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痛”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骨骼疼痛。疼痛主要发生在承受力较大的下肢膝关节和踝关节周围,出现在长骨的两端,偶而足部、大腿关节附近也感觉疼痛。然而疼痛局部的组织没有红肿、发热的现象,而且关节活动自如,不受限制。到医院去反复检查也没有任何异常发现,孩子也没有任何外伤史。这种情况常常就是“生长痛”,多见于两岁以上的儿童。疼痛呈阵发性的钝痛或酸痛,常在下午、傍晚或临睡之前发作。轻者,每次疼痛约半小时左右。重者,可以妨碍睡眠,甚至一直持续疼痛至上半夜。但到第二天早晨醒来时无任何不适,“不治而愈”。
引起“生长痛”的详细机理目前尚不是很明确,但一般都认为与儿童的快速发育密切相关,因此,称为“生长痛”。儿童的身体正处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身体逐渐增高,四肢骨骼增长很快,而四肢骨骼的增长部分主要在长骨的两端,医学上称为骨骺部。因为儿童正在“窜个子”,所以骨骺部的各种物质代谢非常旺盛,局部的血液循环相应的也很发达,致使骨骺处的血管网经常处于轻度充血的状态。这种充血与炎症产生时类似(因为炎症要伴有充血现象),但又并非真正的炎症或感染。因此,儿童仅是主观感到疼痛,并没有局部红、肿、热的炎症客观表现,更无全身发烧的症候。
其次,生长痛和儿童在生长期骨骼与周围的软组织不相适应有关系。儿童时期,尤其是4~14岁阶段,骨骺在快速地增长发育。四肢的软组织,如皮肤、肌肉、神经和血管等,弹性良好,适应性强。而关节囊、肌腱及韧带等致密组织的弹性低,对牵张的适应性差,造成了软、硬组织之间的不相协调,进而刺激了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加上关节囊等部位感觉神经末梢丰富,痛觉灵敏,也是出现生长痛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儿童的骨骼组织还比较娇嫩和柔弱,因而在过度体力活动之后,骨骼和周围软组织会由于承受力过大而发生疼痛。同时,运动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新陈代谢废物,如肌酸、乳酸等,由于不能迅速地清除,刺激了局部组织,也会疼痛。这就是为何“生长痛”多发生于下午、晚上,甚至夜间的原因。
“生长痛”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出现的一种良性的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更不要滥用药物,父母们也不必顾虑重重。家长可让儿童减少每天的活动量,注意休息,给予轻柔的按摩,疼痛就会减轻的,也可以酌情用些布洛芬、阿斯匹林、水杨酸类、去痛片等药品,但仅在疼痛持续时间过久,扰乱睡眠时咨询医生后方可服用。当然对于儿童的关节疼痛,我们必须慎重,不要轻易就认为是“生长痛”,应当到医院去检查,排除外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外翻等疾患后,才能考虑为“生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