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成为隐性渎职者,职场中的我们要时刻保持自省,定期与下属、平级同事沟通,了解别人的想法,沟通过程中少说多听,以听为主,用心记录。
所谓渎职就是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过程中因过失或利用职务之便造成工作的非预期达成,给组织造成损失的行为。渎职行为有些是严重的、明显的,容易引起他人注意和被发现,但有些渎职现象因为当事人手法巧妙,或是情节轻微、过程缓慢,不容易引起他人注意或被人发现,此类渎职则属于隐性渎职。在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均有可能存在隐性渎职现象,隐性渎职已是无所不在的一种社会普遍现象,特别是职场中的隐性渎职更让人防不胜防。
“隐性渎职”比较普遍。《新华字典》解释:渎职,玩忽职守,不尽职。前面加上隐性二字也很好理解,就是看似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实际上是玩忽职守,未尽人事,有所不为。
身边隐性渎职众生相——
案例一,某媒体CEO,号称是被集团挖过来的职业经理人,八抬大轿抬进公司。上任三把火:1.扁平化管理,取消业务经理,业务员给业务总监汇报,业务总监直接给CEO汇报;2.降低所有编辑的薪水;3.增加业务流程,报表化管理业务。
三个月后问题接踵而至:CEO直接插手业务,业务总监向下管理受阻;编辑作为媒体的核心力量被当成了成本,成为CEO削减成本的途径,编辑纷纷提出辞呈;业务员的精力放在办公室,忙于写报告、做表格,无暇拜访客户,半年后业绩下降。
案例二,某公司销售经理,属于开朝元老,人际关系活络,特别是向上管理很有一套。在她管理销售团队期间,连续4年走掉4个顶级销售,自己反倒被提拔成销售总监。论管理能力和职业技能都属一般,接班人没有培养起来,反倒养了一群不求上进的马屁精,客户资源则成了她奖赏优秀马屁精的勋章。
案例三,Tracy,某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工作狂人,能力出色,带领着1个人事主管3个人事助理,部门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部门里的任何决定,最终必须由她完成。Lucy是人事主管,每次Tracy交待给Lucy工作时总是说:“Lucy,这个事情就由你来负责了。”可无论是招聘、薪酬福利还是培训,Lucy每一次周到的安排和决定结果都是被Tracy调整了。Lucy苦恼于没有机会锻炼和决策。
总的来说,在企业中,经常发生的是好心办错事,或因“经验”不足等非故意、成心的原因,造成的“隐性渎职”。其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类型:
一贯正确型:这种类型的人充满自信,决策果断,有成功的经历,相信自己的分析力、判断力、决策力。当在管理时发生矛盾时,以上优点掩饰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听不得不同声音的“隐性渎职”的行为。
推诿扯皮型:一些企业管理者,讲起道理头头是道,遇事非常明白,表现为一个聪明的大家。但一遇具体问题,就推诿扯皮,叫别人办理,美其名曰:各负其责、调动大家积极性。这是一种太极高手式的“隐性渎职”。许多企业中层中都有这种太极高手、老油条。
迷信权威型:有的管理者现在张嘴说德鲁克,闭口讲戴明,远说世界500强,近学中国明星企业;手只会敲字,分析就会用计算机。这种强势的演示宣传,其实掩饰自己实践缺乏、经验不足的“隐性渎职”的行为。年轻的管理者、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这种表现居多。
倚老卖老型:企业一些工作年限较长的管理者遇事经常提过去的做法和经验,又以“这事过去实践证明该怎样做”来证明自己的有经验和能力,从而掩饰了不进一步学习分析新情况、新变化的“隐性渎职”的行为。
避免成为隐性渎职者,职场中的我们要时刻保持自省,定期与下属、平级同事沟通,了解别人的想法,沟通过程中少说多听,以听为主,用心记录。要想走得更远,就保持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