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

2017-04-12 11:26兴宁市叶塘中心小学杨伟斌
师道(教研) 2017年4期
关键词:身教德育家庭

文/兴宁市叶塘中心小学 杨伟斌

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

文/兴宁市叶塘中心小学 杨伟斌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的德育传统与西方伦理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从积极的方面看,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正在不断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向独立自主转变。因此在家庭德育的内容上,我们呼唤家庭德育内容的更新,在弘扬传统道德精华的基础上,更要关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质的培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者,笔者在多年的德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就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德育的作用阐述一些策略。

一、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的特性

1.基础性。家庭环境是孩子德育的基础环境,这主要是孩子对家庭在经济上和情感上的依赖。经济是他们成长的物质基础,情感上的依赖是他们成长的精神基础。而无论经济和情感上的纽带关系都对孩子品德形成提供心理上必需的安全感、依恋感,失去这些正是许多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造成对青少年道德成长不利影响的重要原因。

2.特殊性。家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接触频度高。由于这种直接、经常和亲密的接触,家长和子女间对彼此的了解都是较为细致和深刻的。家庭环境影响的重要方面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它具有其它德育环境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3.直接性。家庭不是专门教育机构,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亲子关系为主线,由家长活动对子女进行多方面的影响、教育。家庭教育的重点不是对孩子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品德教育。相对其它德育环境而言,家庭德育更基础、更直接、更有效。

4.连续性。家长在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第一见证者,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与变化都了如指掌。如果家长能充分认识和利用这种德育环境的连续性,采取相应的方法加以引导,是任何一个学校班主任都无法取代的教育者角色。

5.深远性。家庭德育是终身化的,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把父母和孩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使孩子们长大成人,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也不会中断。傅聪在谈到父亲傅雷对他的教育时说,他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父亲的关怀和教诲,父亲关于怎样做人的道理和示范,是他终身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二、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

1.转变观念,提高家庭环境的认识。家长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未成年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阶段。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关键是家长要提高认识。

2.潜移默化,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潜移默化,就是身教终于言传,身教重于言传,身教易于言传。身教是父母、长辈用自己行为对孩子实施的影响。智力教育可以“教”给孩子,但品德教育只能“做”给孩子。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的道德准则、做人的道理及父母良好的品德和人格传给孩子,给孩子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优化环境,构建学习型家庭模式。 “学习型家庭”的组建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家庭文明化程度的一种具体体现。现代家庭功能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家庭由经济中心向情感中心和教育中心转移。这并非要求父母双方必须是有高学历、高地位的,而是家长要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读书是有用的,是终生的,是快乐的,是自觉的。

4.加强沟通,建立信任的亲子关系。社会在发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所要面临的问题必然越来越多,如果家长不更新教育理念或观念跟不上时代,不能及时和孩子进行平等、真诚的沟通交流,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就会无法与孩子进行交流,完全丧失了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5.长期规划,循序渐进的德育环境。孩子品德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系统的教育,不能零敲碎打地搞突击战,而要有一定的计划,要依照时代特点计划家庭德育。如现在独生子女多,他们一般自我意识强,知识面广,智力水平较高,但易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家长可以依孩子的这些时代特征,策划家庭德育,做到胸有成竹,深谋远虑。

三、反思

当前家庭德育环境还是出现了一些误区:一是重物质,轻精神;二是重智育,轻德育;三是重权威,轻民主;四是重规划,轻个性。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王宝祥曾做过一个全国性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一系列选择性题目中,排在前三位的都没有德育。这一结果明白地告诉我们,家长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认识与行为脱节。科学构建良好家庭德育环境,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 罗 峰

实习编辑 杨 蕾

猜你喜欢
身教德育家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庭“煮”夫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恋练有词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