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情感把握

2017-04-12 12:46周培培
视听 2017年4期
关键词:被采访者新闻报道情感

□ 周培培

试论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情感把握

□ 周培培

随着电视新闻的发展,记者的出镜报道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报道行为。出镜报道中,记者不仅要在镜头前正确地报道新闻事实,更要把握好作为新闻报道者的身份感,遵循新闻的客观事实,把出镜采访的过程真实自然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在面对重大灾害、重大事件等极度悲伤或欢乐的事件时,记者作为新闻事实的记录者,是否需要在出镜采访中流露自己的情感,或者如何把握被采访者的情感,至关重要。出镜记者准确的情感把握影响着新闻报道的发展态势和舆论导向。本文从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角度出发,对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情感把握进行论证分析。

出镜记者;新闻现场;情感把握

出镜记者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产物,也是栏目、电视媒体的门面。在新闻现场,出镜记者必须体现出扎实的专业水平。恰到好处的情感释放和有勇有谋的大智慧才能为电视新闻增色,也才能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采访中的情感因素就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联系,它包含情绪和情感在内。在采访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如果达到情感的接近和沟通,不但能使采访顺利进行,而且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否则,采访对象谈不出真心话,不能表达真情实感,采访也将会以失败告终。记者在出镜报道中要具备常人的态度,具有喜怒哀乐,记者的情感要围绕新闻主题,不能够影响采访进程和新闻判断。新闻现场的情感把握是出镜记者重要的职业修养。

一、新闻现场的情感把握是出镜记者的重要修养

在当今信息涌动的时代,牵动记者和观众心弦的新闻越来越多,作为镜头前的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对新闻有着较大的影响。作为记者,首先要以强烈的是非观作为情感表达的基础,还要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作为基本的道德素养。此外,作为客观事实的记录者,记者还要客观公正,从新闻事件的影响中超脱出来,从而履行自己的职责。采访对象接触到记者,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拘束,从而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出镜记者要解决好这个矛盾。成功采访的关键,在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情感和接近和沟通。

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报道中,有的记者声音颤抖,有的主持人落下了眼泪,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他们的情绪中,都不是向灾难妥协,都是在表达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灾区同胞的关怀,以及对地震中救灾英雄们的敬爱。观众可以从他们的情感中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力量,他们流露出的是正向的情感,同时又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努力地调整着自己的心理。他们把自己的个人情感转化成为了对媒体的尊重和对观众的负责,对社会的关爱,是个人情感的升华,也是职业素养的超脱。

中国传媒大学的叶子教授在《现代电视新闻学》一书中说:“好的新闻报道,在传播过程中,情绪情感的作用大致是沿着以下轨道进行的:事实——记者感知——创作激情——报道情感——观众情感——观众观赏情绪——社会效果。”因此,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需要有报道情感,但是新闻节目的出镜记者的情感流露要注意分寸和控制,要照顾到观众的情感和社会的效果和反响。在新闻现场,记者要表现的是和自己所播报的新闻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如果记者报道的是一场灾难,而记者情绪麻木,那么他留给观众的印象肯定不会好。而如果记者报道的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庆祝活动,而他面露不悦,观众也会觉得很奇怪。观众既关心着媒介传播的信息,也留意着媒介本身,所以,观众除了从记者报道的新闻中获得新闻信息之外,也从出镜记者的镜头语言中获得信息。因此,在新闻现场报道的过程中,出镜记者对情感的把握对观众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记者,在镜头前的表现反映着记者的职业素养,对新闻现场情感的把握是出境记者的重要修养之一。

