接近。

五是闰年仍加1日,置于连续5个大月之后成为6个大月,全年366日。

六是置闰法仍采用4年一闰制,每百年仍减一闰,但把400年减3闰改为900年减7闰。这种方法年差只有2秒。积43200年才有一日之差,较现用历年差26秒精密13倍,为现在既精密又简明之方法。具体方法是从16世纪起,每900年作为一周期,前400年仍是400年减3闰(第400年闰),后500年为500年减4闰(第500年仍闰)。口诀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九百年只减七闰,四万三干二百年不闰。

七是由于远日点的移动,新历把大月的起点作了调整,规定每隔1727(1726)年调整一次。调12次回到原位,即1727×8+1726×4=20720年。

大月在20720年中旋转一周,既对全年之日数没有增减,又能使大月与远日点永远一致,也使每个月都有9000多年轮流成为大月的均等机会。现在远日点行至小暑节附近,所以规定从谷雨节(30度)起作为大月,即5,6,7,8,9等5个月为大月,到2994年即改为6,7,8,9,10等5个月为大月,余类推。

新历是依照天体运行的客观规律而创制的,因历的各单位(季、月、节、星)都体现了黄道经度故名为黄经历法。

(四)历图的说明(参看黄经历图)

历图由两个虚线圆将图分成三部分,如依虚线剪开可依轴转动,各称为盘,虚线内的称乾盘,两虚线之间的称坤盘,虚线外的称宙盘,分别说明于下:

1.乾盘 圆盘之中心的红色小圆代表太阳,图中的黄色圆代表黄道。将黄道分为四等分,每等分为90度即为春、夏、秋、冬四季(黄道内的环)。每季分为6等分,每等分15度,即为中国的24节气。黄道外的幅状线段即为节气,旁标数字为黄道经度,另一旁为中国节气名称。把靠近虚线的环分成12等分,每等分30度,称为月,因与黄道12宫相符称为宫月,每月有两个气节。(乾为天)

2.坤盘 两虚线间的绿色大圆代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轨道,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距近日点为9150万哩,距远日点为9450万哩,图是照实际轨道按比例缩小的。

将轨道分为365等分,每一等分为160万哩,即轨道外的一小格也代表一日。5小格为一星。轨道外长划为每月内各星之首日,顶端阿拉伯数字为各月之部分日期,轨道内之汉字及罗马字表示每一月内各星之次序,称一星、二星等,星内之日称星一、星二等,六星为一月称历月。历月分两种,在近日点前后的6个月为标准月,简称小月,各30日。在远日点前后的6个月为调节月,前5个月为大月各31日,后一个闰年为大月,平年为小月。有红色小格之星为大星,计6日,有大星之月为大月,红色小格即第31日。红色箭头为大月调整的标志。

坤盘主要表示地球公转一周轨道的规律与划分,也就是历。(坤为地)。由图可看到乾盘上的宫月与坤盘上的历月是相对应的,但宫月是以度为单位,只有次序,不分大小;历月是以日为单位,只有大小,不论次序,由于地球转速不匀与闰日的插入,使二者大体一致而略有出入(差1—2日)。

3.宙盘 虚线外之盘固定不转,只有一个蓝色圆作为时间坐标故称宙盘。每一圈代表20700年,圆外各点及数字表示置闰的世纪,单位是百年。如二0为二十世纪(2000)年,这年当为闰年。全圆共20700年有46个闰年(包括起点)都已标出;圆内各点及数字表示调整大月的年代,如2994年时将坤盘逆转30度,使红箭头对准2994年,大月即变为6,7,8,9,10余类推。宙盘虽不转,但圆心与乾盘相同。

乾盘以圆心为转动轴,坤盘以一个有太阳的焦点为转动轴,二盘同轴。(乾主刚健,坤主柔顺)。乾盘与坤盘合起来表示空间的一小部分,即宇。宙盘一圈表示20700年,即时间的一小段,即宙(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可以看出:图是静止的,约可使用千年(至2994年)。盘是转动的,可预知万代;图中包含宇宙之机,盘有旋转乾坤之妙。

