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占炬
蹄疾步稳走好大学内涵式发展之路
陈占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 “内涵式发展”连续两次出现在大会报告中,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接受美好教育的向往。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的 “体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但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一字之差”的转变,仍是征途漫漫、困难重重。
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院校扩招、合并、升格等一系列外延式增长的招数迭出,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突飞猛进,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上大学的要求。但与此同时,一些弊端也随之而生,比如大学毕业生质量下降, “同质化”现象突出,用人单位纷纷抱怨;有些学校更名片面追求 “高大上”,以致一贯形成的历史文化逐渐被遗忘;有些专业特色好、办学水平高的学校合并后,原有的优势学科从此走上了 “下坡路”;有些学校专业设置追求 “多而全”,把有限的办学资源 “撒胡椒面”,导致学校发展深陷 “泥潭”,等等。这些都直接制约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来看,显然已不仅仅是 “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而是 “上好大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同样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牵引,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实现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首先,头脑要清醒。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为大学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利益的诱惑。大学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有着根本的不同,它肩负着培养人、教育人、引导人的社会责任,是 “国之重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大学尤其是大学的决策者,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坚决抵制诱惑,时刻防止浮躁盲动、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时刻不忘人才培养的初心,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保证大学在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不走偏、不走岔。广东高校地处改革开放和对敌斗争的 “两个前沿”,受到商业利益的诱惑更多,抵御反动思想、错误思潮、宗教势力等方面渗透的压力也更大,在办学治校特别是人才培养上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武装,提高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大学内涵式发展的“生命线”。
其次,眼光要长远。大学内涵式发展是 “万米长跑”,不是 “百米赛跑”,不像规模扩张那样,建大楼、建校区、增专业、增人数,可以通过短期的集中发力实现数量指标的迅速提升。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办学质量,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中的核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一个长远谋划、长期坚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推进内涵式发展,一定要防止错误的政绩观,克服只看短期效益的“近视眼”。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大学应当戴上 “望远镜”,登高远眺,精心画准画好内涵式发展的 “一张蓝图”,上承学校历史文化的脉络,下启特色发展的道路,弘扬 “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个时间节点接着一个时间节点去做,推动大学精神、制度和文化薪火相传,实现内涵式发展久久为功。
再次,抓手要务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学内涵式发展是攻坚克难的征程,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把人才抓实。大学兴衰成败,关键在人。深圳大学老校长章必功认为,内涵式发展需要 “三高”队伍:高端学者化的教师队伍、高度专业化的教学辅助队伍、高度职业化的管理队伍。我们要敢于解放思想,打破惯性思维的藩篱,改革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善教职员工分类管理,支持各自差异化发展,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的生动局面。高校要把学科抓实。学科是教师的归属,也是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载体。我们要从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局出发,瞄准未来科技发展前沿和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问题,准确定位、强化特色,合理布局、融合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盲目求全。此外,要把文化抓实。文化是大学的灵魂,为大学内涵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要把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弘扬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校风政风、教风学风,实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
最后,脚步要稳健。在过去二三十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一些办学理念、体制机制和工作举措逐渐固化下来。新时代推进大学内涵式发展,改革创新是应有之义。这就意味着一些原有的条条框框被破除,一些新的思想理念和组织形式付诸实践。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打碎石头架桥过河,潜在的失败风险更大,需要的勇气和智慧也更大。一项科学实验失败了可以重来,但人才培养不可以。人才培养的改革一旦失败,付出的代价将难以估量。因此,谋划改革创新,推进大学内涵式发展,要看得更全一些、想得更深一些、做得更稳一些,统筹协调好传承与创新、改革与稳定、效率与质量等各方面的关系,建立健全及时纠错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走得快的同时还能走得稳、走得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接受风霜雨雪的洗礼,经历改革创新的锤炼,相信中国大学在新时代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将走得更快更好。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