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娅
自媒体兴起背景下传统媒体主持人如何抢占影响力
□左娅
网络时代,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自媒体传播方式的兴起,在传播领域狠狠地分了一杯羹,给传统媒体的传播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思考。传统媒体主持人若要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被淘汰,就不可轻视自媒体传播的影响力,应该放下体制内的优越感,主动反思自身在节目主持过程中的优劣势,积极从定位自已、定位受众、塑造风格、平台融合这四个方面主动抢占在受众心目中的影响力。
传统媒体;自媒体;播音主持;主持风格
过去,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只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业务功底,自可胜任工作,享受着话筒带来的职业成就感。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甚至融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前几年,我们讨论如何运用全媒体做到三网融合,到了2015年,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的是,仅就一个微信公众订阅号,都有可能带来一场摧枯拉朽的传播领域革新。
自2005年博客在中国出现以来,“自媒体”的概念就经常被提及。其实早在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的由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联合提出的研究报告就对“We Media(自媒体)”进行了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而今,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大大降低了自媒体传播的准入门槛,网民可以自己注册个微信公众账号,自己成为一个信息发布者、一个媒体人,形成他们自身的影响力,打造出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型传播平台。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媒体节目主持人才悄然意识到,我们的受众被分流了,我们的节目不再那么受热捧了,我们的电视开机率下降了,我们的平台不再那么具有绝对优越性了。而改变、转型、融入互联网思维,应该成为传统媒体主持人积极应对新形势的共识。
那么,传统媒体的节目主持人如何应对自媒体兴起所带来的挑战?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要知道这些自媒体的优势与劣势。显而易见,成功的自媒体传播平台大多个性鲜明、特点突出、定位明晰、信息发布迅速;这些优点,传统媒体主持人并非不具备,问题是应该如何发挥。而自媒体的不足之处同样明显,如:内容良莠不齐、信息可信度低、伦理素养不足等,有时候,某些自媒体平台为了打造10W+的阅读量,甚至不惜夸大其词以吸引眼球。与之对比,传统媒体主持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文化水平,能够坚守职业操守,懂得新闻伦理,运用规范汉语。
在做了一番优劣分析之后,笔者认为,传统媒体主持人应该树立自信,主动积极地去抢占影响力。而靠什么抢占影响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点:1.定位自已;2.定位受众;3.塑造风格;4.平台融合。
我们发现,自媒体平台上的传播语言大多极具个性、具有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作用,对受众具有吸引力。那么,传统媒体主持人不妨问问自己,你为自己定位清楚了吗?需要定位的内容,不外乎这几点:1.我是谁?2.我有什么优势?3.我能给别人提供什么价值?
回答“我是谁”,其实就是回答“我平时主持什么节目”。比如:一名新闻播音员、一名少儿节目主持人、一名美食节目主持人、一名汽车节目主持人。如果同时主持多档节目,也应该思考自己的侧重点在哪里,找到适合自已的领域,并精通这个领域。
精通适合你的领域,其实就是回答了第二个问题:“我有什么优势?”如果你是新闻播音员,那么你的播音功底扎实吗?你的政治素养过硬吗?你具备做新闻评论的能力吗?如果你是一名民生节目主持人,你对政策法规的掌握足够熟悉吗?你能随时回答群众在办事过程中碰到的困惑吗?如果你是一名少儿节目主持人,你有发自内心的童真童趣吗?你对儿童成长教育方面的知识懂得多少?如果你是美食节目主持人,你对饮食文化的知识贮备足够吗?你自己本身爱下厨吗?你对于食物性状和口感的描述词汇够丰富够生动吗?这些问题,其实就是提问我们在所主持的节目领域里到底有没有优势,到底有没有竞争的本事。
明白了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自然也就知道了自己能为受众提供什么价值。如果新闻节目主持人能有自己的独立意见,那么就不是一个空洞的传声筒,而是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时事观察员,你能给别人提供视野与见解。如果少儿节目主持人除了能够和孩子们玩成一片之外,还深谙各个年龄层孩子的成长诉求,那么你就不单单是一个卖萌装嗲的孩子王,而是一个儿童成长教育专家,你能够为受众提供亲子良性互动的建议和方法。如果汽车节目主持人能够熟识市面上各款车型的性能特点,自己就是一个汽车改装行家,那么你就能为受众提供购车、修车、汽车保养的全方位指导,所有车主都得关注你、信赖你。
所以,面对自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主持人要积极抢占影响力,最关键最核心的一点是练好自己的内功,才能秀肌肉、与自媒体分庭抗礼。
