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宇桥
浅析《爱乐之城》走红与美国当代文化观的关系
□ 严宇桥
2017年,《爱乐之城》成为第89届奥斯卡新宠儿并获得了广泛讨论。在深入剖析影片叙事和视听语言之后可以看出,其致敬经典的复古成分是本片的亮点。这些复古成分实际上拥有非常多经典时代的美国文化符号,尽管受到白人中心主义的批评,本片还是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这些评价的分歧和当下建制派及本土白人的观念冲突相关,而本土白人对于经典文化的怀念也说明了当下美国价值观和文化观面临的考验。本文将从《爱乐之城》的内容本身出发,逐步探索这种风格与题材走红的深层次文化原因和内涵。
歌舞片;复古;白人文化;美国梦;《爱乐之城》
2017年2月,在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歌舞片《爱乐之城》以14项提名和6项单项奖成为奥斯卡的新宠儿,与黑人同性恋题材电影《月光男孩》各占半壁江山。与之前多数力求“复古”的影片所遇到的尴尬处境不同,《爱乐之城》在商业上和艺术上都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在美国,《爱乐之城》几乎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电影,影评人和观众不约而同地讨论这部电影以及美国人心中对于往日时代的怀念。诚然,一些美国电影评论家并不认可本片,并且抨击这部电影所呈现的“白人中心主义”等观念与现今美国所谓“政治正确”不挂钩的意识形态倾向等背道而驰,但是这部向经典致敬的复古风格歌舞片能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其本身的电影内容与背后的文化内涵都值得去讨论和思考。
从电影英文名“LA LA LAND”就可以窥探一二,实际上这个英文名在英文词典中的意思就是“由梦想构筑的,而现实不会存在的地方”。在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美国文化实际上也就是这样,给当时的人们一种向心力和吸引力。同时,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洛杉矶这个在传统意义上“造梦”的地方,从大制片厂时代到今天,都是影视圈人们所向往的地方。好莱坞如同神话一般的造星能力也孕育出了如费雯·丽、英格丽·褒曼、玛丽莲·梦露等璀璨耀眼的明星。而在经典时代的电影中,个人奋斗、追寻梦想、自由主义等文化价值也是被广为接纳的。从片中致敬的经典镜头中,其实也反映出导演对于这些经典符号背后的文化指向以及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的呈现。
从剧情设计上来看,实际上本片并没有非常曲折的情节,本片只是沿用了好莱坞经典时代歌舞片的模式。这种模式在20世纪早期以及中叶的歌舞片全盛时代非常常见,男女主角都是清一色的俊男美女,在偶然的机会或者派对上相识,他们的梦想会遭遇某些挫折。而在这个时候也正是男女主人公相见相识的时机。双方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将会相互鼓励、帮助彼此,并最终取得事业上梦想的实现和爱情上幸福的收获。《爱乐之城》也是如此,在最开始的时候女主角米娅在好莱坞当咖啡师,却怀揣着一个演艺梦,希望成为明星,女主角卧室的巨幅褒曼海报也说明了这一点。而男主角塞巴斯蒂安更是这样,作为酒吧钢琴手的他却有一颗复兴爵士乐的心,开着复古的敞篷车,对于经典时代的爵士乐有着深深的迷恋。男女主人公相识之后,彼此都在鼓励对方坚持自己的梦想,小赛支持米娅进行写作和演绎独角戏,而米娅则受到小赛的影响开始喜欢上了爵士乐。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片剧情在使用经典歌舞片复调式节奏的背后,在人物矛盾关系的处理方面更加简化,删去了经典的第三者人物危机塑造,而仅仅用两人的人物关系支撑起整部电影的情节变化,这使得本片在故事线上更加简洁,减轻了经典歌舞片的俗套感,而仅仅变成了“梦想-现实”“爱情-生活”等这些明显的矛盾点。这样的剧情走向和片中关于传统与当代的发问共同组成了看似老套却是今天美国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结局的遗憾则是爱情虽然未能善始善终,但是两人都实现了自己事业上的梦想。这既是对于经典歌舞片大团圆结局的突破和创新,也是对于美国传统的自由主义和个人奋斗精神的继承。
