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广西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对策研究

2017-04-12 14:59蔡健
视听 2017年7期
关键词:壮语译制电视节目

□蔡健

发展广西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对策研究

□蔡健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和民族语使用情况、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现状,探讨广西少数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译制播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思考并提出了发展广西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语①广播电视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展区域经济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边疆和谐稳定、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为促进我区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工作的发展,本文试图从我区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发展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我区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及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现状

(一)基本情况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聚居总量最多的省份,壮族是广西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南宁、柳州、崇左、百色、河池、来宾6市。12个世居民族中,除回族已转用汉语外,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并都在使用,其中,壮语、瑶语、苗语、侗语、彝语、仡佬语还各自有方言。壮族、瑶族、苗族、京族、彝族为中越跨境民族,其语言文化与东盟的泰国、老挝、越南国内的民族语言文化具有渊源关系。壮语分布在全区近80个县(市、区);瑶语、苗语分布也较广;其他语种分布较窄且相对集中。

据2012年统计,全区只有9个广播播出机构开办了9个壮语广播节目、11个电视播出机构开办了13个民族语电视节目,全区全年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量和播出量总共不足1000小时。近年来,在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市县广播电视部门的努力,截至2017年5月,全区共有33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设了民族语节目,2016年度全区民族语节目制作和播出量分别达到广播节目43个约5500小时,电视节目59个约7400小时。节目语种也由只有壮语、侗语增加到壮语、侗语、瑶语、苗语、仫佬语、毛南语等语种,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特点

1.节目形态。以固定栏目为主,间以不定期的文艺、戏曲、晚会和播放民族语电影。2017年,靖西、德保、那坡、天等4县市发挥区域民族语言特点,联合开办了新闻资讯节目《西德那天》,开创了壮语节目协作联办新模式,成为民族语节目的新亮点。2017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研发了《为你读诗(壮语版)》《壮语听天下》等壮语线性广播节目,制作播出广西首部壮语广播剧《母爱》,广西电视台译制电视动画片《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系列(壮语版)》,向广大听众观众展现了壮族语言文化的迷人魅力,受到各界好评。

2.节目内容。以新闻资讯类节目为主,内容为时事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其他政府关心、民众关注、农村生产生活的政策和事件,有少数县市开办了一些反映当地民族文化、民俗、山歌、风土人情等专题社教类节目,如《五色糯》(靖西)、《壮乡风情》(武鸣)、《蝶城古韵》(隆安)、《尼来尼傣》(那坡)、《壮戏天地》(田林)、《哥积论故》(天等)、《边陲放歌》(大新)等,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注和喜爱。

3.节目语言。由于壮语客观上存在发音区别较大的方言(大体上分为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以及标准壮语的普及性、通晓性原因,除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电视台、武鸣广播电视台使用标准壮语播出外,其余各市县开办的壮语节目,均使用本地方言播出;3个苗语节目(融水、隆林、资源3县),均分别使用各自在当地比较流行、使用人数较多的民族支系方言播出,其他民族语节目也均使用当地方言播出,增加了节目的贴近性和亲切感,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

二、当前我区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目前,尽管我区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译制播放工作日益得到加强,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少数民族群众需求相比,与其他民族自治地方相比,仍显得相当薄弱。主要表现是:

(一)频率频道建设方面。目前,全国五个自治区中,西藏、新疆、内蒙古自治区开办了省级自治区主体民族语广播电视上星频率频道(回族使用汉语,因此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开办民族语频率频道),青海、四川、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省份也开办了省级民族语频率频道,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四川、云南、吉林等省区的民族自治州(盟)县(旗)普遍开办了民族语频率频道,例如,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电视台开办了藏语频道,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办了傣语频率频道,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语频道是上星频率频道;尽管新疆的少数民族总人口尚不如广西的壮族人口多,但新疆电视台已有5个少数民族语电视频道,其中维语3个、哈语2个;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分别有维语、哈语2个广播频率,蒙古语和柯语共用一个广播频率。但广西区内尚未开办民族语频率频道。

(二)节目数量方面。如西藏、新疆、内蒙古自治区各县级以上播出机构都开办有当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德宏傣语、西双版纳傣语、傈僳语、景颇语、拉祜语等5种民族语节目,云南省各自治州、自治县(该省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都开办了当地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例如,红河州开办了哈尼语、彝语,文山州开办了壮语、瑶语、苗语,西双版纳州开办了傣语、哈尼语,楚雄州开办了彝语,大理州开办了白语,德宏州开办了景颇语、傣语、载瓦语,怒江州开办了傈僳语,迪庆州开办了藏语康巴方言节目等。但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只开办了3档、广西电视台只开办了1档民族语节目,全区14个地级市中,只有崇左市开办有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52个自治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中,只有30个县(市)开办了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

