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采写方式让会议新闻不再单调

2017-04-12 14:44赵浚
视听 2017年1期
关键词:会议受众群众

□赵浚

改进采写方式让会议新闻不再单调

□赵浚

作为县级电视台,会议新闻的采访报道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这不仅是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也是向群众宣传政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会议新闻不报道不行,但是报道过多占据每期新闻主要篇幅和时长的话,观众又不买账,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记者应该改进会议新闻的采写方式,让会议新闻看起来不再单调。

改进;方式;会议新闻

会议新闻,是新闻分类中的一种,是县级电视台记者经常采写的一类新闻。采写会议新闻,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要把会议新闻写好、写活、写得精彩,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和可看性,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就拿县级电视台来说,每一期新闻,通常会议新闻会都占据很长的时间和篇幅,一些老百姓也向记者反映看会议新闻觉得很枯燥、不好看。如何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把会议新闻写好,写出个性,让受众喜欢看,提高县级电视台的收视率,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和写稿时多动脑筋,改进会议新闻的采写方式,去粗取精,将注意力集中在会议进程中生动有趣的活材料,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写出受观众欢迎的佳作。

一、精心筛选,选准报道角度

会议新闻的选择有两条标准:即会议的重要程度,以及与受众关系的密切程度。根据这个标准,记者采访时要抓住会议提出或解决的主要问题,选取对当前工作有指导作用的精华部分;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选取群众关心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报道;要发挥新闻特长,会议中哪一点有新意,有特点,就抓住哪一点写新闻。一是要选取重要的会议来报道。为了推进工作的开展,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常常会召开相关的会议,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通常也会要求记者采访报道,一条会议新闻价值的大小,是由会议本身所蕴涵的内容来决定的,一般来说,党和政府制定和发布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涉及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的会议就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应当及时报道。二是应选取与群众关系密切的会议来报道。会议新闻只有同群众的需求合拍,才会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如对于当地即将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即将推行的重大决策等,群众都会充满期待,迫切希望能够及时获知相关信息,记者在采访此类会议时,应该着重报道项目的建设情况、产生的社会效益,及某项重大决策的推行步骤和具体措施,而不能只注重报道领导讲话中对部门提出的要求。三是要选择能拨动观众心弦的角度来报道。一篇新闻,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几个不同的主题,记者采访时应选取那些最有特色、最鲜明、最能拨动受众心弦的角度来报道。

二、写出特色,吸引观众眼球

县级政府几乎天天有会议,不是县委、政府领导开会研究工作,安排任务,就是部门开会落实具体工作,会议很多、很杂,会议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会议报道既难写,又最好写。好写是指容易应付,把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写清楚,再将会议提供的材料摘抄一部分句子、段落,就可以拼凑出一篇所谓的新闻稿件应付交差。难写,是指要把会议报道写得灵活、生动、不枯燥,让观众爱看,这就比较不容易。因此,会议新闻一定要写出会议特色,否则就吸引不了观众。会议新闻要写出特色,记者的眼睛就不能只盯着会上发的那些“死”材料,照搬领导讲话内容,而是要将注意力集中到会议进程中生动有趣的活材料,从中去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会议都很严肃,但是如果记者在采访时注意仔细观察,就能够捕捉到会议上精彩生动、受众会感兴趣的情节、场景、细节,运用描述性语言,通过提炼加工,再现出精彩片段、典型细节,往往就会拉近受众与会议新闻的距离。对此,记者要善于观察和分析,抓住会议中独特的东西,体现出会议的个性来,要像沙里淘金那样进行筛选、裁剪和提炼,选取有特点的事实,抓住那些既反映会议特点又能为群众所关注的内容写出独家新闻,给新闻赋予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写会议新闻稿件时,记者对于会议的具体议程、参会人员名单,应尽量不写或少写在稿件中,对于那些大话、套话、空话,没有实际意义的表态和重复的内容要舍去,要选取那些最新鲜、最有特点、最能够吸引受众关注的话题,多使用鲜活的描述性语言来替代政治话语,使会议新闻听起来舒服,看起来流畅。

