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悦婧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北京 100024
春夏秋冬又一春:轮回与交替
——《春夏秋冬又一春》视听语言浅议
赵悦婧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北京 100024
《春夏秋冬又一春》以其极具艺术化的拍摄风格和影片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尽管不像商业片一样引人入胜,但却扣人心弦,值得回味。影片通过揭示人的本性,诠释社会边缘人物的忐忑人生,给人的思想上带来无限冲击。本文尝试从其象征手法的运用和镜头的设计等方面,来解读其过人之处。
象征手法 镜头设计 欲望 轮回
韩国导演金基德的影片《春夏秋冬又一春》以其安静唯美的画面,绘声绘色的自然风景,精巧简练的语言,沉重而走心的情感,无处不在的象征和寓意,表达出对人欲望的进化和佛法、禅定的看法。影片通过揭示人的本性,诠释社会边缘人物的忐忑人生,给人的思想上带来无限冲击。整部影片拍得犹如一部佛经一样,安静地向世人讲述这个故事,安静地讲述自己的禅机,安静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影片线性地叙述了四季更替中老小和尚的生活状态和人生境遇。两个和尚的年纪和身世背景并未交代,看上去更像是经历人生百态的智者和尚未涉世的顽童之间的组合。他们住在湖中心的一个木屋中,四周群山环绕。春天的时候,淘气的小和尚把小石子绑在了鱼、青蛙和蛇的身上,可他全然不知这一切被老和尚尽收眼底。作为惩罚,老和尚把石头绑在了小和尚的身上,并让小和尚找到被他绑了石头的鱼、青蛙和蛇。老和尚说,如果它们死了的话,石头就会一直绑在他的心里……
本文将尝试从影片的基调、拍摄景别、象征意义等方面分析《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拍摄手法和深层含义,解读金基德用其特立独行的电影语言创造的“金式影片风格”带给观影者的唯美享受和人生体悟。
整部影片从服饰到环境的选择,都没有很鲜艳显眼的颜色,也与影片主题、与佛家的朴实相呼应。影片中气氛的变化也没有过多渲染,只是通过灯光的变化和早晚更替来体现时间的变换。如此“冷静”的色调,画面描述的是远离喧嚣的边缘小人物,却依然挣脱不了欲望的枷锁。
影片的色调整体上偏灰,仅存的温馨之处,是金基德对佛的肯定。小和尚有了罪过,心里有怨气,在刻下心经的过程中也救赎了自己的内心,成为圣徒。抵消犯下的罪恶、净化深处的灵魂,唯一途径便是佛对众人的救赎,佛的超凡脱俗与人的黑暗狡诈形成强烈对比。
整部影片没有太多的台词,背景音乐选取寺庙中佛经一样的歌曲,本身也就是在表明这是在表达佛偈。在小和尚做错事的时候响起佛经的背景音乐,其实也是起到了警示他的作用。分析金基德的作品,会发现他在剧情设置上较为夸张直接,而对于电影语言的描绘,尽可能的简练、自然。少台词会让剧情显得含蓄、内敛,更凸显导演的叙事功力。
金基德利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对故事的发生时间和背景进行淡化。同样的时代背景下,给不同民族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同一个民族的条件下,在不同时间段上的认知有着基本的差异。本片脱离了背景和时间段也不会让观者感到困惑,寺庙的静雅是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共同之处,使用冷色这一影调,让观众突破国界的限制,从而产生认同感。
韩国电影有别于好莱坞、宝莱坞的非凡影像,没有火爆飞车,没有歌舞笙平,而是伴随清新雅致的画面徐徐展开。
影片主要以固定镜头为主,给人以一种安静之感,观众似乎是主人公生活的观摩者。固定镜头的使用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保持了画面的稳定性。没有过多使用推、拉、摇、移镜头,而是选择稳定的视点和静止的框架,给观者以庄重、肃穆的感受。
