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与对策
龙飞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新要求。特别是在2013年8 月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针对意识形态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更是为高校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本文通过对省内部分高校意识形态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部分高校在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工作上仍有死角,教育阵地尚未充分占有,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为此,基于立德树人和思想引领的根本目标,对新形势下的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提出措施和建议。
高校思想 思想政治 教育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在当今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国人距离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但是,越接近目标,各种阻力越大,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发展进程中,意识形态的碰撞、交锋,各种文化思想的交流融合,都面临着全面的挑战。高校知识分子和广大青年学生,他们自由奔放,思想活跃,善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他们成为掌握和运用互联网较为集中的人群,在接收海量信息的同时,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和外来有害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性[1],高校作为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如何牢牢把握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搞好思想领域的基本建设,实现“两个巩固”根本任务,是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长期和永远绷紧的弦。
为进一步了解我省高校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2016年11月下旬至2017年1月上旬,我们对涵盖省内各类层次的20多所高校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调研结果,我们对新形势下的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顶层设计
各高校都对全校的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一是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负责人,强化了党委对学校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主动作为、相互配合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二是构建了明确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从宣传教育、学工管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相关系统建立健全了全方位的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将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和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当中,实现了主旋律教育的一体化。特别是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针对意识形态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后,针对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各高校基本上都在原来制定的宣传思想工作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党委、职能部门和各基层支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实施细则,明确了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级党组织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工作责任。
(二)阵地建设
1. 课堂教学主阵地。高校的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育人的工作,课堂无疑成为思想意识集体合成、集体引导和集体行为的最佳场所,理所当然地成为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强调师风师德和“三育人”标准。如乐山师范学院推出了“学生最喜爱教师”和“寻找最美教师”活动。评选在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上,把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非常注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课堂教学主阵地建设上,基本都把好了以下关口:一是制度建设关。针对课堂教学明确了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教风建设、教学事故的相关规则,明确将“在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中传播国家法律法规不允许的内容”等相关情况确定为教学事故。二是把好课程关。在课程设置上,重点对涉及思想引领和意识形态的内容进行把关,绝不允许有害文化和导向错误的教材进入课堂。三是把好教师入口和考核关。在教师选聘环节中,注重教师的师德情操,在教师成长的各个环节,突出对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在教师考评过程中,注重师德建设和师风养成,把教师的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工作与考核评价结合起来。
2. 校园文化建设阵地。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色,不断挖掘潜力,从校园建设、学校传统、地域特色、文化主题、文化创新等方面推陈出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各项活动中,丰富育人活动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构建“1123”开学第一课活动,让大一新生全方位、立体化接受了爱国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通过校园内的建筑和景观共同烘托出高尚的人文精神和典雅的学习氛围;攀枝花学院以入学教育、毕业教育为契机,组织开展升旗仪式、宣誓仪式等特色活动,深入开展攀枝花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成都大学打造“成大讲坛”高端讲座,联合新华文轩打造“轩客会”高品质书店,引领校园思想文化;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利用哲学社会科学基地举办各种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建好思想引领第二课堂;四川农业大学通过讲好“川农故事”,传承弘扬“川农大精神”;西华师大挖掘校内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强化红色文化育人成果;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秉嫘祖精神,树大德文化,凸显学校办学特色,育匠心文化。各高校通过上述特色活动,在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方面深下功夫,使师生的思想得到交融,智慧得到碰撞,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得到弘扬,营造了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改革发展的校园环境。
3. 网络新媒体舆论阵地。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高校的思想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两课”为主渠道,辅之以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师生的“三观”,网络新媒体的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突破了传统阵地的时空限制,给各高校的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考验和各种挑战。各高校也充分意识到网络新媒体舆论阵地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想对策、找思路,着力构建网络文化机制建设保障体系,完善网络文化建设领导机制,健全网络文化建设基本制度体系;积极谋划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思想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加强对校园网、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新媒体等舆论阵地的平台管理,对公众微博、官方微信、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资源进行了统筹管理,主动设置议题,营造清朗和谐的网上舆论氛围,强化了思想引领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热点事件和有害信息的检测处理,密切关注师生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站、微信、微博、应用APP,有效应对各类舆情事件,严把网络文化主动权,严守舆论引导话语权,严明舆情管理主导权。如四川大学以网络文化平台建设为核心,“一网三微一社”强势发力弘扬校园主旋律;西南交通大学从七个层面狠抓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开发校园移动交互平台“面聊”APP特色新阵地,为师生教学互动、学生分享交流、第二课堂记录以及就业智能推荐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服务;成都理工大学以“一张思想纸”“一个价值体”“一个精品库”为主旨提升学校自办报刊质量,注重新闻视频制作质量,严格网络规范管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加强“两微一端”建设,打造“成信蓝”系列文化品牌;西华大学以“西瓜君”“西华水电叔叔”“德馨苑保安叔叔”等特色微博微信,做好互动服务,牢牢把握权威准确正面的导向标;成都大学“婴鸣视界”主题宣传栏广受师生关注。
(一)制度设计仍有待完善
从调研学校看,各个层次的高校党委都非常重视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有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制度体系设计仍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个别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工作计划也比较粗放。一是没有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层次需要,可能导致在细节实施过程中会有脱节的地方,不具可操作性;二是在制度设计体系上,还有少数形式化的东西,无法在建立和落实两个方面协调一致;三是在内容上很详细,考虑得比较周到,但没有考虑到与时俱进,实际工作上也无法操作和实施。
(二)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不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高校的思政课在组织架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基本上都得到解决,但也存在“就教材讲教材”教条化倾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当成了“知识课”与“文化课”。专业课教师也没有将专业教学与育人工作结合起来,就知识讲知识,就专业技能说专业技能,没有将“传道、授业、解惑”中的“道”融入专业教学中。同时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授为主要方式,单向灌输和单向说教式方法无法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实质性提升。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上存在简单模仿,原样照搬,重形式轻内容,缺乏自身特色,实践教学的深度、广度与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都还有一定的主观性与随意性,甚至个别学校因规模过大,师资力量不足,根本无法有效组织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的提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队伍建设还存在短板