实际上可以看到,这些致敬经典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上个世纪美国社会最繁荣时代和白人中心时代的一种缅怀。在电影里不难发现,整个电影中,黑人、少数族裔和同性恋者等群体在新世纪几乎成为了主流,而所谓美国“政治正确”的元素在片中却通过火灾以陪衬的形式出现。尤其是爵士乐,这种由黑人产生并发扬的美国文化在片中通过一个白人进行继承和发扬,而电影中男主角独自一人在桥上行走的画面则以两位黑人老夫妇作为陪衬。这些被当代人逐渐遗忘的传统镜头再次被提起,并受到欢迎,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美国人的文化价值观的变化,值得思考。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也许也是本片“炒冷饭”而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在美国建制派构建的文化和好莱坞左派所谓“进步主义”话语的统治之下,好莱坞的“准则”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女性主义、同性恋平权和建制派构建的“多元文化美国梦”为主流话语权的好莱坞,《爱乐之城》所倡导的文化观是存在问题的,本地白人的男女青年主角去寻求主流的、传统的异性恋爱情和个人追求自由主义奋斗的梦想,在美国的某些批评家看来是一种异类甚至是大肆批评的对象。因为这样的情节在当下美国社会是非常敏感的,它触及了所谓“白人男性异性恋中心主义”的红线。专栏作家莉丝·卡尔瓦里奥不仅批评片中的种族主义,还指责沙泽勒没有在片中安排同性恋角色。而另一位撰稿人摩根·戴维斯也在《洛杉矶书评》撰文指出,塞巴斯蒂安过于主导了他和米娅的关系,他几乎控制了她的生活,教她跳爵士舞,指导并影响着她人生的诸种选择。不难发现,批评话语和好莱坞流行的“进步主义左派”的话语是同构的。在这些文化观的长期指导下,好莱坞的“准则”甚至恨不得每部电影都加入同性恋、女性、非白人族裔等等。
同时,对于片中塞巴斯蒂安的身份也有着巨大争议。对一些“进步左派”与“建制派”来说,爵士乐被一个历史之外的白人复兴了,会有一种被冒犯的感觉。因为他们发现片中的白人才是爵士乐的主导者,而黑人只是在一旁跳舞的配角。的确,在片中的叙事里,爵士乐和黑人文化是类似静止的、封闭在小酒吧里的艺术。因此,在外界看来,男主角的白人身份、黑人历史和爵士乐中间,产生了巨大的断裂,正因为如此,这也成为了外界批评本片的口实。
但是美国观众似乎并不认可这一点。《爱乐之城》在北美有限上映的第一周,只在纽约和洛杉矶五家影院首映,就收获了共计85.5万美元的票房。平均每家17.1万美元,创下了美国有限上映影片的票房纪录。而随后的口碑则一路狂飙突进。《爱乐之城》烂番茄指数93%,烂番茄评分86分,在专业电影评论网站IMDB更是获得了8.9的高分,几乎可以称为2016年年底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而往年受到如此大的文化观和意识形态争议的电影往往不太可能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其实观察近些年美国人在文化观方面的一些变化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
在建制派意识形态的主导之下,所谓“政治正确”的观点被一提再提,实际上是压制了很多传统美国白人的传统心理,而这些人普遍就是潜在的传统美国文化的支持者。而随着近些年建制派文化主导下的美国社会矛盾加剧,在失业状况严峻、经济前景堪忧的情况下,这些人很容易怀念20世纪传统美国文化时代的辉煌与荣耀,而这与当今的美国文化现状有着鲜明的对比,因此也更加容易使人有一种落差感,使人对于所谓“政治正确”怀有不满。这种反应甚至也存在于年轻人中。2017年2月,美国知名视频网站YouTube上人气颇高的视频《如何做到政治正确》中,明显地表露出了很多美国年轻人对于“不要冒犯他人,不要提及异性恋”等等的不满,甚至有成百上千条的评论在质疑“美国梦”的消失。
