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高校创业教育的优化分析
杨永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广东高校提升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面对当前创业教育出现的碎片化、脱节化、形式化和封闭化问题,广东高校需要通过推进创业教育体系化建设、提升创业导师专业化水平、注重创业团队内涵式培养以及打造开放式创业教育新模式等方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和输送更多合格的创业人才。
创业教育;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高校
自从我国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不断得到提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也逐步从规划变成现实。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等世界一流湾区的实践经验来看,鼓励创新创业、培养创业人才、提升经济活力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可以说,企业家和创业精神扮演着湾区经济发动机的角色,是引领国际大湾区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1]。因此,加快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打造创业平台,对于顺利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给广东高校的创业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对创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肩负着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和输送人才资源使命的广东高校来说,如何优化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已然成为重要性更加凸显的课题。本文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探讨当前广东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建议,从创业人才培养的视角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一)合格的创业人才是保持湾区经济发展活力的生力军
国际大湾区无一例外都具备开放包容、高效创新、宜居宜业等特征,扮演着引领地区乃至全球价值链跃升的引擎作用。国际大湾区之所以能够长久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和转型升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创业活动所带来的更替效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创业活力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湾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而这又依赖于创业型人才的储备状况。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程度最高、创新创业意识最强的群体,是创业人才培养和储备的中坚力量[2]。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跻身世界一流湾区行列,就必须提升高校的创业教育质量,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创造更多的条件,充分释放大学生创业所带来的“鲶鱼效应”,激发和保持湾区经济发展的活力。
(二)提升创业教育质量是高校服务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除了科学研究之外,高校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功能和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广东高校在做好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湾区规划的战略布局来做好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在创新高端化、生活便利化、设施一体化、贸易自由化、资源共享化等方面的需求,广东高校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创业教育活动,并且对教育模式、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以更好地贴近湾区未来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以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在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布局、提升教育质量、强化创新意识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也有助于广东高校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培育核心竞争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形成教学、科研、产业良性互动、互相促进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平台[3]。
(三)多层次的创业教育是满足高校学生创业需求的关键保障
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元的发展选择,湾区经济所带来的制度红利和集聚效应也给创业活动创造了更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大学生创业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核心技术、风险意识薄弱、竞争实力欠缺的创业团队和项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遭到淘汰。为此,开展多层次的创业教育,充分满足高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对于高校学生了解创业流程、提高创业能力、弥补薄弱环节都会有所帮助[4]。通过在创业教育中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建立业界导师制度等方式,为高校学生创业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支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也有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
(一)基本情况
为了更好地响应和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广东高校也在创业教育模式变革、体系构建、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更多的尝试,并且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诸如中山大学创业学院、暨南大学创业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这些学院能够更好地组织和落实创业教育工作;二是各高校依托创业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教育活动,包括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大讲堂等,创业教育趋于规模化和系统化;三是广东高校都制定并且公布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和深圳大学还入选了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四是粤港澳高校联合发起成立了“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为开展跨区域的校际间的创业教育合作提供了平台。
(二)发展瓶颈
1.“碎片化”瓶颈
由于广东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时间比较晚,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机制,因此,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安排与设计都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因为积累不足,高校对于应该开设什么类型的创业课程、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预计达到哪些教学成果往往缺乏准确的把握和判断[5]。同时,虽然各种类型的创业课程、创业竞赛和创业讲座很多,看似满足了高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实际上却鱼龙混杂,反而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造成了影响。碎片化的创业教育导致高校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和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带来的创业机遇,也难以为此储备体系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得创业教育的产出远低于投入。
2.“脱节化”瓶颈
广东高校创业教育的“脱节化”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创业教育质量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的脱节;二是创业教育方案与高校学生创业现实需求的脱节;三是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脱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涉及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创业项目产生了更多需求,但是,当前创业教育规模的扩张并未同步带来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了粤港澳大湾区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同时也必然导致了创业教育与学生期望的偏离,使得创业教育容易陷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境地。此外,由于学校主导下的创业教育往往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不利于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更多合格的创业人才。
3.“形式化”瓶颈
大部分广东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也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创业竞赛和交流会,但是形式大于内容的缺陷仍然很明显。首先,就创业课程来说,由于学校的重心在于科研和教学,缺少专业的创业教师资源,创业课程往往由行政岗位或者教学岗位的老师兼任授课。其中,有创业经历的授课老师极少,这也决定了创业课程往往只能停留在书本层面,学生难以从课程学习中得到有效的创业支持。其次,各种创业竞赛虽然形式丰富多样,但是很多环节设置与实际创业过程相关度非常低,对于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并没有帮助。较为普遍的一个例子是,很多创业竞赛基于扩大影响力的考虑都设置了网上投票环节,导致创业团队把更多的精力从项目设计转移到了拉选票环节,反而降低了团队的专注度和竞争力。此外,部分创业讲座和交流会虽然邀请了业界的校友和精英参与进来,但是由于流程设计与前期沟通不足,导致部分创业讲座实际上变成了公司推介会和实习招聘会。
