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州市惠东县平山黄排小学 刘小平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文/惠州市惠东县平山黄排小学 刘小平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覆盖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语文,再把语文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一是平时生字词的听、写。生字词是写作、交流的最基本组成要素,扎实掌握生字词,有了砖块才能砌成高楼;二是课文的读。思考问题前让学生去充分地读,在学生理解文本以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读,或者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字词形成句段、篇章,学生在对课文的篇章朗读中学习字词的使用方法,有助于学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巩固学习的知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由彼思己,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情感表达;三是优美文段及名言诗句的背诵。通过背诵,巩固记忆和加深理解,优美句段名言诗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那么写作、交流也就没有压力了。四是教导学生多从文本进行语言文字积累。现在网络、电视中出现大量不规范用词用语,学生很容易在生活中接触并被影响,而本镇学生家长大多顾及工作或知识水平有限没有给学生进行指导,此类不规范用语会影响学生理解能力的形成及良好情感的培养。
语言文字犹如一块块砖瓦,堆砌成文本的高楼大厦,那么语文学习的关键就是语言文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训练,例如仿写、改写、续写、扩写和阅读感受等,都可以成为语言运用的训练点,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例如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穷人》中,我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了朗读,感受了“穷人”所处的环境,及解说了相关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的文段,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桑娜的勤劳善良和渔夫的豁达。第二课时留出半节课,向学生提问,究竟在桑娜拉开帐子说完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渔夫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不会再打桑娜?桑娜的心理又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的铺垫做一回作者进行续写,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及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情感的表达。又如在学习 《匆匆》这篇课文时,讲到时光易逝,仿照课文中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来写句子。开始时,学生都是呆愣着,这时我先开个头 “写字时……”,学生都会想到笔,答出 “日子从笔尖过去”,这样引导他们从生活实际去考虑,然后他们就会纷纷想到 “玩耍时,日子从笑声中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电视画面中闪过去;……”仿写让学生既理解了朱自清对时间的匆匆的无奈与惋惜也理解了现实生活中时间的匆匆,不但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而且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生活就是学语文的大课堂,平时生活要注意留心别人的语言,同时还要积极与人交往,多参与讨论、演说、辩论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交往中学会交往的技巧。在六年级语文课本单元总结中有 “口语交际”这项活动,每次我都让学生提前准备材料,然后课堂进行交流。其中第五单元有个小小辩论会,辩题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前,我先问古人是怎么传递信息的?现代人又怎么传递信息的?古代人交通工具是什么?现在同学们出门又坐什么交通工具?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回答着这些问题,脸上洋溢着自由交流的光彩。情境创设完毕,我提出辩题,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预习然后决定正方反方,分组而坐,然后进行双方辩论。正方学生说道 “汽车速度快,能让我们更快到达想去的地方,科技发展利大于弊。”反方学生反驳 “有了汽车之后,交通事故频发,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科技发展弊大于利。”正方继续追击 “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汽车的发明本身没有错,况且现在还发明了红绿灯,更好地维持了交通秩序……”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好不热闹。
通过辩论活动,不仅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还能让学生组织语言,针对对方的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