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春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近几年,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媒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做电视新闻的人有个共同感受,那就是做好电视新闻越来越难了,拿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更是难上加难,现在电视新闻题材越来越丰富广泛,电视新闻队伍整体素质越来越高,电视新闻拍摄以及制作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为什么反而觉得做好电视新闻会这么难呢?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媒体人应发挥好自身优势,履行好自身义务,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探索一些方法和技巧,做好电视新闻,力争多出一些好的新闻作品,推动品牌建设。
近些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观众的精神需求也不断产生新的变化,观众心目中评判新闻的标准变得更高。因此说,我们在抱怨纠结电视新闻难做的时候,实际上是电视新闻本身发展过慢,未能满足广大观众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电视新闻在选题上要以观众的感知需求为主要目标,认知新闻选题特别是重大选题,要对选题核心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把观众喜爱和观众需要当作新闻的使命,作为第一目标,在采集电视新闻时要把观众最为关注、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主要内容,不要简单枯燥的说教、罗列,更不可做成文件化的概括和总结,要摒弃照本宣科。处于不同阶层的人群,受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成长经历等因素影响,对社会问题考虑的角度不同,造成其对电视新闻的关注点也不同,因此,在做电视新闻时应结合实际,客观、科学、合理地进行新闻采访,在节目中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弘扬社会主流意识,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电视新闻舆论引导作用。结合在历次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经验,可以看出,好的电视新闻作品一定是符合观众评判标准的作品,也必然能满足观众需求。得出这样的经验和结论不难,难的找到吸引观众的办法和手段,怎样通过实际行动来提升电视新闻的社会影响力,使作品更好的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从而推动品牌栏目的建设是媒体人的不懈追求。
电视新闻报道中要注重细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万丈光辉”,通过细节刻画,以小见大,使报道的人物、事件丰满起来,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把细节作为新闻报道最具有生命力的细胞,通过一个一个细节的串联,使所报道的人物、事件鲜活起来,真实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就是电视新闻的骨骼和肌肉,而这些细节背后所蕴藏的情感是电视新闻的血液,以生动的事例,鲜活的语言,巧妙的主题切入方式,使新闻报道形象生动起来,有血有肉。这是电视新闻在创作思维上的重大转变,也是思想认识上的突破和创新。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往往是被忽略的,通过细致的观察、捕捉,使得报道的新闻事件于平凡中见伟大,以点带面,使人物形象高大起来,使新闻事件具有震撼力,这也是媒体人在媒体林立的时代,面临激烈竞争,如何争得一席之地的关键。
做好电视新闻,一定离不开立意的新颖和切入角度的独特,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开办的电视新闻栏目不计其数,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为什么让人记住的不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大多数报道立意角度相似,切入角度没有独到之处,表达方式过分华丽,甚至词藻堆砌、绕题千里、不知所云,造成主次不分、表达不清,这样只会引起观众反感。电视新闻在策划时,就要努力寻找到一条清晰可见的主线,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主线既能很好的表现主题内容,又有很强的故事性、可视性和观赏性。那些亲切、自然、朴实的直入主题的报道令人耳目一新,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深受观众的喜爱。朴素、直接的表达方式,能够拉近与观众的情感和距离,耐人寻味。把观众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最为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传达,吸引广大观众关注电视新闻,使电视新闻更具时效性、互动性。
这种有意识的转变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使电视新闻在报道上摆脱了假大空,回归到了电视新闻的本质,真实、准确、客观,保障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增强了电视新闻报道的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经过这样深入大胆的探索、尝试,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完善,必然会激发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无限潜力和创造力,使其综合素质在实战中得到提升,摆脱当前电视新闻难做的困境,探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取得显著的效果。与此同时,电视新闻精品节目也会逐渐增多,从而推动品牌建设,提升电视台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