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度改革,正在推动中国教育升级换代,同时对高中学校的教育观念、学科标准、评价机制、教与学方式及教师职业生涯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10月27日,紧紧围绕“学校如何进行课程管理,如何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如何进行选课走班?”“学校如何针对生源状况合理地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等涉及新高考带给高中教育影响的问题,西安市育才中学、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理事会、西北阳光教育师训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高考新政下学校特色发展高端论坛,记者将论坛核心观点整理出来,在11期和12期分享给读者。
李晋芳(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
核心素养和高考新政给所有教育人指向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所有教育人需要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时代价值。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回答三个问题: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些改革必定引领学校教育发生以育人模式重构为中心的深刻变革,所以学校教育必将转型,实现由分数教育向核心素养教育转变,从塑造教育向自我教育转变,从灌输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通过转型实现培养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为内涵的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第二,所有教育人要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路径和力量。核心素养敲定之后,我们最关心的是核心素养怎样在自己的学校落地生根,并化为学生的素质。首先,我们要夯实教师基础;其次,我们要获得全方位的支撑:课程支撑、课堂支撑、评价支撑。
赵德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核心素养下,学校可以做什么?学校可结合学生素养的国家框架、国际趋势、标杆经验、学校实际、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将核心素养聚焦,形成学校自身的愿景,引领学校发展。
孙铁龙(渭南市大荔县城郊中学校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高中教育的要求是特色发展。原来把所有的人培养成一种样子的教育方式,不能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中对应的是学生未来的人生选择,所以要求高中要办特色学校,培养更多的具有个性和创造能力的人。
怎样才能办出一所学校的特色?以我们学校来说,一年招收一千名左右的学生,每年考上二本的学生有六十几个。我就在思考,一千左右学生,只有六十几个学生升上去,还有九百多学生是看不到人生的希望的。因此普通班的学生,高一还有学习热情,到高二时,学生看不到希望了,连学习的热情都没有了,不管哪个老师讲,都不好好听了,上课就睡,强制之后还是不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难道只是在一个县的地方存在吗?我想,在我们高中教育阶段,许多的县、市都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因为我们所有的校长和教师忽略了生源基础,没有针对学生去设置课程。我们只有10%不到的学生能考上二本,我们全校的教师、资源,都向着这个目标去,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学生没有前途感,失败弥漫着整个校园;教师没有价值感,觉得年年教,都教不出一个二本以上的学生;学校没有成就感。
那多数的普通高中的出路在什么地方?新的高考,实际上启示我们每一个高中校长立足于学情开发课程。我们的学生在升入高中时就比重点高中的学生差,如果我们和他们在高考的时候依然比的是文化课,那么依然是用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长处进行相比。有没有其他的出路呢?我发现,每年陕西要招收近两万的体艺美特长生,但是我们有许多家长、学生和校长都不支持,甚至许多县评比的时候即使这些学生考上二本都不算指标。但我和一些有名的体育美培训学校联系,和我们联办,在我们学校开设体育、书法、舞蹈等课程,去年61个学生参加考试考了47个。我还和西北大学中韩交流中心联系,让一部分家庭条件允许的但又考不上二本的学生,在学校短期学习韩语后,送去韩国上大学,等等。还有一部分特别差的学生,怎么办?我们把一些高校邀请到我们学校来,就像大学开招聘会一样,让家长和学生咨询孩子上哪所学校合适。于是我们调整办学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适合于每个学生的学校,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出口,成人成才。最后还有一批单招都不行的学生怎么办,我们和职中联办,让他们通过职中的模式考本科。国家这次改革是全方位的。新高考是给大多数考不上二本以上的学生,提供了成才的机会,引导我们所有教师和校长,关注所有的学生,不要只关注升入二本以上的学生。
沙涛(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副校长):
高考新政后,我了解到,一所学校第一年500多个学生中选择物理的达到380多人,这很正常。到第三年,选择物理的只剩下160多人,这个差异是非常大的。原来300多名学生和100多名学生各需要几个物理教师,这是显而易见的。还有一所学校,不但选班,而且允许学生开放式选教师。学校原来有三个化学教师,150名学生选化学,理论上来说,一名教师教50个学生,而现在是学生喜欢选哪个教师就选哪个教师,结果有125个学生选了同一个教师,有20多个学生选了另外一个教师,还有一个教师没学生选。这所中学的校长,他就让没有学生选的教师先歇着。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学生选教师,教师面临着失业的可能。