这种质疑在2016年的10月到11月达到顶峰。2016年美国大选结束,大选结果让大多数的美国建制派大跌眼镜。事实证明,大多数的选民投票给了大力弘扬“白人中心主义”、对于“奇怪的价值”产生质疑的、提倡美国文化中心论和美国复兴并且强烈反对建制派的唐纳德·特朗普,这在之前的大选中是非常难以想象的。正如特朗普所说,在之前数次的政治较量中,非白人选民的增长让建制派可以靠这些人取得胜利,而不用费力争取较为普通的白人选民。2016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一个美丽的多元文化共存蓝图,而白人民众则批评说,它的潜台词是“完全放弃了白人”。布鲁金斯学会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乐观的美国拉美裔穷人比贫困白人中对未来乐观的比例高三分之一。经济学家格雷厄姆认为原因在于,贫穷的白人遭受近年来“不幸、压力和绝望”等无形而深刻的问题困扰。这可能解释了特朗普对他们惊人的号召力。
这种政治心态不可避免地牵涉到文化层面。这些普通白人民众心理产生的落差除了在2016年大选政治方面进行体现之外,在文化上普通的本土白人观众也需要一种真正符合他们文化价值观的作品出现。就在此时,《爱乐之城》应运而生。虽然《爱乐之城》并没有在内容上涉及任何政治的层面,但是它怀的“旧”正是本土白人观众所怀念的那个时代,因此与观众心理达成了非常紧密的契合。或许,在这些观众看来,传统意义上的“美国梦”就应该是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景象。两人因为美丽的场景相遇,并追寻自由和梦想,而弱化了现实中罪恶与肮脏的另一面。这或许就是歌舞片所带来的“造梦”传统意义的所在。
第89届奥斯卡的奖项设置非常耐人寻味。大多数奖项颁给了《爱乐之城》,但是却把最佳影片颁给了建制派中意的、以黑人和同性恋为主题的《月光男孩》。这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了当代美国在主流电影文化观念讨论下的纠结,这届奥斯卡正好反映出了这种矛盾的心态。
单从《爱乐之城》来看,这部电影无疑反映出了民众对于当下美国主流精神的质疑以及期待传统“美国文化”复兴的愿望,同时也是一种致敬经典的良好尝试。然而,正如片中所讨论的爵士乐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一样,经典时代的美国文化也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探索。单靠“炒冷饭”来进行的单方面的复古显然难以持续下去,因为单纯的复古也可能会使本片带来的讨论昙花一现。值得肯定的是,本片的遗憾式结尾与含有如《梁祝》般东方美的假设和闪回是本片创新的亮点,本片在剧情方面也有所突破。但是,今后的经典美国文化是否能够顺利复兴,我们拭目以待。
1.袁云儿.这届奥斯卡,中国观众最眼熟[N].北京日报,2017-02-28(007).
2.刘文英.《爱乐之城》歌舞剧电影新时代[N].深圳商报,2017-02-23(B07).
3.陶凤.反建制派特朗普的“建制派”外交[N].北京商报,2017-02-20(008).
4.周琪,付随鑫.深度解析美国大选中的“特朗普现象”与“桑德斯现象”[J].国际经济评论,2016(03):9-25.
5.唐慧云.中下层白人的愤怒——特朗普现象的社会根源[J].世界知识,2016(08):52-53.
6.丛丹丹.新世纪好莱坞歌舞片探究[D].河北大学,2014.
7.鲍玉珩,薛翠华.好莱坞类型片:音乐-歌舞片之三不朽的《雨中曲》[J].电影评介,2013(06):18-19.
8.鲍玉珩,薛翠华,王震.好莱坞类型片:音乐-歌舞片之一——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的历史与发展[J].电影评介,2013 (04):26-28.
9.王阳阳.论综合性时空架构在新好莱坞歌舞片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2(02):8-10.
10.蒋含真.好莱坞歌舞片产生的背景分析与现实意义研究[J].音乐时空,2011(06):39.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