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已经由人类抛出,正面抑或反面,通向天堂还是跌入地狱,AI以势不可当的态势快速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
柯洁的泪水令世界动容。
这位头号围棋选手和阿法狗(AlphaGo)对垒,三战三败。去年李世石被阿法狗击得溃不成军时,柯洁还曾不以为然。但是,面对强大的人工智能(AI),他不得不承认,“它太完美,我很痛苦,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
柯洁的泪水,人类的泪水。
不少人为之忧心忡忡,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变形金刚”统治世界指日可待,人类将被AI奴役。放在10年前,如果谈到这样的担忧,估计会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但是今天,在李世石、柯洁等业界大牛完败;在微软“小冰”出诗集;在苹果Sirt为用户排忧解难;在淘宝向你推荐心仪商品之时,这样的担忧有了现实的意味。
AI的发展越来越强大。强大到世界著名科技杂志《连线》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K)用“科技体”来形容它。在KK的视角里,科技不再是冰冷的机器,不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硬件物质。科技体将和人类、动物、植物等一样,同为大自然中的一个“门类”。KK的这个观点,某种程度上确实令人不寒而栗。不管你承不承认,科技已不再是一个名词,而是成为一股力量——“一个推动我们前进或者阻挡我们的充满生机的精灵”。
其实,追溯起来,人工智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技艺高超的工匠可以制作“人造人”,并为其赋予智能或意识。在文学作品、电影艺术之中,人工智能更是随处可见。不过,现实中对AI的研究,公认的是始于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正式确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但让人类有迫在眉睫之感的,却是最近这些年。
从技术上而言,专家们称,人工智能的背后是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离不开大数据。就像火箭和燃料一样:火箭虽然厉害,但是没有大数据这个燃料也只是一堆废铁。互联网发展至今,人类对数据的贡献已呈指数级增长。给人工智能喂养的数据越多,它的能力就越强,就越聪明。
前阵子世界冠军孔令辉身陷赌博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后来,孔令辉出了一纸声明,说代亲戚朋友取筹码而已,自己未赌。不管他赌与没赌,其实已经掌握在赌场大数据之中。什么人、什么时间、做了什么,通过赌场元处不在的监控措施,采集的数据让你元处可逃。诸如此类的数据经有效分析,再传达给人工智能,结果就是人工智能真的开始像人类一样思考,具备自我进化的智慧。总的来说,数据的爆炸式增长、计算能力的飞跃、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是此次人工智能爆发的三大要素。
硬币已经由人类抛出,正面抑或反面,通向天堂还是跌入地狱,AI以势不可当的态势快速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特斯拉执行总裁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了,他在推特上预测,AI有望在2030至2040年间取代人类工作,比最近一项研究所指出的2060年还要早。Elon Musk称,AI对人类的威胁,不再仅限于“机器杀手”的可能性,而是更强大的中央人工智能。机器人并不可怕,它们只是个末端执行器,可怕的是后台的计算机程序法。
所以,柯洁其实并不是和阿法狗在对弈,柯洁对弈的是阿法狗背后的算法。阿法狗的“大脑”里有3000万盘人类顶级棋手对弈数据。柯洁是一个人在战斗,为阿法狗背书的却是围棋大咖们的集体智慧。
既然如此,在强大的AI面前,人类又将何去何从?罗辑思维的罗振宇曾调侃过,文理分科,今后,理工科的年轻人为AI服务,从硬件上增强AI的功能;文科生出创意,让AI为其创意服务。罗胖是个乐观主义者。而Elon Musk为人类找到的出路是人机共生,把人类自己改造成人工智能。
那又将会是怎样一个疯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