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琦,王诗琦,赵 文,王祖龙
(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08;2.香港浸会大学;3.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
王祖龙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用药经验分析❋
张 琦1,王诗琦2,赵 文1,王祖龙3△
(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08;2.香港浸会大学;3.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
目的:总结分析王祖龙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358例王祖龙教授治疗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资料,采用频率、频数以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9味中药使用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药物聚为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利水渗湿、理气止痛、活血通经、补益类7大类。结论:王祖龙教授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各类清热药物,或清热类与利水渗湿类同用,或理气止痛类与活血通经类同用,或适当配伍补益类药物来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证,常用药物7大类共39味。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前列腺炎;用药经验;王祖龙
王祖龙教授系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河南省中医院中医男科学学科带头人,河南省男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王祖龙教授从事男科、生殖医学医、教、研工作20余年,对治疗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及男性不育症等男科疾病造诣深厚,独创“六步综合治疗法”治疗前列腺炎,广受患者好评。现将王祖龙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用药经验以聚类分析法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河南省中医院生殖与男科门诊358份病历资料,为王祖龙亲自接诊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2.4±6.32)岁,病程1个月~5年。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男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1]中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012)进行诊断。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和《王琦男科学》[3]的中医辨证标准制定。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收集王祖龙治疗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处方,建立Epidata3.0软件数据库,将每味药作为一个统计变量,药物按有=1、无=0赋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及频率表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聚类分析采用指标聚类分析方法。
2.1 药物频数及频率分析(表1)
2.2 药物聚类分析
表2显示,在王祖龙指导下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聚取7类经筛选后使用频率>10%的中药共39味。每类代表1种常用药物组合,包括清热解毒类、清热凉血类、清热燥湿类、利水渗湿类、理气止痛类、活血通经类和补益类7大类。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前列腺炎分为4类[4],其中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即ⅢB型前列腺炎,约占前列腺炎的40%~50%,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类型。其临床主要表现可概括为疼痛、排尿紊乱和性功能障碍,其中疼痛区域主要集中在盆骶、会阴、小腹等区域[5-6]。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形成是一个慢性的致病过程,但对其病因机的认识尚浅,其形成可能与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有关。此外,患者排尿功能障碍、前列腺液瘀滞、神经内分泌紊乱、精神心理压力、自身变态反应和免疫力低下都可导致该病[7-8]。以上各因素可能是单方面致病,也可能是多方面共同影响,我们不能片面强调某一因素的作用,在抓重点的同时应统筹兼顾其他影响因素。治疗上目前西医多运用α-受体阻滞剂以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并不能很好地缓解患者复杂的临床症状,且其价格较为昂贵、不良反应较多,在临床上运用受到一定限制。
表2 药物聚类分析
前列腺在中医文献中属精室、精窍范畴,中医将慢性前列腺炎称为“精浊”“淋浊”“白浊”“劳淋”“白淫”等,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一书。至明·张景岳提出了精浊的病名。如《景岳全书·卷二十九·淋浊》云:“辨浊证有赤白之分……精浊并至,此皆白浊之因于热也。”认为本病的病理变化为湿热、肾虚、瘀血[3],三者相关为患互相影响致使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本病病因病机多为饮食不节,酿湿生热,湿热下注蕴结于膀胱;房事不洁,致使湿热邪毒由下窍而入,上犯膀胱;青壮之年恣情纵欲,忍精不射致欲火当泄不泄,肾火郁而不散,热迫血行,久之血行不畅、脉络瘀阻发为此病。王祖龙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湿、热、瘀”,即外感湿热下注精室,精浊互相混淆则精离其位;饮食不节,脾胃虚损,水谷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则痰湿内阻,瘀而化热,湿热下注膀胱;长期手淫、忍精不射导致败精瘀阻,治疗当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9]。
王祖龙常用败酱草、薏苡仁清热解毒、利湿祛瘀;金银花、牡丹皮、赤芍凉血解毒、祛瘀散结;延胡索、川楝子入肝经而理气止痛;桂枝性温归入膀胱经,既可温通血脉又防败酱、银花的苦寒之性;车前子配伍益智仁一利一涩、相互制约、互制其短而展其长,固下元、利小便而去湿浊甚效;乌药配伍刘寄奴[10],一者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一者散瘀止痛、破血通经,二药相伍化瘀止痛、顺气通淋之效强也;再加以黄芪、党参益气健脾、升提固涩,熟地、山萸补肾填精、收敛固涩。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瘀止痛之效,使祛瘀而不伤正,补益而不留瘀。且在临床中善用虫类药物,如九香虫、蜈蚣、地龙等,对于久病血瘀或肾虚伴见性功能异常者效果尤佳。
通过药物的频数、频率分析,将使用频率>10% 的39味药归属于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利水渗湿、理气止痛、活血通经、补益类7大类,反映了王祖龙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证的学术思想及常用药物群。