不论自媒体传播多么来势凶猛,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媒体始终是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相对于自媒体,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更具可信度。所以,在吸引力同等的情况下,受众是会更倾向相信传统媒体发布的权威资讯。在此前提下,定位目标受众,定位受众关注的痛点,可以帮助主持人提升在受众群体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定位目标受众,明确受众痛点,其实就是要明确主持人面对话筒,张嘴要说什么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许多自媒体平台做得很好,比如“为你读诗”这个平台就定位了诗歌爱好者、朗诵爱好者,定位明确。那么我们的传统媒体主持人到底要说什么,才是目标受众需要知道、想知道的呢?以我台品牌美食节目《食客总动员》为例,目标受众就是喜欢搜食的吃货,但是吃货们本身已经是行家了,哪里有什么美食,好吃在哪,食客们有时候掌握的信息比主持人还多。所以如果主持人仅仅只是在节目中传递美食信息,那么就太不能满足目标受众的胃口了。所以《食客总动员》节目的主持人除了推荐美味佳肴之外,特别注重适时加插一些饮食文化和养生知识。比如,寒冬时节,潮州民间食俗正是大啖“鱼生”的最佳时候,主持人在采制吃鱼生的节目时,就谈到了韩愈被贬入潮,获悉潮州有吃生的传统但有失粗糙,于是将唐宫里的鱼生精致吃法传授给潮州人,渐渐地在潮州府城里带动了“脍不厌细”的流行吃法。这么一介绍,美食加文化,美食节目就不单单只是食之有味、更是食之有道。主持人成为了有文化的吃货,食客们佩服不已,这样自然就成功塑造了主持人的形象,对受众也就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了。这就是定位准了目标受众,主持人在自身内功扎实的基础上,精准戳中目标受众的痛点。
又如我台另一档品牌栏目《一路畅行之快乐回家》,是一档播报下班晚高峰时期路况的节目,深受车主们的喜爱。主持人刘欣精准定位车主这一受众群体,通过注册工作微信号,接受广大听众添加好友,每天通过工作微信号的朋友圈,发布各类与车主们在日常中息息相关的信息,形成了朋友圈效应。从路况到寻人,从美食到团购,从汽车保养到自驾游信息,刘欣朋友圈用最简单的操作方式,迅速刷屏了广大驾车一族的微信朋友圈,抢占了绝对影响力。
以上两个例子,一个是以文化提升节目内涵,一个是以新媒体筑牢受众粘性;虽方式不同,但本质相同——都是建立在精准定位受众、服务受众的基础上,是传统媒体主持人积极的业务实践探索。
定位了自己,明白了我是谁、我有什么优势;定位了受众,明白了别人想要听我说什么;然后我们要知道怎么说才能让受众更喜欢,那就是关乎主持风格的塑造。自媒体在传播时具有独特的个性,语言表达更加张扬,更吸引眼球和耳朵。虽然其中不乏哗众取宠的成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拥有独特风格的主持人更能脱颖而出。举个例子,同样是主持综艺节目,何炅的风格是轻松时尚、汪涵的风格是幽默睿智、谢娜的风格是无厘头搞怪,没有哪一种风格是绝对范本,明确自己的定位,明确受众的定位,从中去揣摩一种自己擅长并且受众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塑造起自身的独特风格才是根本的。节目主持人的风格是思想、品德、学识、举止、谈吐、能力、才艺、智慧、志趣等在主持人身上的综合表现。因此,塑造主持风格跟专业知识能力、综合知识能力等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节目主持风格,才能更好地让受众记住你、认可你、支持你,从而才能形成个人的标签,抢占属于自己的受众影响力。
前文我们一直在提到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在传播对比上的优劣势,以及传统媒体主持人如何从自身与受众两个层面积极应对、抢占影响力。实际上,要在自媒体兴起的环境中积极发挥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影响力,传统媒体完全可以积极拥抱新媒体、尝试媒体融合。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期间推出了《央广主播朋友圈里都有啥?》《@你央广主播王小艺的朋友圈又更新啦》等场景视频H5,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广泛传播。用户点击链接进入后,犹如进入了真正的微信朋友圈一样,在一个全屏模拟朋友圈的画面中,具有高颜值、磁性声音的央广主播王小艺就站在朋友圈的右下角,通过肢体动作(滑动朋友圈、点击)和口播解读一条条朋友圈信息。虽然不是用户亲自点击,但是王小艺点击朋友圈图片的放大效果、点击朋友圈视频的播放效果,与用户自己的点击感受完全相同,没有丝毫违和感。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报道,央广主播的轻松解读和点赞及划屏等动作,生动有趣,促使大家纷纷转发,首期H5推出后点击量就超过100万,在传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再如,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逐渐催生了许多草根网红主播,而我们的专业媒体平台本身具有优秀的节目内容,何不借视频直播的方式让我们的专业主播更红呢?顺着这个思路,我台亲子互动类节目《大手牵小手》栏目在我台微信公众平台上开发出了视频直播功能。打开微信,就能看见广播。这些新型技术手段的融入正是传统媒体人运用自媒体传播方式反哺传统媒体影响力的生动案例。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主持人面对自媒体传播方式的兴起,应该树立自信,积极应对,抢占影响力。修炼好自身内功,做到言之有物;明确目标受众的信息需求,做到有效传播;塑造独特主持风格,让人印象深刻;寻求平台融合,反哺传统媒介的传播。挑战与机遇并存,提升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影响力,也是传统广播电视传播媒介寻求发展的有效路径。
1.焦树民.自媒体视阈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9(4).
2.娄曙红.自媒体对主持人形象的塑造[J].青年记者,2015(6).
3.江好.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持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今传媒,2015(1).
4.王培志.场景视频的H5创新——以央广两会H5“王小艺的朋友圈”为例[EB/OL].人民网.2017-03-21.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321/c120837-29157982.html.
(作者系潮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