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主导人生
开春不久,《南方周末》的一则新闻令读者开了眼界:美国小伙子凯文·卡扎德读了半年的中国网络小说后,成功戒掉了毒瘾。
卡扎德并不是不求上进的美国青年,作为软件工程师,在生产显卡的AMD公司上班,是一位资深的游戏迷。2014年,卡扎德失恋了,心情苦闷,整日窝在家里,用毒品自我麻醉。半年前,他找到了三个翻译网站,同时追更15部中国网络小说,像“美国大妈追肥皂剧”。卡扎德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过去我回家后只想着吸毒,现在我回家后满脑子想的都是中国小说,它们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但至少不会伤害身体。”
我们估计,一部分崇洋媚外的中国家长看了这条新闻后,可能会想起陈佩斯小品的著名台词:“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浓眉大眼的朱时茂也背叛了革命!”
的确,金发碧眼的美国工程师一样会沉迷于网络玄幻小说。而且,这至少要比吸毒更健康,且合法。
由此,中国家长对沉迷网游的自家孩子可以有一份理解和宽容。这正是本期封面选题所要表达的主旨(参看《信息素养》)。但同时,也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对游戏和网游有理性地节制。毕竟,之所以能够替代毒品,说明它有和毒品一样的属性。
每年的4月是我国的全民阅读月,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正是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辞世的日子。这意味着,倡导阅读,主要是提倡阅读人类文明的经典,以经典作品滋养我们的生命,帮助我们的事业。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相对于大部头的经典名著,网络小说、通俗作品似乎才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愉悦。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会,《论语》开篇即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习,并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去应用,不也很开心吗。
重点在于这一个“亦”字。显然,这个反问语是有一个“潜台词”的。卡扎德以网络小说的快乐来修复失恋的痛苦,这是饮食男女的快乐。而学,则是超越世俗层面的快乐。这个潜台词即是,饮食男女固然很快乐,但学习,“下学而上达”也很快乐。这样,孔子的原意才完整。
这正是中国圣贤与西方圣哲的不同,也是中国乐感文化的不同。比如佛陀,虽不提倡苦行,却仍要出家以禁男女之乐,天主教的圣哲如奥古斯丁等等,也莫不如此。只追求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脱,而孔子不然,甚至还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在圣俗之间,西方圣哲是以放弃世俗快乐为代价的,甚而认为此界属于魔鬼,是实现人生超越的障碍。而中国圣贤的学问则要追求圣俗不二、道器不二。
因此,我们认为,重构“信息素养”的目的,正是要重构我们的阅读经验,因为,有意义的阅读,应该是令人快乐的。如果孩子的阅读成了一种辛苦的负担,要么是图书本身有问题,或者是我们的阅读和学习方法有问题。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