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冰:孩子渴望的权威是爱的权威
非常巧,我的女儿正好也是9岁,三年级。老二2岁。关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话题,就从母亲的体会来谈谈我的一点当下的看法吧。
9岁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渴望试探自己的力量,无意识地会选择挑战权威来认识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又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弱小孤独,渴望强有力的引领,这个引领也可以说成“权威”。简单地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处在一种矛盾力量之中:渴望挑战权威又渴望有权威的引导。
这个权威并不是说,你生了一个孩子,成为了一个小孩的父母,你就手握了一把上方宝剑“权威”,你就可以命令这个命令那个。更准确地说,孩子在这时候渴望的权威是爱的权威。这个爱不是粉红色的,甚至并不代表语言的一味温柔,或者不可以发怒。这个爱的权威来自对生命的理解,是一种清醒的坚持。在我所认识的人中,爱的权威最好的榜样是卢安克,他的学生说“我愿为他做出不可能的改变”。一个孩子,无论他资质如何,品行如何,他感受到了你的爱,这爱唤醒了他心中的爱,他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甚至愿意做出看起来不可能的改变来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权威的东西,那就是彼此的爱,这个爱成为了引领彼此共同成长的权威。
通过卢安克我们来看看这个“爱的权威”是如何生成的。
卢安克一再解释,他并不“伟大”“感人”,他仅仅是因为自己热爱探索教育所以才选择去到僻远的山村。他感谢这个山村接纳了他使得他有机会实践他的教育研究。他对教育研究的兴趣,说到底是对生命真相的兴趣,他想到就去做,去观察各种活动带给孩子和自己的成长是什么。他对热心支教的人们发出呼唤:钱是最没有用的,山里的孩子需要的是心的陪伴,长时间地在一起。他并没有怀抱一腔理想去吃苦,他不过是自然而然地做了他认为那些孩子最需要的教育——心的陪伴。像卢安克这样一个几乎没有自我的人却因此成为“爱的权威”,与孩子们建立了心灵的连接,当那个淳朴顽皮的男孩吐露出这句“我愿意为他做出不可能的改变”时,整个世界都柔软了。从中可以得出生成“爱的权威”的这几个因素:
一、了解生命,尊重生命。孩子并非只是父母的孩子,他不过是借这对父母而来,最终要成为他自己。尊重你的孩子,就意味着你先要了解生命的真相,进而了解你的孩子的独特性,只有在这个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真正的尊重。说话用商量的口气并不是尊重,那只是一种技巧而已。没有了解怎么可能知道怎样才是尊重?
二、相信孩子,耐心陪伴。相信孩子有着属于他自己的命运,不被外在社会价值观禁锢,耐心陪伴,不追求每一个当下都是完美的,不要求孩子每个言行都合乎自己心目中的理想。
三、尽可能地放下自我,你想要的完美孩子的念头会遮蔽你看见你的孩子真正的模样。
四、建立关系同时保持彼此独立。孩子的独立与否取决于父母是否独立,是否懂得尊重这份独立。孩子的叛逆和依赖是一体两面而已,都是渴望彼此独立的表达。
在这个层面上有了认识之后,相信每个父母会根据自身与孩子的独特情况发展出最适合的方法来。我不会认为旁观者的方法和建议会有什么真正的效用。对别人有效果的方法对你可能适得其反,因为你无法变成另外一个人,有着另外的见识,另外的气质,另外的成长历程。我认为在这些根本的层面有了领会之后,即便处理起与孩子的关系有着诸多的不完美也不会影响心灵关系的建立。作为一个9岁孩子的母亲,我和孩子沟通上有很多细节都留有遗憾甚至失误,过程中也遭遇焦虑恐惧等等,正是这些情况帮助我看见了我需要成长的方面,并没有影响到建立起母女彼此深层的连接。
最后想表达的是,这份关系的建立不是为了要拥有一个完美的或者优异的孩子,也并不意味着之后共同成长的道路就充满了温馨。或者更准确些,孩子是来引导我们成长的,成长就意味着不仅仅有温馨,还会有交战,焦虑,但只要平心静气去看这个交战焦虑,会发现很多的成长正是包裹着这个令人不舒服一起送达的。
父母与孩子在关系中共同成长——这已经是上天给每位父母恩赐的礼物。
林徽因有一段话意味深长,她说:“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把这段话送给我自己和所有的为人父母。
(本文作者为华德福教育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