4.“封闭化”瓶颈
在粤港澳大湾区逐渐走向国际化的同时,广东高校创业教育却仍然停留在以封闭式教育为主的初级阶段,跨学校合作、跨区域交流、跨专业碰撞较少,导致创业教育难以借助外部的优质师资和优质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例如,广州大学城集聚了十余所高校,可以共享的创业教育资源是很可观的,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高校之间甚至连创业教育的学分互认机制都没有完全打通,交流合作机制短期内仍然难以落实到位。同时,香港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创业教育模式高度国际化,是广东高校很好的学习对象,但是,粤港澳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并不多,合作项目也是以临时的、短期的创业讲座和创业训练营为主,在创业导师培养、创业课程改革、创业实践支持等领域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还较为欠缺[6]。封闭式的创业教育导致广东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表现出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特征,培养出来的创业者和创业团队难以适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推进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建设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创业者所需要掌握的技能更加全面,所需要具备的创业素质要求也更高。因此,广东高校有必要推进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建设,从而破解当前所面临的“碎片化”瓶颈。具体来说,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成立创业课程设计专家委员会,通过科学论证对现有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优化;二是建立全流程式的创业教育模式,针对创业实践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打造从基础认知、技能培训、素质培养、实践辅导到后期咨询的全覆盖式创业交易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创业课程评估、导师培训、学生反馈等配套机制,并且建立从理论到实践、从校内到企业的创业教育流程,形成系统、科学、全面的创业教育方案。
(二)提升创业导师的专业化水平
创业导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创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如何尽快提升创业导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当前广东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7]。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创业导师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条件,这也有利于破解创业教育“脱节化”的难题。具体来说,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第一,改变当前创业导师以兼任教师为主的状况,提高接受过创业导师资格培训的专职教师比重;第二,制定创业导师培养计划,通过专职创业导师的“传、帮、带”来提高兼职创业导师的专业化水平;第三,为创业导师提供更多的企业访谈和实地调研机会,提升创业导师对创业实践案例的把握程度,帮助创业导师更好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需求和创业环境;第四,加强对创业教育过程的评估和考察,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效果对创业导师进行差别化辅导,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创业导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注重创业团队的内涵式培养
广东高校创业教育要破解“形式化”问题,就必须把培养的重心从形式转移到内容上,推动创业团队的内涵式培养,更好地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高质量创业团队的需求。内涵式培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针对创业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能力要求来制定模块化教育方案,每个模块重点解决一个与创业相关的核心主题;二是要在完成创业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对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和团队进行专业指导和实践教育,建立完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创业辅导机制;三是设立创业仿真课程,通过沙盘推演的训练方式提高创业学生的创业技能和素养;四是依托于校友资源或者企业资源,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向业界学习和对接的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
(四)打造创业培训的开放式教育
受到高校自身条件约束与创业学生需求多样化的影响,仅仅依靠一个学校和一种创业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打造开放式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这也是破解“封闭式”瓶颈的关键。对于广东高校而言,可以着力推进的方面包括:一是推进与港澳高校的交流合作,引入港澳高校的优质创业师资和创业教育模式,加强在师资培训、学生互动、联合实践等领域的合作[8];二是建立高校之间的创业教育学分互认机制,并且增强校际的合作交流,实现创业导师、创业学生、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的互动;三是实现大规模在线创业教育,打造创业教育的慕课(MOOC)品牌,充分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不同需求;四是吸收部分业界创业人才成为创业导师,充分发挥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专业特长,为创业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创业指导。
[1]王志强. 一体与多元:欧盟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 教育研究, 2014(4):145-151.
[2]杨晓慧.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5(1):39-44.
[3]徐文渊. 创新驱动与人力资本——基于大学生就业视角的思考[J]. 韶关学院学报, 2017(2):16-20.
[4]王占仁.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 教育研究, 2015(5):56-63.
[5]李伟铭, 黎春燕, 杜晓华.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 教育研究, 2013(6):42-51.
[6]朱建成, 王鲜萍. 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研究[J]. 战略决策研究, 2011(3):69-85.
[7]陈昌贵, 陈文汉. CEPA与粤港澳高等教育的制度化合作[J]. 高等教育研究, 2004(1):39-42.
[8]陈昌贵, 韦惠惠. 粤港澳合作:广东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选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5):64-67.
The Optimiz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Guangdong Colleges: Based on Guangdong, Hong Kong & Macau Bay Area
YANG Yong-cong
(Institute of Studies for the Great Bay Area,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 Hong Kong & Macao Bay Area, the importanc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ecomes more prominent than before. Facing the issues such as debris, stripping, formalization and closure, colleges in Guangdong need to implement a series of actions for optimization. Specifically, a systemic re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 improvement of entrepreneurial tutors’ teaching performance, a focus on connotation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team, and an open pattern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re included on the list. With the optimization policies, more qualifie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could be trained and delivered to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Bay Area.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uangdong, Hong Kong & Macao Bay Area; Guangdong colleges
G646
A
1007-5348(2017)08-0015-04
(责任编辑:闫文龙)
2017-06-05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需求的经管学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粤办函[2015]325号);广东省委宣传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课题“广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投资关系研究”(2016A1)
杨永聪(1987-),男,广东茂名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