二、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把握情感的要素

对于电视台来说,出镜记者是电视台在现场中的眼睛,而对于观众来说,出镜记者也是观众的眼睛,帮助观众体验新闻现场,采集新闻现场的信息,传达给公众。因此,出镜记者影响着受众对新闻的接受程度和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第一,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要注意语言表达。柴静曾经说过:“进入新闻现场,觉得新鲜信息就像从头浇下的一盆水,你觉得眼睛、鼻子、耳朵里到处都是。”笔者认为,记者在镜头前的语言表达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首先,采访前应该对采访对象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其次,要在刚刚接触采访对象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寒暄,有一个简单的前奏,不至于问题过于突兀,并可以有效调整记者和被采访者的情绪,让被采访者快速地进入状态;再次,寻找被采访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采访的同时,一步步引导被采访者接近采访目的,获得观众需要的信息;最后,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以虚心的语气进行采访,并尊重被采访者,保持谦和的态度。

第二,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要具备现场驾驭能力。笔者认为可以把电视新闻记者的现场驾驭能力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对新闻事实的判断能力,对新闻现场的观察能力,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提问能力,对新闻现场细节的捕捉能力以及记者的现场应变能力。这些能力都体现着记者对新闻现场的把控和对新闻情感的把握,是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的作用所在。记者在现场应该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并宣传先进的文化和正面的价值观念,在生动形象地驾驭新闻现场的同时,向公众传达正面的力量。

三、出镜记者对新闻报道的情感把握对新闻本身的意义

从理论上而言,新闻记者应该冷静、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和真相。从人性的角度来讲,记者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具有情感和价值观念的人,不能够将其与客观的媒体人完全剥离开来,也不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从特定的环境中完全抽离出来,冷漠地面对生动的新闻事实。并且,新闻事实本身就是鲜活的,记者在讲述的过程中,也应该带着一定的感情把新闻事实表达出来。

(一)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新闻信息不仅包括新闻事实的信息,也包括情感信息,即具有情感倾向性的语言、动作等,这些信息能够引起大众的情感反应。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大众媒介丰富的情感信息能够使公众得到更好的信息传递,引起更好的传播效果。并且,适当的情感信息对社会和公众具有安慰、鼓励的作用,使大家共同面对和战胜灾难。如中央电视台记者李小萌在地震的报道中,遇到一位老人,走在路上,这位老人一句“让你们操心了”,使李小萌在镜头前潸然泪下。出镜记者流露出的这一真情实感被人们记住,让人们感受到记者的情感,也让大家感受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感情的记录者,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二)引导社会舆论导向

在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对情感的把握往往影响着社会的舆论导向。观众收到记者在镜头前发出的情感信息,判断新闻事实和事件的发展走向,对观众的价值判断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大热的民生新闻关注着普通受众的生存状态,出镜记者在镜头前为观众解决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事情,看似是小事,却体现着媒体的人文关怀,这种贴近民众生活的新闻报道方式,必将引起公众的共鸣,使其感到亲切,使媒体的公信力大大提升,从而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正面发展。

(三)增强新闻的平民视角

当前,各家电视台基本都开办有民生新闻,如河南电视台的《都市报道》、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等,它们以平民化的视角拉近了媒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民生新闻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就是记者走进群众,报道平民百姓所关注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电视新闻。这些出镜记者在新闻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传递群众的心声,反映群众的情感,加强了电视媒体和新闻的平民化,拉近了媒体与观众的距离。而在重大灾害中,电视台的记者在介绍灾情的时候声音低沉,悲恸不已,这些情感鲜明的报道方式,也可以让观众对新闻主持人有更新的认识,让观众感受到记者的真情实感,增强新闻的平民化视角。

四、结语

出镜记者准确的情感把握影响着新闻报道的发展态势和舆论导向。当情感表达与新闻传播的目的相契合时,就会产生正向的传播效果,成为新闻报道的点睛之笔,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影响着新闻报道的发展态势。

1.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2.朱羽君,雷蔚真.电视采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美]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4.[美]凯利·莱特尔,朱利安·哈里斯,斯坦利·约翰逊.全能记者必备 [M].宋铁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胡智锋.电视传播艺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贺州电视台)

猜你喜欢
被采访者新闻报道情感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情感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