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想要在大变革时期把握机会的人,可能会更加关注目前流行的互联网金融和众筹股权投资。
我们所处的时代注定是不平凡的,各式各样的新挑战、新机遇层出不穷,这通常让大家感觉无所适从,于是在这样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有人提出,“中国的中产阶层,应该发起一场财富保卫战!”对于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受益者——庞大的中产阶层而言,如何在这种大动荡中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的确应该成为对自己负责任的头等大事,这也反映了众人对人民币贬值、A股疲软、以国际油价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一路走低的现状的担忧。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眼下各项指标都在显示经济的疲弱:2017年制造业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直在5%~6%的低位徘徊,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已经回落至8.6%,出口形势也较为惨淡。过去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马车,都遇到了增速放缓的困境: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房地产已经达到产能饱和、消费长期不振等。创业创新、“互联网+”,以及文化、旅游、休闲、健康、电商等尽管数据不错,但一时间难以完全替代投资、出口、房地产这些过去的增长动力。基于上述情况,有人判断,如果这种低迷的状态持续,则很有可能引发债务杠杆的断裂,从而导致一场真正的衰退和产业洗牌。
毋庸置疑,中国的中产阶层充分分享了国家经济增长的蛋糕,那么未来几年若不未雨绸缪,以往多年的财富很可能在变革中化为乌有。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危机,都会导致很多人的人生发生改变。对于中国的产业和中国的企业家而言,未来五年的洗牌和人生的跌宕将很惨烈,一些产业将退出中国,一些企业将倒闭破产。
对于已经积累了一定财富的中产而言,经济衰退的成本和代价自然会转移到他们头上,他们的资产会悄悄缩水,股市的暴跌甚至会将他们的财富化为乌有,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房价也会因此而动荡。房子、存款和金融投资是他们财富的最重要形式,而这些又是在经济危机下危险系数最高的资产。
怎么办?必须指出,在动荡的时代,确保财富的安全而不是高收益是首要原则,中产阶层的财富结构决定了动荡环境对他们的冲击最大。针对不同阶层的人士,大致三种方向:第一,对于财富规模小的人群而言,事实上不管如何动荡,财富保卫战和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他们买入安全的固定收益债券以及安全的理财产品,可能是最好的选择。第二,对于现金和流动性资产在500万以上的群体而言,考虑到他们全球配置财富的能力比较弱,对这些人而言股权投资和他们关系不大,主要财富集中在房产和股票上。建议他们卖出股票,除了一线城市和少数热点城市的房子,未来中国房地产投资的价值可能会大幅缩水,不属于一线城市和热点城市的房子都可以卖掉。第三,对于中国的高净值人士而言,无论是财富规模,还是全球配置财富的能力都很强。他们应该坚决卖出新兴市场的股票和货币,卖出多余的房子,坚决吃进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和资产,压缩在新兴市场股权投资的范围,高度重视风险,等待危机的过去。
不过,上述的药方是一剂平和的调养方,真正想要在大变革时期把握机会的人,可能会更加关注目前流行的互联网金融和众筹股权投资。记得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其《经济史理论》中指出,英国的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因为工业革命中使用的技术在之前就已经出现,而只有在出现金融革命后,工业革命才真正发生了。
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2013年中国的金融业也迎来了一次革命——互联网金融革命。继阿里巴巴的余额宝掀起的互联网金融风暴之后,拥有中国最多网络用户的百度也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中心,而其首个支持的华夏基金产品首日更是卖出10个亿的销量,刷新了中国基金业销售纪录。可以说,各种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独有的创新模式和令人期待的高收益率都在轮番上演。
事实上,在余额宝和百度理财产品之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游离于主流金融体系之外的草根模式已经在悄然发展,只是近年来势头更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2016年底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4.69亿,这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据悉,马云的支付宝作为一种第三方支付业务,已经被纳入金融监管体系。除此之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数量在中国也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发展至2000余家,比较活跃的就有几百家。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靠买卖可预测风险,包括战略(商业模式)、组织(团队)、执行力,和不可预测风险(包括运气)做生意的机构,叫做“风险投资”,参与者被称为“企业家背后的企业家”。
互联网平台带来了令人咋舌的财富价值,然而这些参与其中的人其实是最厌恶风险的,他们通过大数量的投资均摊不可测的运气,把低概率的高收益事件平均为高概率的低收益事件,然后再用对未来商业的方向性、成功团队的特征性的认识,形成他们认为最合理的下注逻辑,努力把平均低收益提升为平均中等收益。将创业公司当产品,未来收益当赌注,他们真正的能力,就是通过眼光和投资策略,对风险以及运气定价的能力。
当然,风险投资的门槛很高,不适宜普通人,那么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众筹就应运而生。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上线过众筹平台752家,其中正常运营的为532家,下线或转型的为220家,2016年全年共有58605个众筹项目,其中成功项目有48437个,占比82.65%,2016年全年成功项目的实际融资额高达217.43亿元,约为2015年及之前所有成功项目总融资额111亿元的2倍。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效率的优势,互联网平台可以用极低(接近于零)的成本优势,网聚传统企业无法想象的庞大用户,突破引爆点,达成平台化的赢家通吃,而这个赢家可能就是未来千千万万的众筹参与者。
耶鲁大学的金融学教授希勒在其《金融与好的社会》中写道:“金融体系是一项新发明,而塑造这种体系的过程远远没有结束。只有细致入微地引导其发展才能将其成功地引入未来,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对金融体系进行扩大化、人性化和民主化的改造。”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引发金融界的震荡和革命,除了互联网利用其特有的技术,相对于传统金融,更是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得其成为一种迅速匹配、信息对称,同时成本低廉的金融模式。供需双方资金只需直接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弱化了金融中介的作用,加速了金融脱媒,从而在金融层层管制的体系下硬生生野蛮生长出一种完全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全新的第三种金融模式。而这种模式的产生,又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基本精神暗合,使得金融成为一种人人参与、资金的流动高度透明和自由、交易费用极低的开放形式。因此,在这样一个全新的金融模式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风险投资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不过,虽然互联网平台可以带来的财富史无前例的高,但是成功概率也史无前例的低,一个腾讯成功,可能背后死掉了一万个各种讯!所以,即使互联网金融的众筹前景很诱人,也只能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适量参与,毕竟,你的资产安全取决于你的主动选择,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飞机的机长和驾驶员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