(五)新历的优点

新历的优点集中表现在如下9个方面:一是新历采用新单位“星”作为月的小计单位,每个月都有6星固定不变,便于安排生产与生活;二是改正了元旦,把地球上历法中12个月与天球上的黄道12宫统一起来,实现了两者的协调一致;三是把5个大月、7个小月分别连起来,并与远日点附近长轨道慢速度和近日点附近短轨道快速度协调一致;四是把24节气都固定在各月的月初与月中,即1日(或2日)与16日(或17日)前后,久之可以月日代替节气;五是四季划分与气候实际相一致;六是置闰法更为精密,消除了不均衡产生的误差;七是最先把远日点及其移动考虑进历法并研究出解决的办法,使远日点移动带来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这是古今中外創历历史上的创举,也是新历法突出的优点;八是新历首次用图形表示历法各要素差异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对不同单位之间提出了进率简单、结构稳定、易记易行的定量换算方法;九是按客观规律,把神秘的天体运行规律用图形方法摆在人们眼前,可作为天文知识普及教材。一图在手,千年入目;把盘一转,万年在胸,有科学性,直观性,教育性,大众性,悠久性。

三、对作息制度改革的设想

历法是用以判别气候与计算时间的,并不表示作息。人们的职业与工种千差万别,各有规律,不应该也不可能用一种作息制度统一起来。但西方确有一些人遵照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作息日程表进行作息。工作六日,第七日到教堂作礼拜称为礼拜日,年长日久,形成制度,称为礼拜制,与阳历伴用至今,甚至使人们误把礼拜制当成阳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敢触动。事实上,礼拜制一不属于以朔望月为标准的阴历;二不属于以回归年为标准的阳历;三不是对人有影响的祸福因素;四不是人们能普遍适用的作息标准。所以是可以由人改变的。

现在礼拜制虽已通行于全世界,但已改为双休制,即每周休息2日,全年52周共休息104日。

新历采用5度一星制,但作息采用5日一轮制,两制将有规则地同步运行。如果每轮休息1日,全年72星(73轮)共休息73日,较礼拜制少了31日,设想把这31日仍归个人,作为探亲,旅游等个人集中使用(一次或分几次都可)。这样有零有整,有定有活,并且也不减少休息日数。

这个设想仅限于原来实行礼拜制的党政机关的干部与工作人员,其余农、工、商等各行业的劳动者仍按照其行业规律及工种特点进行作息。

各机关的工作人员虽然每轮休息一日,但绝不是以前的统一公休制,而改为内部轮休制,对外不能关门,即人休事不休,从制度上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提高工作效益。

内部轮休制原则上是各公休单位将工作人员分为6组。每天(包括公休日)有5组上班,一组休息,人休事不休,对外照常服务。这样一改,公休日的轮休人数一下减成了原来公休人数的1/6,对交通及服务行业的压力大大减轻,堵车现象亦立刻缓解。这是从制度上正本清源之举,有釜底抽薪之功、立竿见影之效,缓修或不修地铁就是经济效益,疏解堵车现象就是社会效益。

四、新旧两历之对比

为了叙述方便,本文将现在世界通用的格里哥利历简称为旧历,将有中国特色的阳历简称为新历。就此分别作一下对比:

1.月日的安排

旧历当初是把一年的365日又四分之一日,分为12个月。单数的月作为大月,各3 1日。双数的月作为小月,各30日。但实际日数只够5个大月,于是把行刑的2月减去1日,成了29日,四年闰一日,加于2月末。

后来有一位皇帝奥古斯都(August)要把八月改成他的名字,使人纪念。但八月是个小月,不足以显示帝王的威严。于是把八月改成大月。可是7、8、9连续3个大月觉得不妥,就把八月以后的双数月都改成大月,可是又多了1日,于是把2月再减一日成了28日,闰年时为29日。这就改成了现在的历法。

