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做“四有”人

2017-04-12 00:00:00钟丽刘雪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7年10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思想、意识境界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教育工作涉及到教学、德育、心理和家校等方方面面,范围广泛。所以,教师若想做好教育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四有”人。

一、心中有“人”,学习模范教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优秀教师对学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会给整个社会传播正能量。但是,教师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网络等媒体上的一些不良文化、不正之风,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他们的精神家园。纵观国内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体罚学生;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或者其它商品;暗示家长送礼;接受家长吃请;有偿家教;考试舞弊;忙于第二职业,等等。这些现象虽然出现在少数教师身上,但是也损害了教育群体的良好形象。因此,教师需要自省,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坚持向身边的模范教师学习。

汶川地震中的张米亚老师,在地震来临时能够跪扑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因为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能含泪将他的胳膊锯掉把孩子救出。“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最美教师”张丽莉用她瞬间的扑出挽救了几个孩子的生命,她闪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的善举大义,更有呼唤大我的时代精神符号。因此,我们要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原则,要以身边的师德模范为榜样,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做到内铸师魂、外塑师表,全面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为教师群体增光添彩。

二、眼中有“景”,全面看待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家庭背景有所不同,性格特点存在差异,学习成绩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应该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完全特殊、独一无二的个体。是金子,就要让他发光;是铁矿石,就要把他铸铁成钢。然而,有些教师仅仅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事实上,教师仅仅盯着学生的分数,不能够全面去看待问题,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学习成绩只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多少的反映,不能够代表学生的全部。成绩暂时差,不代表将来一定差,任何人都无法预知学生的未来。春天万物复苏,国色天香的牡丹竞相开放,展示出了富丽堂皇和高贵典雅;腊梅却要等到百花凋零的寒冬,才能够绽放花蕾,展现出自己的芬芳美丽。爱因斯坦“三个小板凳”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爱迪生在老师的眼里是低能儿也是众所周知;臧克家数学考零分,也没能够遮掩他大作家的光芒。实践证明,在每个学生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丰富的金矿,只要我们具备一双发现的慧眼,善于开发利用,都可以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手中有“卷”,坚持读书学习

当今时代,知识在以光的速度发展,以海的容量扩张。教师要把“活到老,学到老”看作是一种生命的常态和永恒的追求。可以说,爱读书的教师,有千万个理由;而不爱读书的教师,也可以找千万个借口。目前,许多教师都成了“拇指族”,业余时间大多被手机占用了,有的在微信上奋力耕耘,有的在游戏上夜以继日。实践证明,读书能够提升我们的心灵修养,增强工作的源动力。读书还能够让我们穿越岁月的时空,与伟人、名人对话,拓展知识视野,锤炼出教育的智慧。因此,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要务,养成终生读书学习的好习惯。

首先,教师要多读教育经典。从孔子的《论语》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到《陶行知文集》,等等。教師要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书籍,从中汲取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给自己熔铸丰厚的文化底蕴。其次,读自己专业方面的书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这“一桶水”也会出现干涸,远远不能满足饱受信息浪潮冲击的学生了。教师只有读书多了,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领悟能力,才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知识和情感的高效交流。再次,读人文社会方面的书籍。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应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百科全书”。谈谈大自然,他俨然是一个生物学家;议议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他就像个外交家;说说毛泽东、爱因斯坦,他就应该是个历史学家。《百家讲坛》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之所以能够打动那么多的观众,靠的就是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读书会在无形中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丰富教师的知识内涵,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背后有“果”,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根据。有了好的教学态度,才能保障好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在课前进行充分而细致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吃透课标,渗透理念,注重细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课堂中,教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倾其所能,讲求效率,评价得体;课后,教师要及时辅导,作业批阅认真细致,反馈及时到位,不放过每处失误。态度正,方能敬业尽职;态度正,方能避免可能出现的事故;态度正,方能从内心焕发出一种工作的动力,自觉地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也许有些教师的工作态度很好,但成绩就是不如别人,关键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备课时认真查过资料了吗?潜心研究过教材吗?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了吗?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吗?对于学生知识的查缺补漏措施到位了吗?就算这一切都做过,可是否做到了“精细”?是否抓到了点子上?是否将别人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形成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一套教学程序,并将之不折不扣地执行?纵观教师群体,仍然有部分教师一旦面对学生成绩不理想,就千方百计找借口,“领导不支持”“学生基础差”“班主任纪律没抓好”,等等。看看魏书生老师,当了市教育局局长之后,仍然能够兼课,而且教学成绩十分突出,深得师生的赞许。李镇西身为校长还能够兼任班主任,天天和学生摸爬滚打,感情笃深。所以,教师们应该向这些教育大家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县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