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蕾
论我国新闻史的发展沿革
□邱蕾
中国新闻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初。百余年来,新闻史学从无到有,如今已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闻史研究在我国新闻学领域属于开疆拓土的先驱,尤其是近几十年,新闻史研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新闻传播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中国新闻史已蔚为显学。
中国新闻史;新闻史研究
中国的新闻史研究的开端要从1908年出版的章士钊所著的《苏报案纪事》算起,如今,已经走过108年。对于新闻学这一新学科来说,仅是百年的时间,便将该学科的只言片语组建成了系统、完整的学科体系。而中国新闻史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重视该学科的人越来越多,研究此学科的人也渐成系统。
新闻传播学科有多个分支,新闻研究史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在我国19世纪末就开始有学者研究中国的报业史并发表系列文章。20世纪初,仍有学者继续研究中国报业的相关历史。这些研究新闻史的文章数量不多,有的是研究相关史料,有的是史论结合,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对于新闻史学的建立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五四运动以前,关于我国新闻史研究的论著仅有两部。虽然相关作品可能并不是出于研究新闻史的目的,但最后却属于中国新闻史类作品。1917年出版的姚公鹤所撰的《上海报纸小史》,是我国最早的中国新闻史专著,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起点。这本书记述了“上海报界实体上变迁沿革盛衰兴废之大要”,主要研究的是上海华文各日报的历史。
五四运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发展,并将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推向了第一个高潮。当时各界的学者积极推进,使得中国新闻史作为一门显学逐渐独立出来。五四运动的学科高潮过后到建国的三十年间,战火纷飞,大多数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并不理想,但是此间相关的著作有59部,相当于一年有两部论著问世。从数据上看,在此期间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没有影响到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进程。
推动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契机是当时新闻教学的需要。戈公振于1925年在上海国民大学报学系讲课,将在教学过程中收集的资料撰写成为《中国报学史》一书,该书成为新闻系的一门必修课程。
这一时期,中国新闻史学的论著是比较多的,而且有其特定的特点:1.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内容丰富,论述全面,系统全面地记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被学界和业界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全面、系统地叙述中国报刊历史的专著,开创了我国新闻史研究的新纪元。2.在此时期出版的59部论著中,角度多样,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3.开始出现系统研究中国新闻史的专家人物,以整体性、系统性的眼光看待中国新闻史。
建国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近30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大陆的新闻史学研究跌入低谷,其重要原因是新闻教学与科研部门的数量规模对新闻史研究的制约。这一时期大陆为数不多的新闻史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最具研究意义的不是各类论著,而是中国断代史研究的课本。相关成果体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报业的发展和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进步。2.“大跃进”时期主要是地方小报史的研究。3.开始有回忆录、传记类著述的呈现,如阿英的《晚清文艺报刊述略》、潘梓年的《新华日报的回忆》等。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家办报”是新中国当代新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首先,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毛泽东出于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提出了“政治家办报”的概念。他十分明确地指出:“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就叫‘政治家办报’。”毛泽东提出“政治家办报”的目的是确定新闻媒体无条件地跟随领导人“转”。政党机关报在政治上、思想上应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组织上服从党中央领导,这是政党机关报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党性的要求。通过分析毛泽东所倡导的“政治家办报”的历史原因,便可以探知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新闻界发展脉络。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新闻事业也蒸蒸日上,新闻教育及其研究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学术自由的大环境下,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中国的新闻事业也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新闻史学的研究迎来前所未有的新突破。
这一时期,科研队伍日益壮大,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了空前的发展与提高,并且形成了多维、立体、全方位的研究格局。同时,诞生了专门的新闻史研究工作者的组织——中国新闻史学会,标志着一个科学、有序、成熟的史学研究局面的到来。
第一,新闻史研究工作者的队伍急剧扩大。1978年以前,只有极少数的研究人员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新闻系的教师,以及个别业余的新闻史研究工作者从事新闻史研究。“文革”开始后,新闻史的研究工作全面停顿,本来就为数不多的新闻工作者从有到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几所老的大学恢复了新闻系,新闻史课程重新开立,从事新闻史研究和教学的教师队伍日益壮大,相关专著也渐多。除了高校教师这支专业队伍之外,还有新闻史研究会的成员。他们所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在这一时期,新闻史研究工作者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前一时期。
第二,新闻史研究者之间的协作加强。在新闻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中,以个人独著为主,但是这一时期,逐渐开始出现合作研究新闻史的现象,一些难度较大的相关研究项目出现了集体作品。
第三,克服了“左”的影响,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相当一部分研究者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思想的影响,因此在相关研究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研究态度也开始有了转变。许多研究者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看待学术研究和历史问题。
第四,学术的研究得到了各界的大力支持。1.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政府部门支持学界和业界对于新闻史学的研究。2.各级新闻学会的支持。全国各省市的新闻学会纷纷成立新闻史组,专项研究我国的新闻史。3.老新闻工作者的支持。他们积极参加新闻史研究工作者召集的报史调查座谈会,提供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带着新一辈的新闻工作者一起研究学习。
纵观二十世纪中国新闻史研究历史的粗略勾勒,可知中国新闻史成为一门独立而完整的学科是顺势产生的;虽然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发展以及其探索历程是曲折的,但是总体趋势还是不断进步的,其研究环境也受到当时所处的社会情况的制约。外部的社会环境和新闻史自身的内部环境共同影响着中国新闻史的发展。
新世纪以来,包括新闻史在内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时期的新闻史研究分别在理论、领域、方法上有了创新,结合新时期的特点,符合时代的要求。
在研究理论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学术流派、新型观点的引入为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找到了新的切入点,获取了更多的灵感,使得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呈现多元化特点。
在研究理论上创新的同时,研究者们也开始关注前人较少涉足或未曾涉足的领域。随着中国学术界不断地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人在国外观点的冲击下,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合作探究更深更广的学术领域。
在研究方法上同样有所创新:不再仅仅使用单一的学术研究方法探索问题,而是融合更多社会学及其他学科的方法,开启新的研究模式。
百余年来,经过持续的积累,新闻史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进入21世纪以来在理论、方法、研究领域中的种种创新,更是使得新闻史这一新兴学科有了前所未有的飞跃。新一代的研究者继承了老一代的研究者的成果,与时俱进;突破了地域限制,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迅速接轨;新闻传播史研究与时俱进,与国家时代背景、战略背景相联系,具有战略性指导意见。
当然,我国的新闻史研究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过往的研究还有未涉及到的地方;研究方法还有待完善;学科领域还有待延伸。但是,我们要坚持对我国新闻史研究的信心,持之以恒,认真做学问,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新闻史学术研究的发展。
1.童兵,林涵.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秦志希.由新闻学关健词看新时期新闻理论的变迁[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3).
(作者系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