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家庭伦理剧的价值变迁

2017-04-12 12:46王柳
视听 2017年4期
关键词:变迁伦理家庭

□王柳

浅析中国家庭伦理剧的价值变迁

□王柳

电视剧进入中国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它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在众多类型的电视剧中,家庭伦理剧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家庭伦理剧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主,属于通俗剧的一种,构成了通俗剧创作的主要形态。本文浅析中国家庭伦理剧在时代大背景下的发展,探讨其艺术手法以及价值意义的时代变迁。

电视剧;家庭伦理剧;价值;传播

195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视剧,虽然只有短短20分钟的时长,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计划经济时代,电视剧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电视剧发展到九十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电视剧类型——家庭伦理剧。这种电视剧是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主,属于通俗剧的一种,构成了通俗剧创作的主要形态。家庭伦理剧主要以家庭伦理道德为中心内容,因而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和大众性。伦理道德几乎是人人都会遇到的课题,因此,由它们构成的故事,最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认同。1990年电视剧《渴望》的播出,标志着中国家庭伦理剧作为大众文化形态的代表真正走向前台,发展并兴盛起来,促成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平民叙事风格电视剧的真正确立。时至今日,家庭伦理剧走过二十年历程,形成一个又一个收视热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大发展。

一、电视剧属性的变迁

电视剧进入中国初期,所担任的“角色”是党和政府政策方针以及路线的宣传使者,这也是电视剧义不容辞必然担起的最主要也是唯一的任务。电视剧都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电视剧也是一个多种意识形态、多元文化形态并存的载体。此时的电视剧,作为社会机器的组成部分,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是主流文化的内核,对社会发挥着适度的调控作用,具有权威性。当然,此时的电视剧是直接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这也是中国电视剧初期的显著特征。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多是积极向上、歌颂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面貌为主的电视内容,如《辛大夫和陈医生》是为了宣传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而产生的电视剧;《青春曲》是为了配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而创作的;《焦裕禄》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树立社会好干部的学习榜样。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都是歌颂为主,歌颂各个行业、社会各个方面涌现出的新人物、新思想以及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及思想,包括英雄人物的塑造。

而到了九十年代,家庭伦理剧发展起来后,电视剧开始承担更多的“角色”——从最初的党和政府的“喉舌”逐步发展为经济的创收者。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电视剧在这个大环境下的创作生产和流通也受到了影响。我国社会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发展起来后,电视剧不再单纯地作为舆论的引导者,而是带有商品化的服务于更多观众且这些观众有可能是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的一种文化形态。而电视剧也开始向娱乐化的一方面逐步发展。具有代表意义的电视剧作品《渴望》,标志着电视剧开始步入大众文化的行列,与早期电视剧歌颂为主的特点不同的是,《渴望》从它的叙事模式、制作方式和文化理念上都进行了一次“革新”。电视剧内容也更加贴合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可以引起更多的共鸣。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们似乎难以看到早期电视剧的“政治”与“宣传”色彩,故事内容也更多地包含在家庭日常生活的范围之内,讲述一个个日常伦理和人际关系的故事。这种电视剧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兴趣,与大众的生活等方面都有着共通的部分。电视剧也在由先前的政治属性向产业属性转变和发展。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剧也在不断革新,越来越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产业,与经济也密切结合,相互制约并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电视剧经历了从政府拨款到现在的商业投资,也正是因为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国电视剧向大众文化转型,适应着电视剧市场化的需求。由开始的宣传工作为主逐步转变为经济创收为主。

二、中国家庭伦理剧的文化变迁

家庭作为一个个体,以血缘为纽带,每一个家庭在看似相同的大框架下却又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故事发展,这个大框架建立在中国这个大背景大环境下,反映社会伦理及道德,具有大众性和世俗性。而每个家庭对待伦理以及道德的方式和看法也都并非相同,中国家庭伦理剧将这些大众的生活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作为缩影而进行创作,让饰演着本位角色的广大中国百姓通过电视看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发生的日常故事。

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国家庭伦理剧的重心有所不同。早期八十年代的伦理剧,重心多在反映伦理亲情、钱财等冲突以及新旧观念的对立。那个时代背景,在文革之后,大多数人被禁锢的思想渴望得到释放,思想解放的潮流、社会的大环境变化、大众文化的兴起、伦理的冲突等一系列的因素促成了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发展。九十年代后的中国家庭伦理剧,更倾向于都市化,以爱情为主,渗透了商业元素、都市化生活元素等。这一时期电视伦理剧的商业目的更为强烈,显示出了通俗文化的兴起。21世纪起,中国家庭伦理剧多以家庭婆媳为主,如《当婆婆遇上妈》《双城生活》《麻辣婆媳》《婆婆来了》等一系列家庭伦理剧。婆媳关系自古就有,并且在社会的更替演变中,这种家庭关系不断发生着改变,从传统婆强媳弱关系模式到现如今多元化的婆媳关系模式并存,这一类电视剧也反映出了当代婆媳相处的一种模式。电视剧中,婆婆和儿媳也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观念,婆婆代表着旧观念,她们没有完全挣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而媳妇则代表新思想,是新事物的代表人物角色,而二者碰撞出的火花也是这类电视剧的重要看点之一,与早期的婆强媳弱的模式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这一类形象也是跟随社会的发展而转变的,当然,电视剧后期还是会回归最初的婆媳关系,呈现伦理道德下最完美的一种婆媳关系。这一系列的电视剧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少女性观众可以在剧中人物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中的故事,引起共鸣。

三、中国家庭伦理剧社会地位的变迁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是追随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变迁的,而如今,中国家庭伦理剧在电视剧领域占有不小的地位。中国电视剧作为电视传媒的一项重要内容,早期一贯强调政治属性,后期市场经济之后才渐渐发展起来。家庭伦理剧代表作是《渴望》,然而之后并未发展太好。早期电视剧数量激增,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历史、武侠、言情、警匪、反腐等类型的电视剧充斥着电视屏幕,中国家庭伦理剧一度处于弱势地位,发展前景并不被看好。并且电视剧在这一时期,大多是英雄主义等宏观的主题,市民阶层所想反映的日常伦理生活并没有被很好地发掘创作,但是尽管如此,每一部家庭伦理剧都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当时社会下家庭的日常伦理故事以及热点话题,尤为真实,引起广大市民观众的关注,表现出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中国的家庭伦理剧大多是以一对夫妻为核心展开故事的讲述,其中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依附于情感衍生出一系列社会当下热点问题。如蒋雯丽主演的《牵手》,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妻遭遇婚姻危机和小三威胁的故事。这一系列问题也是观众尤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人可以从电视剧中发现自己的缩影,对自己的生活也有着些许影响。中国家庭伦理剧作为视听艺术的一种,素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2010年以后,中国家庭伦理剧的播出量相比之前增加了很多,这得益于观众对这一类型电视剧不断的支持与关注,观众在欣赏这一类型的电视剧的时候有种本能的亲近感,因此更易引起共鸣。

四、结语

中国家庭伦理剧作为一种微观视角的电视剧,通过家庭日常生活、私密生活的直接展示,反映了社会形态以及历史的变迁,并且传统的优良的思想如孝道等也包含其中。中国的家庭伦理剧在每一部剧中的主题内容、中心思想、社会意义等方面的展现,突破了“家庭”的范畴,更为深刻,也具有意识形态色彩。在中国社会不断的发展下,中国家庭伦理剧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将其价值最大化地体现出来。

1.吴少华.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变迁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

2.刘朋朋.中国家庭伦理剧变迁的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3.柯超.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与文化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变迁伦理家庭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家庭“煮”夫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