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基层媒体优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17-04-12 14:26:53蔡安洪
数字传媒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什邡市什邡弘扬

蔡安洪

什邡市广播电视台 四川省 什邡市 618400

发挥基层媒体优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蔡安洪

什邡市广播电视台 四川省 什邡市 6184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流媒体电视台来说,应将舆论宣传的责任担负起来,发挥弘扬传承优秀文化主阵地的作用,以有效扭转国人文明礼仪缺失,道德逐渐滑坡的现象。本文提出了基层媒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基层媒体如何发挥地方视听优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基层媒体 传统文化 特色栏目

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对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时代新风予以弘扬,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均相对稳定。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根,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所以,作为直接面向基层大众的主流媒体,基层广播电视在创办社教节目时,一定要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和发扬,将传统文化深厚的价值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1]

一、基层媒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一)媒体应该以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城乡文明发展为己任

对媒体而言,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即是成风化人、进行价值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历史原因以及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深陷“边缘化”的困境中。现阶段,有《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等节目,以及关于地方特色的黄梅戏、豫剧、川剧、京剧戏曲类等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取得了较好反响,但就整个媒体行业来说,随处可见的新媒体、自媒体,使得传播空间被诸多娱乐化、庸俗化的节目、段子所占据,比较之下,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媒体就稍显薄弱,需进一步对传播理念进行创新,策划传播亮点,在传播力度方面不断加强。

(二)基层媒体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首先,在读者和观众心目中,当地基层媒体有较强的社会公信力。虽然快速发展的新媒体逐渐打破了传统媒体(广电)的垄断地位,但公信力这一优势在新媒体中尚未形成,而这得益于传统媒体长时间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旗帜鲜明,在社会公共领域权威发布所积累下来的行业优势。[2]

另外,由于基层媒体记者很接地气,在多年的新闻采访深耕细作中积累的媒体资源丰富,如平面与户外LED等多媒体平台、专业技术设备与人才等均包括其中。四川省什邡市广播电视台,早在2000年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市,曾经在四川省率先实行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改革。当时的什邡市广播电视台就是一家综合性传媒机构,其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多种功能于一身,一直以来不仅在全国、全省取得了优异的宣传成绩和创收成效,而且,还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的采编人才,这支团队成为了广电事业发展的主力军。这对于今天的新媒体时代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当然,由于团队的文化综合素质高,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采编及制作方面,具有非常强大的优势。

二、发挥地方视听优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发挥广播优势,提升文化品位

地方广播媒体将广播媒介的传播特点与优势发挥出来,把优秀的文化成果推介给听众,一代一代传承优秀文化。鉴于广播具有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表达特点,因而山歌、曲艺、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均适合通过广播传播,以带给听众神秘感,并留下悬念,借助主持人的描述、传承人的现场演唱,将听众丰富的想象给唤起来,实现听优于看的效果。[3]

近年来,什邡市广播电视台专门开设了时长半小时的《主播夜读》专题节目,主要以精选大量优秀作品内容,传播正能量为主题。围绕地域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整个节目声音激情澎湃、语调抑扬顿挫,极大的吸引了听众的注意,而其中语言的优雅精炼与所创意境的美妙更是让听众倍感愉悦。该节目一播出,让主播与听众互动,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士来参与《主播夜读》。这样,线上与线下零距离亲密交流互动,节目很快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

(二)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打造地方特色栏目

1.利用什邡台黄金品牌档栏目弘扬传统文化

什邡市广播电视台的品牌节目有《新闻时间》《今天我发现》《农家友》。由于什邡地处四川西北部,是山区与平原相结合的地势,一直以来人杰地灵文化沉淀丰厚。先后被评为全国《矿泉水之乡》《书法之乡》《雪茄烟之乡》,拥有木耳基地,大蒜基地,蔬菜基地,猕猴桃基地等。近年来,为全面深度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台里又专门抽调精英骨干力量,开办了专栏性强的《德行什邡》栏目,在宣传上充分发挥新闻节目直观、快捷与高效的优势,做了系列短平快的报道,还对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予以大力挖掘,将宣传范围扩大,把报道力度加深,通过多种形式,如长消息、短消息、新闻评论等,在多个品牌栏目中呈现出有画面、有声音的传统文化,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2.广泛利用媒体载体资源弘扬传统文化