这种历法,把月分成28、29、30、31日四种。大月的31日与小月的28日相差3日,这对于安排生产与生活,及各月的统计都不适宜,所以新历把以显示帝王威严为标准的安排法废除,改为以日地运行的客观规律为标准的安排法,即当地球绕日运行至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前后时,由于道路长,速度慢,使地球在5个月内多走了5日,因此把这5日分别纳入5个月内作为大月成了31日。这样一来,使大小月的角速度都是约30度,大小月的日数相差1日,对计划统计都很准确。大月或小月都是连续的,不必再数拳头,这种安排是顺理成章的。既依据了客观规律,又体现了客观规律。例如:我们处于大月时,即知地球运行至轨道的远日点附近了;反之在小月时即知地球运行至近日点附近了。这比旧历有科学性。

2.与太阳的关系

阳历是以太阳为标准的历法,就应表示出一年中太阳运行的位置。旧历对此只有4个点即春分(3月21日0度)、夏至(6月22日.90度)、秋分(9月23日,180度)、冬至(12月22日270度)新历是以中国的24节气为纲。把黄道分成24个等分点。每等分为15度,各以天文、气象,气候、农事为名,极便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不但包括了旧历的四个点,又用了“星”这个新单位,每星5度,全年72星,比24节气更详细,这样所有季(90度),月(30度),节(15度),星(5度)各单位都体现了黄经度数。不但比旧历更完整,而且也体现出中国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农民种地是根据24节气的,自引进西历以来已近百年,有哪个农民是依照旧历种地的?还不都是用24节气?不是农民保守,是旧历粗略不切实用。今新历是以24节气为纲,农民肯定满意、欢迎。可以说新历是符合国情有实用性的。

3.置 闰

以前西方对天文观测是很粗糙的。只知道一年是365日又四分之一,所以规定每四年闰一日,凡旧历年数为4之倍数者为闰年,把2月改成29日,直到1582年又观测时,才发现春分点不是3月21日,而是超前了10日,于是重新修订历法,把日期退后十日,并决定把四年一闰改为百年减一闰,四百年减3闰,这样年差只有26秒,积3千多年会有一日之差。由于是罗马教皇格里哥利第十三所改,所以称为格里哥利历,简称格历。

新历把四百年减三闰又改为九百年减七闰,使年差减为2秒,积43200年多出一日,这一年闰年不闰,理论上可做到毫秒不差,较旧历更精密。

4.增加新内容

继歌白尼提出地球绕日运行以后,又有开普勒等科学家提出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的等定律。因而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有远有近,通过近点年的测定才知道地球公转轨道也是旋转的。

新历把这些新发现的规律都吸收到历法中,并做了妥善的解决,这是旧历中没有的,也是新历的先进性。

综上所比,可看出新历是科学的、先进的、正确的。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改革创新的大潮中,也常说要与时俱进,现在已进入21世纪,人们对天体运行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国家也应当使用体现客观规律的新历法。不必仍抱着西方四百多年前的老皇历不放。我们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吗?就应勇敢地带头使用先进的中国新历。

五、新舊两历之换算

历置改变引发的两历换算困难,会成为改制的原因之一。其实不然,因为新旧两历都是阳历。一年中总日数是相等的,只是月、日排列法不同,所以换算起来极其简单、容易。年年相同,仅是闰年与平年略有不同而己,今将新旧两历换算表列于后,以便对照。

表中说明:上、下、左、右四边格为新历,被包于其中者为旧历之月日。最上边一格为月份,最下边一格为各月所属之季,最左边一格为各月之日期,最右边一格为各日所属之星。红色之格为节气所在之范围。各月下端两格为该月之节气名称,上一格为月初的节气,下一格为月中的节气。

例如:党的生日为旧历7月1日,从表中查得旧历7月1日后再纵向上看为7月向左看为11日.即新历为7月11日。又如:国庆节为10月1日,从表中找到后向上看为10月向左看为10日,即新历为10月10日。非常简单、方便。个人生日如是阴历可从万年历中查出阳历日期(我国在换发身份证时都己改成阳历),然后从表再换成新历日期即可。改历之初,可在日历上加印新历月、新旧两历皆备,一看便知,即可不用查表,很方便。