相对客观的、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与自己不同的生活,之后很快可以抽离出来,这是本片单一的拍摄方法所具备的特质。影片出现三次从高处俯瞰山谷整个视野的远景镜头,就好像影片中佛像的视角,就这样看着这个山谷,也就像我们看着这部影片、看着这个故事一样,每一次都比前一个更高更远更阔,有时清晰有时迷雾重重。固定镜头的采用,就好像佛的眼睛,一直在静静的看着世事变化,唯美而不动声色。
影片和大多数艺术电影一样,在固定镜头中又夹杂着大量的空镜头。湖心寺庙大门的空镜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每一个季节的变换、每一段故事的开始都伴随着这扇门的打开,与影片的主题相呼应,暗含了年年岁岁的交替,暗示了命运的往复。门外尘世,门内净土。门打开的次数多了,观众自然会感觉到,只要那道门一打开,透过门之后所发生的故事便娓娓道来……影片的最后更是有在高处俯视这个湖以及周围环境的远景镜头,我们看到,与山的辽阔相比,湖不过是山中一景,湖心中的寺庙更是渺小。紧接着的一个镜头便是近景中的观音像,似乎是佛像一直在观察着这一切。每个画面都充满了禅意,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片最应该被提及之处……
山谷中本可以没有门,但老和尚和小和尚无论进出都要走过一扇扇的门。每个季节都从门开始。门,象征着“戒律”,不断地开合,男主角通过门进进出出,如同现实尘世中的规则,平淡时遵守,欲望出现时打破。小和尚与女孩的私会通过木门,象征着打破规则与戒律。老和尚拿着草药对小和尚说,“毒药和草药只有一条白线的区别,不小心吃了毒药就会死。”就好像门一样,是否打破规则,仅仅只是推开或关上的区别。
佛,是门上、岛上的壁画、山里的巨石像,一直埋在心底深处。女孩第一次坐在佛像上时,小和尚出言提醒。第二次小和尚主动让女孩坐在了佛像上,这表示了欲望已经控制了小和尚的理智。小和尚离开山谷的时候带走了佛像,因为他知道需要提醒,即使有了欲望,石像也会常常提醒自己需要有底限。
石头,是心底里挥之不去的罪恶。因为被小和尚绑了石头,使得鱼、青蛙和蛇行动受限,鱼和蛇死了。这暗示着,当人自己也有了心灵的“石头”时,会带来灭亡。小和尚因为鱼和蛇的死亡大哭,愧疚成为他心底永远无法卸下的包袱。冬天的时候,小和尚在新的诱惑出现后,绑着石头爬到山顶,他用石头提醒自己,过去的罪恶还在,他的行动已经受限,如果再有新的“石头”沉入心底,他就会灭亡。
蛇,不止一次出现,代表了人的欲望。生而为人,谁都有欲望。小和尚因为性欲而带来了杀戮,老和尚死的时候也出现了蛇,这表示老和尚也是有欲望的,他对小和尚的不舍就是欲望。
小岛、水和船,可以勾连在一起去理解。小岛与世隔绝,而船沟通了外界,女孩是乘着船来的,离开时也是乘着船走的。夏天的时候,小和尚欲望出现时,水位明显上升。小和尚与女孩在船上偷欢时,老和尚将水引进船里来提醒他们。冬天的时候,沟通外界带来诱惑的船只被冻在了水结的冰里,小和尚用冰雕刻了佛像。水在整部影片中也显现了警示意味。
公鸡,存在的目的是提醒和警示。老和尚发现小和尚与女孩偷欢后是用公鸡将船只拉到岛边的。小和尚显然也明白自己需要时刻警醒,所以离开时也带走了公鸡。
猫,寄托着一种“重生”的意味。秋天的时候,猫在小和尚回归之时出现,代表了小和尚在经历诱惑之灾后将会获得重生,老和尚用猫的尾巴在地板上写下《般若波罗蜜》,小和尚是在刻下这些佛经中获得救赎的。公鸡和猫作为比人类低级的动物,最后却成为拯救人类的载体。
季节,主线的设置。导演以季节贯穿始终,春天是蛰伏,夏天时偷尝禁果,秋天获得救赎,冬天在沉寂中获得新的领悟、迎向春天。一个轮回过去,就好像人的一生,新的轮回开启又有新的故事。
事实上,影片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小和尚在长大的过程中学习技能,长大后在面对外来诱惑、学习控制欲望中成长,在有了新生后面对诱惑时不断提醒自己。一个生命的轮回过去之后,新的人生又迎来一次成长。影片是关于情感挣扎的故事——小和尚在面对爱情时无法忍受背叛,老和尚在面对离别时产生了不舍,红尘中多俗事,必然会受到感情和欲望的侵扰。影片是关于警示的故事——每个人都会产生欲望,在欲望中需要时刻警醒自己、保持清醒,新的领悟会让我们获得救赎。
责任编辑:孟宪超
G222
A
2096-0751(2017)02-0007-03
赵悦婧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