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平县彭寨中学 曾秋平
山区中小学德育管理初探
文/和平县彭寨中学 曾秋平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有无数的教育人为山区教育呕心沥血,与过去相比,山区学校在各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在以下几个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差异。
对德育管理理念认识不够系统。
受制于地理位置,山区较长时间都处于交通不便、信息比较闭塞的状态,发达地区的先进德育思想、理念较难到山区进行宣传和推广实践,且发达地区的德育理念不一定符合山区的实际,先进的德育思想理念较难在山区扎根发芽;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山区的德育思想、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停滞不前的,教师较少学习先进的德育理论,对现在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的变化就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在实际工作中,用老经验不一定能够处理得了新问题,因此会疲于应对不断遭遇的新问题。
德育管理的内容、形式不能与时俱进。
现在的山区学生,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思想上不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击,而他们生活在山区,又无法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亲自观察体验或者实践感悟的机会,因循守旧的德育内容已经让他们较难去分析和辨别今天时代快速发展变化下的各种现象了。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学校的德育管理面临较大冲击,但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还是停留在过去,尤其德育内容的落后也极大地影响了德育效果的达成和德育目标的实现。
较难形成家校、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管理网络。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相互影响,这三者要形成教育合力,就应当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深入社区协作实践,发挥好社区的资源和力量;举办好家长学校,健全家校联系制度,丰富家校联系合作方式,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山区的家庭教育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受限于文化程度、思想意识,山区的教育方式往往是简单粗暴的。子女出现问题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没有达成与子女的有效沟通,往往问题越积越多;而且由于山区生活相对落后,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走出家门,到发达城市珠江三角洲一带去务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城市里拼搏挣钱以维持家中的生计,山区教师的家访往往难以实现,在沟通和交流环节,学校与家长难以达成较好的效果,这是山区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1.明确分工,明确共同追求,形成合力,推进计划落实。要加强对组织机构模式的研究和探讨,摸索出符合学校管理模式的德育组织机构,要让组织机构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形成管理合力。加强学校各职能部门、年级组、各学生社团的工作协调和配合,密切联系班主任,发挥一切德育职能人员的作用,注意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明确的德育目标让德育管理的工作人员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行动的动力,会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潜能。再强调通过细化计划任务,更好地将计划的工作进行合理分配,目标、计划可以通过倒逼的形式进行检查和促进,力求将计划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目标。
2.拓宽德育途径,注重监督过程。贫困山区的学校在开展各种大型活动方面条件是有限的,但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一些活动实践课程,山区要利用自身条件和资源,拓宽德育途径。首先要落实课程德育,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要把学科课堂当成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实施全程育人;其次要注意开发教育资源,构建基地德育体系。建立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第三,要依托实践载体,构建活动德育体系。德育除课堂有机融入学校德育内容这一主渠道外,还要活用各种载体,构建活动德育体系;第四,要注重培养健全人格,构建心理教育体系。
3.提升教师德育能力。要想方设法提升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指出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加强教师的德育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并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来指导实际工作。
4.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立体共管网络。学校要深入社区、深入学生家庭,与社区、家庭共同商议解决学校德育管理的问题。利用家校通或者校讯通,方便快捷地以信息方式联系家长,密切联系好家长,将学校的德育管理理念和方法措施及时告知家长,使家长及时了解并支持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形成合力。学校也要多深入社区各机关部门,与当地的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交通局、共青团、环保局等政府机关职能部门联系,每学期为学生举行各种主题内容的讲座和培训,加强对学生进行的法律法规、前途理想等的教育。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