(三)节目质量方面。普遍而言,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有待提高。一是不少节目制作比较简单、粗糙,有的忽视民族元素(如壮语节目不使用壮文),汉语节目特点痕迹明显,少数民族特性不够突出;二是民族语节目内容单一。节目内容多是汉语节目的简单民族语翻译版,仅有靖西、武鸣、那坡、隆安等为数不多的县市开设有专门针对民族语题材制作的主题节目;三是民族语广播电视栏目多以新闻为主,有些播出机构甚至只开播一档民族语新闻类栏目,多数民族语节目仅为周播节目,形式单调,信息量有限;四是民族语播音水平普遍不高,民族语译制还不够通俗易懂,存在过多使用汉语借词和汉语表达方式问题,民族语表达不够准确、到位,韵味不足。

(四)经费保障方面。民族语节目普遍存在经费匮乏、设施落后问题。全区各级民族语广播电视译播工作所需经费大多没有列入当地年度财政预算。各级播出机构民族语节目运作经费,大多靠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安排的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专项补助经费解决。经费来源严重不足导致设备陈旧、人才缺乏、工作运转困难,已经成为全区开办民族语广播影视节目并确保其正常发展和繁荣的最大瓶颈和障碍。

(五)人才队伍方面。全区民族语广播电视专业译播人员严重缺乏,大多数地方无法像汉语节目一样规范制作节目。多数地方民族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为兼职人员(相当多工作人员是社会兼职),难以集中时间和精力从事译制和制作工作,节目质量难以保证;专业技术人员老化断层严重,特别是播音员、主持人的选用,既能熟练掌握民族语、又能适应广播电视出镜、发声要求的合适人才难以寻找和培养,加上环境条件有限,待遇不高,难以吸引人才,在职人员也不稳定。

三、发展我区民族语广播电视的对策建议

发展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工作是落实和保障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赋予广西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的举措,是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实现《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宪法法律规定民族平等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满足我区将近2000万少数民族同胞对少数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需求,确保更多少数民族同胞及时了解、掌握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维护广西边境语言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一)宏观层面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充分认识民族语广播电视工作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族语广播电视工作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区为导向,把民族语广播电视工作当成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加大对民族语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节目采编译制设备的投入,适当增加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译制制作经费补助,从根本上解决发展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工作的瓶颈问题。

2.积极推进民族语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和广播影视译制机构建设。尽快批准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开设壮语卫星广播频率,在广西电视台开设壮语卫星电视频道;成立自治区级的民族语广播影视译制中心,专门承担广西民族语广播影视节目译制工作。

3.支持和鼓励相关市县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市县,逐步开展少数民族语广播影视译制播放工作。主要包括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南宁、百色、崇左、河池、来宾、柳州六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30%以上的县市,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多的自治县。同时支持58个民族乡及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多的乡镇,尽可能采用当地少数民族语开展广播宣传工作。

4.重视并逐步解决全区民族语广播电视机构编制及队伍建设问题。一是出台专门政策鼓励和支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办民族语节目,凡开办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可适当核增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专门用于民族语节目采编播业务工作;二是重视培养民族语广播电视专业人才。自治区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等区内高校发挥各自优势,培养民族语广播电视各类专业人才,逐步解决民族语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老化断层问题。

(二)微观层面上,创新灵活机制,精办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

1.鼓励各播出机构精办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在年度广西广播电视奖评奖中,增加民族语节目奖项,增加民族语节目获奖数量比例。逐步建立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学术研究和交流工作机制,促进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提高。

2.民族语节目形式和内容要注重推陈出新,要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多反映全区各少数民族群众火热的生产生活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主题,挖掘少数民族悠久的、富于地域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传承。逐步探索从采编播流程上采用少数民族思维、习惯进行策划和创作,更加凸显民族特色。

3.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要开门办节目,重视人才引进,在人才使用上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吸收社会上有才华、有能力、有民族情怀和责任感的各界人士参与节目制作。要加大队伍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采编人员素质。要创新绩效考评工作机制和确立符合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工作需要实际的薪酬体系,使骨干力量用得好、留得住,干得顺。

注释:

①本文所称的民族语,是指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语言的统称。

(作者系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

猜你喜欢
壮语译制电视节目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文化翻译视阈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译制讨论及其对影视外译的启示
藏语电视译制工作发展现状及思路分析
藏语译制的数字化改造
浅析青海安多藏语影视译制网系统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云南河口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