三、用活的材料,用平民的视角报道

会议新闻有先天不足的地方。如会议基本上是在讨论、部署和叙说,而不是在做,会议的活动形式又是少数人坐而论道,缺乏生动性,让人感觉枯燥和呆板,缺乏活力。群众之所以不愿看过多的会议新闻,是因为记者在采写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报道时不贴近群众,完全用领导的眼光去选择、陈述、解释新闻,这样的新闻同群众的生活距离太远,不能吸引观众。用平民视角进行报道,就是要求记者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观察会议、审视事态,决定应该报道什么,应该怎样去报道,从会议和领导活动中挖掘出群众关心的百姓话题,会议新闻要想让群众真正喜欢,乐于去看,就必须循着群众所思所想,去报道与群众最贴近的新闻事实。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会议的新闻价值不高,这是县级电视台经常面对的现实问题,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因此,要写活会议新闻,除了重大的会议外,其他情况下尽量不要大段地摘抄领导讲话,也不要大段地引用材料中的数据,太长太多的数据观众听后根本记不住,弄不懂。对于会议材料中专业性很强的一些术语,记者也不要一味地原文引用,可以通过向专业人员咨询,了解那些术语的含义后,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进行表述,这样观众才会听得懂,看得明白。

四、沙中选珠,善于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要写活会议新闻,应该从新闻的采访做起。

首先,记者要明确自己采访会议时需要扮演好三个角色。当记者被安排去采访党委、政府部门的会议时,记者就同时具备了三个身份:一是对所工作的单位电视台而言,他是一名记者,是要去完成单位交给的会议采访报道任务;二是对于召开会议的部门来说,记者又是“喉舌”,会议的决策、结果,要通过记者的采访报道对外发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记者同时还是一名受众,是代替那些不能或不便参加会议的群众来开会的,他需要将群众最渴望得到的信息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进行宣传,让群众知晓。因此,记者在采访时,要时刻记住自己也是一名受众,这样写出的稿子,才会生动,观众也才会喜闻乐见。记者要善于学习,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政治敏感性,学会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这样采访报道的新闻才不会出现偏差。

其次,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采访前的准备包括情况准备、资料准备和活动准备。情况准备就是记者在接到采访会议的通知后,可以事先与会议召集单位联系,了解会议的相关日程安排,争取提前拿到会议日程表、参会人员名单和会议材料,然后仔细进行阅读、分析、研究,做到心中有数。资料准备就是收集与会议有关的背景材料,这样采访的时候才能心中有数,才会知道会议的重点在哪里,哪些信息最有新闻价值。活动准备就是根据会议特点,记者要制定出自己的采访计划,想好什么时候找什么人谈话,怎样同一些关键人物接触,如何收集会议材料等等,做到有的放矢,抓得住关键。

再次,要学会见缝插针,利用会议间隙进行采访。记者应该学会跳出会议程序,利用会议休息的间隙,多找参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对话,从中去挖掘生动、活泼、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最后,要注意用眼睛观察,用心去感受。会议总体上虽然单调刻板,但也不乏动人的细微之处,只要记者肯用心,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就能够发现亮点,找到新闻价值,采写的稿件就能够吸引眼球,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好评。

五、打破写作套路,不能为了会议而报道

长期以来,不论是报刊新闻还是电视新闻,对于会议新闻的报道似乎都遵循着一个传统的套路,记者采写的会议新闻稿件重点集中在领导讲话上,一般都会按照“某某指出”“某某要求”“某某强调”的写作方式进行写稿,大家都按照这样的方式写稿,写出的稿件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群众自然不喜欢看。记者应当打破这种会议新闻写作套路,在进行报道时应该将重点集中于亮点突出、鲜活生动的部分,对于会议新闻的报道不再拘泥于只是报道领导提了些什么要求,领导说了些什么,更多地应该告诉受众当前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我们要怎么样去做,这样做了以后会取得怎样的成效,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些什么影响,这样的新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群众才会乐于接受。

(作者单位:云南省彝良县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会议受众群众
《八七会议》
多让群众咧嘴笑
会议通知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会议通知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