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浅谈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培养

2017-04-12 22:13广州市海珠区龙潭小学翟子君
师道(教研) 2017年10期
关键词:符号习作文章

文 广州市海珠区龙潭小学 翟子君

授之以渔,浅谈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培养

文 广州市海珠区龙潭小学 翟子君

教师有必要放手让学生修改习作,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修改习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改作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真正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 的境地。

一、重视引导,激发兴趣

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敬慕之情,就会被学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那门学科上,形成对那门学科的兴趣。为了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每次习作,我都写下水文,并把自己的习作放在教学课件里,让学生品评,与学生交流修改意见。长此以往,教师亲自写作的举动将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也能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自改习作的兴趣。同时,教师带头修改习作,使学生觉得,连老师的 “范文”都要字斟句酌,自己的习作更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印证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句话。

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教师除了用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 (重在改习作)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如 “推敲”的故事、“善作不如善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改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能使文章益臻完美,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靠学生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优点以激发兴趣。平时对批改学生的习作可 “从轻发落”,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适当评价。即尽量发掘习作中三两处闪光点,提出一两处值得商榷的地方。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习作还是可以的,加以修改的话会成功的。这样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的求知欲愈加强烈。

二、示范引导,统一符号

教师的示范,不光只体现在批语上,也要统一对修改符号,给学生一个规范性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自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因此不规范。小语课本中,从第七册开始便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修改符号,到达六年级已要求学生能综合使用。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把 “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作为本单元习作训练重点,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叶圣陶、欧阳修等古今著名文学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修改文章的良好品质,而且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故此,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除了用书本上的一些规范符号外,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易懂的修改符号,如 “ ”表示句子有毛病、 “ ”用波浪线表示好句子、 “……”表示好词语等。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三、授以方法,形成习惯

以读促改,反复修改。叶圣陶先生说: “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我们知道,学生对于语言的敏锐度,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说明了这点。故此,学生习作完成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作文写好后,可先让他们用普通话大声朗读,看看文章的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有没有不通顺、不合理的词句。然后,让学生用广州话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看有没有用了广州方言,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进行全面修改,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最后,再次让学生用普通话放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语感,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朗朗上口,同一个内容,同样一个意思,能不能换上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说法或用上掌握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进行提高性修饰、润色,这是提高过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经历这发现——修改——提高的三个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一文二作,边写边改。小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审题、选材、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际操作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限时性 (规定时间)的特点,故此,学生成稿往往比较仓促,大多作文存在考虑欠妥的通病。所以,我对每一次的单元测试的习作让学生以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再次习作,使他们对初次作品进行比较大的修改,也是提高他们自改能力的有效办法。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符号习作文章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变符号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