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新世纪小学 韩家敏
让读书的种子萌芽
文/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新世纪小学 韩家敏
语文的功能就是培养读书种子。教师和家长在开学初应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
拿到新教材,我们必须要参透个中的“玄机”才能更好地使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和大人一起读”教材中,为何要和“大人”读?孩子对阅读,并不是天生就充满热情和渴望的。在阅读初始,孩子和图书之间,必须有媒人──父母、亲戚、邻居、老师等,即那些能将图书带进孩子的世界,或带着孩子走进图书世界的“大人”。也就是说,孩子是经由和大人一起阅读,从而爱上阅读,学会阅读的。孩子身边爱阅读的大人越多,孩子爱上阅读的可能性就越大,阅读力会越强。故此,一线老师应多挖崛和发展陪孩子读书的“大人”。
《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8篇阅读材料,都较好地体现了儿童本位的人选标准。不仅体裁多样,有儿歌、童谣、民间故事、童话,题材也很丰富,能给儿童提供不同的刺激。如《小松鼠找花生》《谁会飞》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剪窗花》《春节童谣》能让儿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受;《猴子捞月亮》诙谐幽默,读完让人忍俊不禁;《拔萝卜》能不断激发儿童的阅读期待。这些生动有趣的材料,为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教学时,重点是兴趣的培养。
《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如《小兔子乖乖》《春节童谣》《拔萝卜》《猴子捞月亮》,一些学生在学前就很熟悉,有的甚至能背诵。有的老师很不理解,为什么要编排这样一些看似低幼的阅读材料?这正是教材编排的用心所在。儿童在幼儿园、或家庭生活中,以“听”的方式,接触了大量的儿歌、童谣、故事、童话,这些口语经验中的语言材料,为儿童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文字阅读奠定了基础,如果不加以充分利用,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浪费。教材有意编排一些儿童熟悉的语言材料,目的就是要引导儿童在不识字、不学拼音的情况下,借助自己的口语经验,以背一背、唱一唱、听一听的方式,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关联,帮助儿童跨进“阅读”的大门,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的阅读者。
对于教孩子阅读来说,最简单、最古老的方法,就是朗读。教室适用,家里适用,甚至外出旅行时也适用。朗读,既简单又有效,只要大人用心,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去做。在孩子们还没有能力完全自主阅读前,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阅读,这是大人的职责所在。
大人为孩子朗读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大人的声音,自由自在地进入文字描述的世界里,感受文字带来的美好。等孩子渐渐学会认字之后,就能慢慢学着自己阅读。一开始,他们或许只会跟读几个他们所熟悉的字,慢慢地,识字量越来越大后,他们就能自己独立阅读了。
文字是有魔力的,能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个充满想象的世界。如《谁会飞》,就可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展开多层次的对话。教师问“谁会爬?”孩子会答“虫会爬。”“虫儿怎样爬?”此问题一出,孩子想象的大门就徐徐打开了,虫儿在小脑海里以各种样态爬动起来:“扭扭身子爬呀爬”“一拱一拱往前爬”“弓着身子慢慢爬”等等。在家里,这种对话带动脑筋思考的亲子阅读方式使用起来更有效,因为家庭的一对一模式更有针对性。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注重积极寻求家校合力。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每班征集了3—5名“故事妈妈”,每月有1—2名“故事妈妈”到学校给孩子们讲故事。我在试教《狐狸和乌鸦》这则故事时,邀请了班上的一名“故事妈妈”来给大家讲故事。“森林里有一只狐狸,有一天……”当“故事妈妈”的声音响起的时候,嗡嗡作响的教室立刻变得安静起来。“故事妈妈”到学校讲故事,充实了家校合作的具体内容,对于倡导和实施亲子阅读,是榜样引领。
学校在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推出了“作者走进校园”活动。学校邀请作家们到校跟孩子们互动,他们要么直接走进教室,要么把孩子们带到美丽的学校书吧,或者是阳光灿烂的操场,又或者是生机勃勃的花园,孩子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听作者讲故事,真是一种享受。作家在孩子们心中有很高的地位。作家讲的故事,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对于促进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有着非同一般的效果。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