破旧立新,抛弃不合时宜的公历与公元,实行中国特色的阳历与纪元,也是一种探索与创新。

六、《黄经历法》的作用

黄经历法看起来并无半分经济效益不会受到重视,可是它另有重大作用。略述如下:

1.解放思想。公历与公元本是君权与神权的产物,西方人凭船坚炮利带到全球,成了西方霸权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牢牢桎梏着人们的思想。中国十万人一年改历失败的原因在此,国际与各国改历不能前进的原因也在此。今天我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推动下,破旧立新抛弃不合时宜的公历与公元。实行中国特色的阳历与纪元,不但满足了人们的改历愿望,还把人们的思想从西方霸权意识形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必将迸发出许多新的思维使我们的改革创新不断前进,社会加速发展。这个作用是不能用人民币或美元计算的。

2.为世界改历提供了榜样。

世界的改历愿望此伏彼起,从报纸上看到的各种改历方案,都与以前中国的改历方案类似,都不满意。中国如果首先改历,必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那些殖民主义烙印的国家与非耶稣教国家,有可能先后仿效中国改用新历直到促使联合国实行改历。这将把又一个“中国制造”推向世界,成为历法领域触动全球的真正意义的文化革命。

3.落实毛主席的宏伟理想。

毛主席的诗篇中有“惟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之句,可见这个工程是艰巨的,不豁出牺牲是不敢开的。现在用这个方案,什么也不用。只须人大代表按键通过,国家主席提笔签署,即能完成。所以说“毋须财、物、人、时、地,立教日、月换新天”。这是毛主席未曾想到的,另外如同时进行了改元,是把年也换了,这又是毛主席未曾想到,可以说这两项改革超越了毛主席的宏伟理想。

4.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

这个工程,看起来没有经济效益,可是也不用投资,这就是效益。因为减负的等于加正的。如果现在实行,可以比三峡工程后动而先成。另外从国际上看,是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虽然不得金牌,而把这样一个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世界性大工程由中国人独自完成,也可为五千年华夏文明增一分光,为十三亿炎黄子孙争一口气,希国人能重视。

七、纪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国成立,中国采用了西方的纪元称为公元。

众所周知,公元是纪念西方之神耶稣的,但中国是提倡无神论的国家,率全民纪念洋神耶稣显然是不合国情也毫无意义的,其目的只是为了与世界保持一致。从有神论角度看,单独纪念洋神耶稣必将挫伤中国诸神冥冥之中福佑中华的积极性。

据西方圣经记载,耶稣是上帝耶和华的儿子,传道医病,具有一定神通,最突出的一次是用五饼二鱼就使五千人吃饱。(《圣经一新约》)

但在中国目前,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邓小平未用一饼半鱼,只是一项改革开放的政策就使十多亿人吃饱,比五千人大了二十万倍,而且不是一顿而是连续多年。不但如此,在食的质量与衣、住、行、乐、育多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这不是神话而是举世公认与吃惊的事实。从全球看,邓小平的政策使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在短短二十年间,从缺吃少穿的票证生活提高到丰衣足食的小康水平,这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是不小的贡献。另外一国两制的构想,使香港顺利回归,而且保持繁荣稳定。这一成功,为统一祖国,树立了榜样,也为世界解决矛盾减少冲突提供了范例。九九年澳门亦已回归,因此国外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学者、专家们都说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从此进入中国的新纪元。因此我建议中国从新世纪起进行改元,称为中国新纪元,简称中元,为了仍保持与世界的一致,制定以下换算公式:

公元—2000=中元 中元+2000=公元,

例如:

公元2020年-2000=中元20年

中元20年+2000=公元2020年。

這样既革除了公元制的宗教内容,又体现了中国国情特色,同时又保持与公元的大同小异的一致性(个、十、百三位数相同,一千年后,千位数将不同)。这是群众的创造,如人们现在写年份多只写08、09等,而不是写2008、2009。所以改元是合于国情,顺乎人心的大好事。若中国实行改元,将使群众的舍繁就简合法化。无形中实行了中元,逐渐中为洋用,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山西省祁县中学,山西 晋中 0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