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端坐”需要正确解读

2017-04-12 18:40范德洲
师道(人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思考问题人性规则

范德洲

“不准端坐”需要正确解读

范德洲

“同学们,上我的课,你可以以自己最舒适的姿势上课,走动、靠墙,甚至躺着都行,就是不许规规矩矩坐回座位。”这道新奇又荒诞的指令,就是湖北大学楚才学院的暑假小学期教师卢世林的 “金语”。7月11日下午,湖北大学楚才学院暑假小学期的 《名著鉴赏》课上,学生们被下了一道特殊指令——禁止坐在椅子上听讲。 (武汉晨报报道)

也许是因为我们一直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正襟危坐,因此,突然听到这 “不准端坐”的“金语”,相信每个人都有脑洞大开的感觉,有人更是将其称为 “人性的回归”。这样的课堂,必然让学生格外轻松,在如此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自然是乐在其中。这也正是许多人为此大声喝彩的原因,尤其是,当我们将这一 “金语”置于寓教于乐的背景考量,那更是体现出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毕竟,学习需要认真,而认真并不意味着悬梁刺股!

不过,如果我们由此而将 “不准端坐”的 “金语”视为 “人性化教学的回归”甚至是完美无缺的教育理念而大加赞美,那也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允许学生甚至躺着听课,这确实有助于他们的放松,有助于思维的发散,只是,凡事皆有度,课堂规则也必须考虑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可走动,可靠墙,可躺着”课堂规则,用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用于名著鉴赏等课程,应该有其可取之处,而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用于所有学生,用于所有课程,显然会无法收场。

事实上, “不准端坐”这一课堂规则自身也存在着极端因素。允许自在地躺着,为什么就不能允许端正地坐着?我们可以批评端坐的不足之处,然而,坐着听课甚至就是端坐着听课,本身也是一种选择。更何况,端坐着听课并非毫无是处,而躺着听课和走来走去的听课,也并非毫无弊端。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在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在我们畅所欲言的时候,来回走动,或许确实有助于我们充分发挥,而需要我们演算过程的时候,来回走动应该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即便是思考问题,许多人也更习惯在冥然兀坐中,思如泉涌。所以,面对 “可走动,可靠墙,可躺着”课堂规则,我们应该肯定这名老师的创新;而面对着 “就是不许规规矩矩坐回座位”这一 “条款”,我们更应将其视为调侃,而根本不应拔高到 “人性的回归”这一高度。

教育教学都需要创新,但是,创新与彻底颠覆传统之间,不能画上等号。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中,确实存在着墨守成规的因素,而名为创新实则折腾的闹剧也不在少数。 “不准端坐”作为一种尝试,我们理应包容,甚至也可以支持;而将其拔高为 “人性回归”,显然是错误的解读。

(作者单位:安徽芜湖县第一中学 )

责任编辑 萧 田

猜你喜欢
思考问题人性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按图索骥
让规则不规则
思考问题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