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古诗词的审美教学

2017-04-13 14:47吉文利�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琵琶魅力意境

吉文利�オ�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精粹,是盛开在文学圣殿里的一朵仙葩,它运用凝练的字词、和谐的韵律以及艺术的手法,造就意蕴悠远,令人回味无穷的精美诗句。因此,诗词的审美教学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诵读诗歌,欣赏诗词的意趣,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浸润学生的心灵,修行一种精神的力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意趣审美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0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强调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诗词的审美教学,实现语文的美育。因此,诗词教学要抛开机械化的技能训练,真正从诗词本身的意趣出发,发乎情,忠于审美教学,使学生徜徉于诗海,陶冶情操,建造丰富的精神家园。

一、诵读诗词经典,营造浓厚的诗学氛围

诗词作品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恰当地诵读诗词能够使读者走近诗人,感受到诗词的意境之美。因此学生学习诗词时,诵读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与情感体验和语言积累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诵读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到诗词的语言魅力。那么,诵读诗词作为品诗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诗词审美的开端,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读出兴味,读出意趣呢?

就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这首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用生动的笔触、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山林之高,流水之急,绝壁连峰之险,其宏伟的气象,阔大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在诵读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诗中词句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读出豪迈的气势。尤其是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贯穿始终,且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模式,詩中诗人三叹“蜀道难”,在诵读时,学生可以逐渐加重语调,注意停顿,抑扬顿挫,三叹就是作者三次的情感变化。最后,学生在诵读时通过自己语调的变化,便能在自然的情形下体会到作者情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诵读诗词实际上是读者与诗人与诗词作品的一次对话,通过诗词韵律、语音、语调的变化,突显语言的魅力,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巧用联想揣意境,感悟诗词的独特魅力

诗歌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以凝练的语言所创造出来的意境美。意境是诗人通过诗歌中的景、情以及环境构建出来的,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的,能够引发人想象的境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精妙的表现手法,更要引导学生走进诗人营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利用联想和想象,将文字转化为画面,走近诗人,体会诗歌意境的美。

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这首长篇乐府诗通过描写琵琶女高超的弹琴技艺和悲惨身世,揭露了封建官僚社会的腐败,民不聊生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深切的同情,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诗中最精彩的就是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一段:“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描绘了琵琶女欲语还休的复杂心理;“弦弦掩抑、低眉信手、间关莺语、幽咽泉流”从丝丝弦弦的琴声中,似乎让人听到了琵琶女的哀怨与忧愁;“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声,却声声入耳,琵琶女的琴音给诗人带来愁绪,亦引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东川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仿佛今晚的月色与江水都被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所折服,不幸的身世所打动。诗人有心用生动的语言打造一场视听盛宴,月色茫茫,江水波澜不惊,琴声四溢,流进了听曲人的心里,亦流进了读者的心中。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感受时间,让学生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情随文动,自然地就与诗人产生了情感共鸣,沉醉在诗歌的艺术魅力之中。

意境之美在于情、景、境三者的交融,学生在运用联想揣摩意境的同时,就是在走进诗歌,走近诗人,得到诗意的熏陶。

三、引导学生改诗,创造独特的审美体验

诗歌往往以其独特的想象力,精妙的创造力以及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展现魅力,让世人赞不绝口。古人写诗爱好题字、炼字,往往一个字就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这个字我们称之为“诗眼”。因此,有的教师认为诗歌的每个字是不可变更的。但是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我们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诗歌个别字词的增、删或是改造,通过对比研讨,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中特定词语的理解,学生是否也可以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呢?

以《山村咏怀》为例,这虽然是小学课本的诗歌,但是在不同教学阶段,其教学目标也是有所差异的,这里我们以高中教学目标的标准重新解读这首诗。首先,教师在讲授前需要介绍其作者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字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之为百源先生,他少时博览群书,自学成才,是一位客观唯心的哲学家,他认为:“太极生出天地,天生于动,地生于静……静之极则刚生焉。”从他客观唯心的观点来看诗中的意象“烟村、亭台、花”等,就会产生一种静态美的感受。再来改诗,每句诗加两字,“乘风一去二三里,但见烟村四五家。山间亭台六七座,溪畔八九十枝花”。如此添加,使这首诗别有一番风味。诗歌的美亦在学生独特体验的美,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总之,诗之味,诵之,品之,意无穷。诗歌教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利用联想想象,营造诗歌的意境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琵琶魅力意境
我和我的琵琶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
魅力展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琵琶”和“枇杷”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