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宛嵘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成功原因的传播学解读
□ 李宛嵘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起了广大受众的热烈讨论,受到了广泛喜爱,其成功有其必然性。本文试图从传播学角度,通过对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时机、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剖析,寻求此剧成功的原因,为其他影视剧制作提供一个参考。
《人民的名义》;传播学;解读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自2017年3月28日在湖南卫视播出以来,截至4月12日上线15天,全网点击量已经突破50亿。这部被媒体称为“中国顶级政治剧”的作品,开播第一天就全线登顶所有收视排行第一,还打破了收视高点纪录,可以说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该剧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
《人民的名义》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湖南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出品。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作为出品方之一,在该剧前期拍摄和后期发行审查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该剧的顺利拍摄和正常上映。据相关报道,此剧仅仅十天的时间就通过了审核,这使得剧中保留了很多宝贵的精彩情节,成为其火爆的重要前提之一。①该剧的制作团队也十分专业,其编剧、导演都久负盛名,原著作者、本剧编剧周梅森号称“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在周梅森看来,“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不应在社会重大矛盾和人民冷暖疾苦面前沉默不语”。②201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邀请周梅森写一部反腐题材的电视剧,小说《人民的名义》应运而生。这是周梅森的得意之作,作品结合他自己多年来对于中国社会和官场的观察和亲身经历,从多个层面反映出一个真实的中国社会,可谓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幅“清明上河图”。这种方式不但深化了“反腐”这一主题,也体现了对人性的反思。本剧剧本根据小说《人民的名义》改编,从原著的30万字扩展到60万字,在原著的基础上加了更多精彩的细节,其反映现象之真实、尺度之大是空前的。该剧导演、制片人李路曾成功执导多部电视剧作品,经验丰富,口碑良好,这次他也从多个层面精细把控着《人民的名义》的力度与节奏,从前期筹备到开机,再到后期处理,耗时将近两年,投资超八千万。③这样一部制作精良的良心之作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必然的。
《人民的名义》的传播对象是广大的各阶层社会大众。
不少网友表示:《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少有的全家人可以一起观看的电视剧。究其原因,是因为该剧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反映了一个真实的中国社会。全剧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陆毅饰演的侯亮平和其他反贪局工作人员的反腐办案线索;第二条是以张丰毅饰演的省委书记沙瑞金为代表的高级官员对于“汉东省”政治生态的清理和重塑;第三条是以“大风厂”郑西坡为代表的下岗工人的生存、挣扎与反抗。这三条主线完美包含了我国社会几乎所有阶级的受众,对高级官员、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商人以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有所反映,每个阶层的观众对于这部剧的关注点可能不尽相同,但是却都能被其吸引,这保证了它广泛的受众群和庞大的受众数量。
年轻受众对于此剧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这部剧以其真实、大尺度以及演员阵容的明星效应,成功地吸引了在社交媒体上最为活跃的年轻人的兴趣,并在网络上引起了他们的热议。他们采取最新潮的观剧姿态,结合“表情包”“粉丝团”等方式,使得“人民的名义”的话题热度直线升温,吸引了更多受众的注意力。
首先,近年腐败问题频发,落马官员不在少数,“反腐”是中国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当下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当前中国鲜有反映这一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人民的名义》在这个时期把这一问题搬上了荧屏,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反腐举措的过程和结果,无疑碰触到了中国老百姓最敏感的神经,这反映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党的政治自信,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其次,当下我国社会风气浮躁,一些媒体的过度娱乐化和影视作品的粗制滥造现象十分严重,这给这部精心打造的反腐正剧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剧中虽然有一些趣味性的情节,但是并不影响整部剧的严肃性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基调,涉及原则性问题的事件和人物,结局基本上都是善恶有报,这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和对全社会价值导向偏离的纠正;且此剧制作质量很高,每一个细节都由总导演严格把关,在当前影视作品质量普遍偏低、“雷剧”遍地的情况下,无疑是鹤立鸡群。
(一)演员
《人民的名义》演员阵容强大,陆毅、张丰毅、吴刚、张凯丽、胡静等实力演员云集,不但很好地利用了明星效应,而且这些实力演员堪称“教科书”式的表演也为此剧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这部剧号称集结了四十余名演技派,他们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形象。电视剧一开始,就为观众展示了一个“小官巨贪”的官员形象,演员侯勇把一个贪官从淡定到暴怒再到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的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兴趣。紧接着一大帮老戏骨陆续出场,进一步吸引了受众:饰演正气凛然、意气风发的反贪局局长的陆毅,饰演深入群众、沉稳睿智的省委书记的张丰毅,饰演成熟老练、老谋深算的省委副书记的张志坚等,都通过精彩的表演塑造了经典的人物形象。还有最受欢迎的“达康书记”的扮演者吴刚,更是受到了年轻人的一致追捧,他的精彩表演成功塑造了一个正直、专断、工作狂的市委书记形象。吴刚不但演技出彩,而且在网络上自抛“表情包”,与网友亲切互动,也为整部剧的宣传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剧情
《人民的名义》一开始就用整整一面墙、一张床和一冰箱的现金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之后的贪官外逃、反贪局局长被害、老革命为官员讲述战场往事等也十分精彩。全剧剧情十分紧凑,不拖沓,每一集都有亮点,剧情都有大的变化,都能抓住观众的兴趣,且片尾有激发观众继续看下去的精彩预告,使观众不忍弃之。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当下互联网和网络新媒体高度发达的环境中,对于文艺作品来说,传播方式无疑也是其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的名义》在传播方式方面,也有其独到的考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播放渠道的多样化,二是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传播宣传策略。
(一)播放渠道
《人民的名义》选择了在湖南卫视播出,这不仅仅是因为湖南卫视对此剧的全程大力支持,更是因为湖南卫视的业界地位和群众口碑。湖南卫视一向以娱乐化、年轻化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但是其制作和播出的一些正剧如《走向共和》《恰同学少年》和《雍正王朝》等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人民的名义》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湖南卫视的高人气、好口碑和对方向的正确把控。除了湖南卫视,此剧还可以在“优酷”“爱奇艺”和PPTV等各大网络视频网站上观看,这为不方便从电视渠道观看的受众提供了便利,而且使观众随时随地都可以重播和回放,扩大了受众群。
(二)传播策略
在不同的阶段,《人民的名义》都审时度势,采取了相应的宣传策略。比如在即将开播的预热阶段,该剧就开始在不同媒体渠道造势,营造出“几重最”:题材最大尺度、演员最大阵容、最真实的人物原型等一系列“最”吸引受众眼球,引发受众期待。在电视剧开播阶段,该剧利用引导敏感话题、对于“尺度”和人物形象的讨论等多种方式扩大知名度,饰演“达康书记”的吴刚还顺应网友期待,主动转发“表情包”来和观众进行互动。这些方式的共同作用,使得“人民的名义”话题关注度急速升高,截至2017年4月26日22时,“人民的名义”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超22亿,讨论124万,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1,可见其受关注程度之高。
从以上五个方面对《人民的名义》进行剖析,可以看出其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的巨大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建立在编剧和导演对社会和市场的深刻洞悉基础上,在众多机构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的。这部剧无论是艺术水准、现实意义还是传播策略,都有值得其他影视剧作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注释:
①苗春.《人民的名义》成功,“演员们有一半以上的功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4-17(07).
②刘照普.专访《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在现实生活和贪腐官员面前,作家的想象力是苍白的[J].中国经济周刊,2017(14).
③段崇政.尺度与元素:《人民的名义》何以“爆款”?[J].齐鲁周刊,2017(14).
(作者系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