杨锃(汉中市留坝县中学校长):
我们选课试行中遇到分科以后教师不够、教室不够、实验室也不够的情况,还出现了文科生不愿意选地理、理科生不愿意选物理的情况。以物理来说,不分三个层次不行。假设全年级第一名的学生和最后一名的学生两个都选物理,学校不能告诉最后一名的学生不要选择物理,除非学校生涯规划给他规划,但学校一规划,就把上面说的选择权又给剥夺了。学生可以选,但是在选择的时候还面临选教师的问题,就我们学校来说,物理教得好的教师有九个,九个里面又有四个水平比较高,经常要放到高三去把关的,但是这样的教师几百个学生都会选,我们是不是在剥夺学生的权利?再如现在提前一天排课表,教导处以前是一正二副,现在一正四副,人手还是不够,选课一直在变,选课后孩子家长会找关系说选错了,如选了化学发现不行,又去选历史,一个学生调整之后,十几个学生跟着调整了,教室又坐不下了,增加了教室,教师又不够了,又得进行调整。所以课程管理中问题还是很多。
高雅锦(西安市未央区东元路学校校长、陕西省首批教学名师):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清楚自己将来应该在哪方面发展,选课是盲目的。
刘文震(西安市育才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有两大关键点:
一是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科学选才。为此,新高考实行文理不分科,“3+3”科目组合,旨在扩大学生的考试选择权、科目选择权、课程选择权、学校选择权及专业选择权,这是新高考改革最受瞩目的地方,也是培养创新人才、重视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的时代选择。
二是促进高考公平,给所有学生平等竞争的升学环境。针对加分政策存在的造假问题,高考改革明确取消所有奖励性质加分,只保留少数照顾性质加分,以及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缩小各地的录取率差距,取消高考录取批次,都是为推进高考公平,以满足老百姓对高考公平的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公众对新高考制度都有很高的期待,但由于高考最终录取还是按“3+3”科目总分录取,因此,在浙江和上海进行新高考制度改革试点中,出现了新的应试倾向。学校限制学生选科、学生功利选科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此前媒体曾报道,2017年浙江高考,全省共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选物理的只有8.95万(占35.78%);在2017年5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选物理的也只有19218人,排在所有学科的第5位。也就是说,新高考改革设计的有的选择权没有兑现。
高雅锦:
我们学校现在有4000余名学生,200名教师,小学生2000多名,中学生2000多名,真正参加高考的学生实际上只有1000名左右。我在想,高考改革全面进行,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再过12年,他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高考,还有没有高考,我应该怎样让这些学生,在他现在所在的时间和空间,能够适应未来?所以我最关心的是课程设置的问题,用课程来涵养他们未来需要的品格和能力。
我们在选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发现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功利性很强,只要明天不考今天就不学。所以高层的设计者必须要知道现在怎么选,选什么。孩子们选择某门课程一方面是由于兴趣,还有一方面是他要进入大学拿到文凭,要工作。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在选课的时候一定会先考虑保险过关,能考上大学。专家给了我们很多建议,但现在搞教育的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总是有很多的干扰和困惑,不管如何,我们还是必须得因地制宜地做。因为高考改革真的来了。
杨锃:
我去年在上海学习的时候,和我们学校差不多的一个学校的校长告诉我:“国家要这样搞,我就提前分科,初中就进行分科。”坚持一年之后,这个学校初中排名由全县第六已经上升到第二了。提前分科的事情,我觉得这样不对,但很多学校开始这样做了。现在要告诉一个孩子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还真不知道,可能在初中、高中开始,理科学得好就学理科,文科学得好就学文科。我有些困惑,我们敢不敢这样做,敢不敢提前分科?
赵德成:
杨校长提到的分科下降到初中的事情,真的挺可怕的。不要说一个初中的孩子,就是高中的孩子,你说他真正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吗?想想初中就不学物理或者历史了,咱们国民素质将会下降得非常厉害,等进入大学就更可怕了。若没有基本的基础,大学有的课就没法上。
杨振峰(上海建平中学校长、上海市高级教师评审专家组成员):
新高考后,英语实行一年两考,有的学校就集中安排课时学完英语,本来想把英语搞定后学习其他学科,但是考试后英语教师想再考好一点依然狠抓英语,反而加重了学业负担。还有的学校认为语数外占了大头,那就集中所有资源提高语数外成绩,另外三科没有很好地重视,结果因为语数外成绩,学校间的分数差别不是很大,反而因为其他的三科形成差距,高考总成绩大幅度地下降。全面正确理解高考改革的精神,以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情怀和文化自觉正确落实高考改革的意图远比解读高考改革文本,以一种新的功利应对高考改革更为重要。(整理:冯 丽 杨 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