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

2017-04-12 00:00:00宦菁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7年8期

2025年的某一天,40岁、从事医药研发的F先生从睡梦中醒来,伸了个懒腰,起身走向盥洗间。同一时间,他手上的监测手环已经将他前一晚的睡眠质量、血压、心跳等发送到他的手机上,同时上传至医疗云,存入个人医疗信息库中。

F先生准备享用早餐时,手机中的健康软件提醒他该吃药了,前段时间的突发疾病让他在医院里住了一段时间,尽管已经出院,但恢复期间还需要按时服药。网络的另一端是他的主治医师,通过软件管理着他所收治的每一位患者的情况。

F先生刚走进办公室,手机响了,原来是智能医疗云平台给他发来的信息:F先生,已给您预约好复诊时间,下周一上午10:30,第一人民医院3楼D111诊室,请您准时复诊,如需修改预约时间,请登录智能医疗平台修改,谢谢!

F先生查了查日程,确认那天可以前往复诊,便开始一天的工作。因为他知道,周日的晚上和周一的早晨,系统会贴心地发来提醒,以防他忘记。

接近午饭时间,电脑传来“嘀嘀”的提示音,F先生很是兴奋,这表明人工智能系统已经在几千种现有的化合物中,找到可能治愈这种疾病的化合物,而这仅仅只花了一周的时间,要知道在十年前,这样的筛选需要好几年!

吃完午饭,F先生的母亲打来电话,告诉他最近他的父亲身体有些不适,出现了头晕、乏力、视力模糊的症状。F先生放下电话,便第一时间用手机给父亲挂上了专家门诊,同时将症状一并输入系统。后台智能系统则将F先生父亲的病历、病案以及以往的检查报告汇总并分析,形成病情初步分析,发送到门诊医生的终端上。5分钟后,系统确认下午的就诊时间与就诊医院,将信息发送到F先生的手机上。F先生打电话回家,关照母亲下午带着父亲准时去就诊。

下班前,F先生收到了父亲的诊疗信息。了解到患有高血压的父亲只是因为天气炎热而造成身体轻微不适,他便放心了。下班后,他去健身房健身,大汗淋漓后,感到无比畅快。而此时,监测手环已经将身体数据和运动情况实时传输至云端,健康云平台结合一周前F先生的体检报告,给出了健身建议与提醒,发送到F先生的手机上。

晚上,F先生倒在床上,很快便沉沉地睡着了,而他带着的监测手环依然在悄悄地工作着。

以上,虽说是对未来医疗健康场景的一种猜想,但实际上,其中的不少场景已经在我们身边发生。日前,支付宝宣布针对个人用户推出移动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在此平台上,用户除了可以进行挂号就诊以外,还能快捷地享受到健康金融、健康资讯、健康咨询、母婴服务等多项健康管理业务。这是支付宝未来医院战略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所谓未来医院,就是要让人们无阻碍、快捷地享受到医疗服务。一年多前,“我的南京”APP中的健康板块就已经让南京市民享受到线上预约挂号的便利,从此无需赶早排队,还能一扫黄牛、号贩子的困扰。除了移动医疗之外,在智能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医疗系统设计、人工智能医药研发、医疗云等方面的探索正在不断地打开智能医疗的大门。

一方面,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带来了人工智能技术新一轮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以数据密集、知识密集、脑力劳动密集为特征的医疗产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对于提升医疗技术、延长人类寿命、增强健康的需求也更加急迫。而实践中却存在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药物研制周期长、费用高,以及医务人员培养成本过高等问题。对于医疗进步的现实需求极大地刺激了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医疗产业变革升级浪潮的兴起。

可以想见,这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市场。而创新将给中国的医疗产业带来跳跃式的发展机会。如果能够抓住中国本地市场,同时积极地参与和投身到全球最前沿的医疗技术的创新上,积累竞争力,当变化来临时,中国企业会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