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基于实践的管理队伍建设环境

2017-04-12 00:00:00黄兆全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7年10期

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的成效,呈现的是学校的管理水平,反映的是学校的管理文化和办学精神。我们从优化学校管理干部培养与选拔机制、构建层次化管理系统、搭建研究与培训平台、发挥激励督导作用等四个层面着力建设管理队伍,为干部成长营造了生态的培育环境,为学校办学创特色提供了保障。

一、优化干部培养与选拔机制

学校确立了着眼于优化教育教学工作效能和提升服务保障质量,立足于“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培养,服务于实践,逐层递进”的干部选拔和培养原则。从教师队伍、服务保障队伍和管理队伍中选拔品德優良、年富力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者,担任学校各个层次管理者。学校依据各个方面工作的基础性、专业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坚持从优秀教师和优秀员工中培养和选聘班主任、教研组长和服务保障组组长,坚持从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长和服务保障小组的组长中培养和选聘教育教学、教研、行政和后勤等部门的中层管理干部,坚持从优秀中层业务干部中培养和选聘校级业务分管干部。

这种基于实践、逐层递进的激励性干部选拔和培养机制,既利于调动各方面人员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干好工作,又利于教师创新实践、激情工作和超越自我。只有这样,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才能持续、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

二、构建层次化管理运行系统

学校从“有利于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励创新,有利于提升办学水平”处着眼,构建以年级管理为中心的“学校统一规划,处室服务、指导与协调,年级直接管理,教学组、学科教研组和服务保障组组织与督导,各个岗位人员创造性落实”的五层次管理模式。

我们将学校层面的管理定位在制定规划、队伍建设、课程开发、环境创建、理念引领等方面,目标是出思想、给方向、明思路和抓保障;将处室层面的管理定位在指导、服务、协调和督导落实上,目标是拿办法、出点子和抓落实;将年级管理定位在创造性的执行和落实上,目标是抓过程、出质量。年级部下设学科教研组和以班主任为组长的班级教学组,分别负责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实施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学校明确了各个部门及各方面人员的职能和责任,夯实了岗位任务,完善了权、责、利相一致的驱动性管理系统,优化了学校层面的规划与引领作用,增强了处室的服务、指导与协调功能,强化了年级的管理职能,简化了管理层次,夯实了实践层面的管理基础,加大了落实力度。

三、搭建工作研究与培训平台

学校从构建具有驱动功能和引领作用的校本研究工作机制入手,着力为干部成长搭建融研究、学习、交流和培训为一体的校本研究引领平台。

首先,我们把组织好校本研究活动作为优化管理和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把提升管理者的实践能力作为研究活动的主要任务,把优化管理措施、破解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作为研究活动主要话题。

其次,我们要求在每次研究活动开展之前,活动组织者要精心设计活动的主题,并组织团队成员认真梳理实践中的问题,归纳整理并提炼若干研讨和交流话题作为研究活动的讨论主题。

第三,我们把不同层次的研究活动作为学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保障,落实以校长、处室负责人、年级主任和小组长为相应层面的引领者,通过活动平台安排和布置工作,研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交流管理经验,探讨解决实践问题的思路、策略和方法,使团队成员在观点相融、达成共识的认知过程中,生成管理智慧。

四、发挥激励机制的督导作用

首先,制定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各个层面的考核办法,形成促进发展的考核激励运行机制。在学校层面,我们制定了“设有达成目标监测点”的引领性发展规划;在处室层面,我们以创造性落实规划为目标,从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设有达成任务考核点”的管理和督导措施;在年级层面,我们依据学校总体要求和处室的具体工作安排,制定了“设有达成任务落实点”的教育教学措施落实办法;在小组层面,我们依据工作性质和任务,制定了“设有达成效果检验点”的绩效考核办法。

其次,充分发挥了考核激励机制的过程督导作用。在管理实践中,我们既用发展性工作常规来规范引领实践,又用督导性制度来驱动工作过程。我们通过与时俱进、公平、公正的激励奖罚机制,引领各个层次、各个岗位管理者在岗位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和督导功能。

实践表明,只要立足校情现实和实践需求,遵循干部成长的规律,坚持在实践岗位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的原则,实行分层递进的层次化培养和管理机制,理顺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能和关系,明确各个层面的管理职责和任务,充分发挥校本研究平台的引领与培养功能,用好考核激励机制的督导与激励作用,则必能引导管理队伍在基于实践的历练、学习与研究中提升管理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中学)

(责任编辑: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