第1类清热解毒药,代表药物败酱草、连翘、金银花、白花蛇舌草、重楼等,这类药物多为苦寒之类,清热力强,且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感染有抑制作用,可使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达到抗菌、抗炎的目的。
第2类清热凉血药,代表药物为牡丹皮、赤芍、焦栀子,这类药物多偏入血分以清热。其中丹皮、赤芍既能凉血又能活血,如《本草求真》讲赤芍“……有散邪行血之意……能于血中活滞”,治疗瘀而化热型的盆腔疼痛实属良药。焦栀子清泻三焦热邪,可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又可治疗热淋、血淋之涩痛。
第3类清热燥湿药,代表药物黄芩、黄连、黄柏,这类药物因其苦降泄热力大,清热之中燥湿力强,尤善治疗湿热蕴结之症。黄芩善清中上焦湿热,黄连偏走中焦,黄柏主入肾经而善泻相火,临床运用当辨清病位,且不宜过服以免伐胃伤阴。
第4类利水渗湿药,代表药物薏苡仁、茯苓、泽泻、车前子等,这类药物性味多甘淡,淡能渗湿,作用趋向偏于下行,除了利水、利尿、通淋作用外还可健脾祛湿。其中车前子以通利为要,在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小便浑浊不清、尿意频发、小便淋沥不畅等方面疗效较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利水渗湿药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利尿、抗病原体等作用,部分药物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第5类理气止痛药,代表药物香附、乌药、川楝子等,这类药物性味多辛苦温而芳香,味辛能行、苦能泄、温能通、芳香能走窜,可通过畅达气机、消除气滞达到止痛的效果。尤善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因肝失疏泄导致的气机不畅,湿热阻滞造成的精室气血不通,或伴有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的会阴部、小腹部疼痛不舒。
第6类活血通经药,代表药物丹参、延胡索、桂枝、土元、路路通、琥珀粉等,这类药物可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性味多辛苦温,常与理气止痛类药物相互配伍以提高疗效,所谓气能行血,血能养气。其中延胡索“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王不留行、路路通、泽兰等既可活血通经,又善于利尿通淋,治疗各种淋证。桂枝虽不属活血药,但其辛散温通,善于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琥珀粉善“消瘀血,通五淋”,可用于治疗尿频、尿痛及小便不利等症。经研究表明,本类药物可有效改善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前列腺充血,软化已变硬的腺体;通过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和吸收,减轻炎症反应;且该类药物能够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促使组织的恢复,还能够调节机体免疫,有抗菌消炎作用。
第7类补益类,包括有益气健脾类以及补肾填精类,代表药物有黄芪、党参、熟地、山茱萸、益智仁等,适用于因脾肾亏虚的患者。此类患者可因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功能失司,或肾虚失于封藏、阴虚内热、扰动精室而发为本病,即使临床中湿热毒蕴的病理因素仍然存在,仍可投入少量甘温益气类中药如党参、黄芪、白术等。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此类药物大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以及微量元素,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祛邪能力,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并能够增强组织抗氧化能力。
以上是王祖龙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他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各类清热药物,或清热类与利水渗湿类同用,或理气止痛类与活血通经类同用,或适当配伍补益类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疗效满意。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证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类型,是青壮年男性的多发病、常见病[11],因其病因病机复杂繁多,造成其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带给患者的身心巨大的伤害。我们在临床上要给予此类疾病足够的重视,因为其给患者带来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这个疾病本身。王祖龙常讲“养生先养心,治病先治心”[12],要想快速、有效地控制症状、减少复发率,首先患者要有高度的依从性,能够做到畅情志、调饮食、慎起居、多锻炼,在治疗时医者也应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做到内外兼治,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1]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男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M]. 2012:8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4.
[3]王琦.王琦男科学[M].2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640.
[4]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74-386.
[5]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218-235.
[6]张晓毅,周桂琴,郭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3):265.
[7]王诗琦,马永,王祖龙.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 (11):1441-1443,1469.
[8]马永,王祖龙,孙自学,等.穴位埋线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4):351-354.
[9]郜都,崔云.崔云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撷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5):1118-1120.
[10]王祖龙,李晖,孙红.褚玉霞治疗崩漏用药经验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7):766-767.
[11]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M].2007.
[12]王祖龙.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120例[J].四川中医,2007,25(10):48-49.
R711.33
A
1006-3250(2017)02-0266-03
2016-08-09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培养项目(121PCXTD522)-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
张 琦(1992-),女,河南确山人,在读硕士,从事中医药生殖内分泌疾病的防治与研究。
△
王祖龙,教授,Tel:13303856925,E-mail: wangzulong1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