对一个民族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就如同根系一般,其应该融入到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但是现阶段外来文化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国人的思想、行为均受到西方文化、拜金主义的严重影响,作为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礼仪之邦,中国也正面临着传统文化断层、道德仁义缺失的现象,而这就需要作为县级电视主流媒体的我们,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义务责任,借助媒体优势切实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6月,什邡市广播电视台成功策划了大型实景情景剧《印象马井》,这台文化盛宴是以历史上马井镇的罗翰林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人物故事为典型,展示当地村民自古以来勇于夺魁的进取精神,借助情景展开,演绎了“四桥五进士、三门两翰林”的典型传统文化励志的故事。

3.利用电视专题节目和手机台新媒体弘扬传统文化

“快”是电视新闻宣传的一个显著特点,而“深”则又是电视专题报道的优势所在,电视专题可产生深度的报道,而深度必然伴随着力度,有力度则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什邡地处川西龙门山脉,自然人文历史悠久,可以说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2015年什邡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孝亲模范推选活动,并以专题的形式在电视台循环播放,对这些感人至深的孝心故事进行宣传。先后推出了《我在什邡微笑》《大美医者》《感动什邡十大人物》《德行什邡》《微观什邡》《什邡手机台》等栏目,这些道德高尚、无私奉献的模范人物在当地大放光彩,进而让传统文化频道呈现出的立体宣传模式更加丰富多彩。

(三)以地方受众为目标,主导传统文化市场

现阶段,若要保证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就既要保证文化品质,也要将受众对节目理解的难度降低,让节目呈现出轻松外化的文化内容,进而从曲高和寡的尴尬中走出来,促进节目观赏性的提高。长时间以来,什邡市广播电视台启动了层次多样,类别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文化走亲”,将全市城乡各层面群体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形成了多元活动主体,让城乡文化活动进一步发展,不仅落实了文化惠民措施,也让更多的群众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2014年1月,什邡市举行的“文化走亲”活动,《农家友》《今天我发现》《此时此刻》等充满趣味性节目吸引受众,每年媒体策划大型的红豆村民间爱情文化,儒家文化等活动大受欢迎。

(四)策划举办相关公益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基层群众

借助三八、清明、七夕、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契机,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主题,精心组织开展相关公益活动。2016年3月,什邡市广播电视台组织开展了面向全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引导更多的儿童传承发扬中华孝亲传统文化。同时利用当地的乡村风俗文化特点,开展公益性传统文化活动。2016年10月,什邡市广播电视台举办了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利用电视媒体进行现场直播,收到很好的效果。该公益论坛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什邡人”为主题,分成多个篇章和系列,精彩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在《德行什邡》电视专栏中一经播出,反响强烈。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大任务,基层媒体责无旁贷。我们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深入认识,重点挖掘出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积极探索发现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与途径,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激励人民前进中发挥巨大的助推力。

[1]戴振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切实发挥广播电视媒体公益广告宣传的主力军作用[J].精神文明导刊,2017,03(02):14—15.

[2]杨琦.担当弘扬传统文化责任发挥电视主流媒体职能[J].新闻研究导刊,2015,06(19):140.

[3]王砚梅,郭文静.发挥广电主流媒体阵地作用以传统文化助力城市文明[J].当代电视,2016(12):62-63.

责任编辑:孟宪超

G206

A

2096-0751(2017)09-0002-03

蔡安洪 什邡市广播电视台 记者

猜你喜欢
什邡市什邡弘扬
什邡农商银行首发20个“红色信贷”项目
四川绵竹红岩什邡式磷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产勘查(2021年3期)2021-07-20 08:01:54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00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地质统计学反演在什邡气田A区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基于差距度与投资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与应用
什邡市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浙江人大(2014年2期)2014-03-11 20:16:41
那些事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
军事历史(2003年2期)2003-08-21 06: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