一是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规范。通过调研,发现有个别学校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方面随意性大,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仅仅是反映在文件上、口头上;二是大宣传格局尚未真正形成,队伍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主要是涉及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部分高校分别交给了宣传部和思政部,学校对除了上述两个部门外没有刚性的制度约束,也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工作动力不足,工作效率低下,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无法形成,尚未形成有效合力。三是思政队伍的职业规划、考核评估、职称晋升和干部培养储备在一些学校还缺乏长效机制的顶层设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部分人员(特别是年轻新进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不强,导致伍不稳定。
(四)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因素的挖掘重视不够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各高校基本上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和谐统一有着明确的认识和高度重视,也非常注重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下深功夫,让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精神文化因素从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体现出来。但有高校在精神文化元素的挖掘方面重视不够,体现在其与校园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契合度不高,挖掘的红色文化、地缘文化、民族文化与行业特色、专业背景有脱节的地方,造成师生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的认同度不高,给校园文化的底蕴积淀和稳步发展带来硬伤。
(五)对网络新媒体舆论阵地的认识和研究不足
近年来,高校存在的“重发展、轻管理,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道德观念培养”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但由于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和研究不足,对新媒体的引领作用未能牢牢掌控,对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等精神食粮的供应不足,对正确舆论缺乏强有力的引导,加之网络“把关人”作用缺失、高校师生网德失范引起的舆情危机经常可见,“三俗”现象、网络暴力、网络犯罪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特别是网络上虚假的、具有煽动性和破坏性的舆情事件,使得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学生的辨别力受到严重挑战,甚至诱使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怀疑态度,对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对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作形成冲抵和消释。
(一)高度重视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在高校的四大功能中,育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加强高校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传道”的工作、育人的工作。近年来,国外反华势力一直在理想信念上动摇学生、在思想观念上误导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左右学生,妄图干扰我们的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妄图将占领我们的思想阵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必须意识到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落实全面育人工作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强化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师生头脑中生根发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血脉,彰显于言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深化对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加强高校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
要形成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宣传”“大思政”的格局,还需要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下大功夫。
1.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大一统的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系。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直接领导,行政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将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之中,整合校内各项资源,统筹校内各部门、机构之间的职责分工和领导协作关系,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分工负责、师生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思想引领和主旋律教育的一体化。
2.构建和完善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制度体系。一是把好施教者的“政治关”。出台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教师政治思想、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对把好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的“政治关”提供严格的制度保障机制。二是构建完善的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思政工作就无章可循,难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要从贯彻落实中央意识形态工作,推进立德树人的高度做好学校顶层设计,完善各个层面的系列工作制度。
(三)教育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随着新媒体的产生和网络文化的发展,新形势下的思想引领对象----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他们与施教者是双向互动和双向影响的关系。这就要求作为施教者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让他们成为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策划者,主动参与者。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构建相互平等、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家长式、命令式作风,摒弃强迫式、灌输式教育模式,重新定位角色,换位思考,从学生需求为切入点进行“传道”“解惑”,化解矛盾、激发热情、鼓舞土气,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受用[2],达到思想引领的真正目标。
(四)加强高校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抓好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一是要选配好领导班子,把握住思想引领和思政工作的方向;二是要科学规划、梯次培养,形成系统化思政干部队伍建设体系;三是选配好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确保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水准;四是构建政治思想宣传工作队伍的奖惩评价和考核体系,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狠抓政治思想宣传工作队伍的培训,充分发挥校内外党校的教育作用,紧紧抓住“质量”这个核心,在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提要、培训形式、培训纪律方面下深功夫,扎实推进政治思想宣传工作队伍的培训工作,助力“施教者”的成长。
(五)加强对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是把握思想引领的主动权。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程、融入课堂,融入校园文化,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阵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从“两个加强”出发,加强思想引领,努力培育传承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文化。二是严守思想引领的话语权。注重在“舆论喧哗”新常态下的抢先发声,抢先提供正面性、指导性的信息,如开设网络文化专栏,举办网络文化主题活动,支持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创作,唱响主旋律,使主流的声音,正能量的声音形成优势,吸引并取得师生的信任和支持,在良性互动中体现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其责任意识、守护意识。三是加强网络媒体的阵地占领。加强对新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抢占新媒体阵地,形成微博、微信、QQ、易信等新媒体矩阵宣传体系,形成思想引领和文化繁荣的合力。四是创新工作方法,把握思想引领的主导权。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增强思想引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除了常用的宣传教育法和典型教育法外,还可以尝试利用疏导教育法和冲突缓解法来引导师生,引导他们理性思考,凝聚师生的爱国、爱家、爱校情怀。
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意识形态复杂多样,价值观多元化,个人利益诉求多元化都给我们的思想引领工作带来严峻考验和现实挑战。高校的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从时代和战略发展的高度,抓好思想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培养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肖兆飞】
[1]光明网.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EB/OL].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2/04/.
[2]耿相魁.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G41
A
1008-8784(2017)02-59-5
2017-2-24
龙飞(1973—),男,重庆垫江人,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