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闻“说”出味道来
——浅谈广播新闻编辑的技巧

2017-04-12 11:00张洁玲
视听 2017年8期
关键词:播音员听众广播

□ 张洁玲

把新闻“说”出味道来
——浅谈广播新闻编辑的技巧

□ 张洁玲

广播播报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听众的接收程度。怎样才能使播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广播新闻编辑将新闻稿件按照受众的收听习惯进行文本编辑,本文试从说新闻的角度,谈谈广播新闻编辑的一些技巧。

广播;说新闻;口语化;编辑技巧

近年来,说新闻这种形式在广播电视大行其道,新闻由“播”到“说”,一改以往呆板的形象,使相对沉闷的新闻“活”了起来,让受众耳目一新,也让新闻的收听率、受欢迎程度大大提高,提升了新闻的宣传效果。

一直以来,广播新闻以其独有的特点,在众多媒体中占有一席之地。众所周知,广播新闻区别与平面媒体、电视、网络媒体显著的特点,就是“听”。新闻由播音员这个角色,通过播报这一形式将内容传达到听众当中去,故此,播报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听众的接收程度。怎样才能使播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将新闻稿件按照受众的收听习惯进行文本编辑,务求将广播新闻的内容及播报方式软化,将记者采写回来的稿件从书面化向口语化方向进行再编辑。本文试从说新闻的角度,谈谈对广播新闻编辑技巧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广播播音形式的变革

长期以来,播音都是运用传统的播音形式,也就是正统播音。正统播音是从人民广播诞生的那一天起,由几代的播音工作者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完整的语言表达体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播音 的“千人一声”、“千篇一律”的模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听众的需求了。而“一对一”、交流式、谈话式的播音形式,即“说新闻”的形式,由于比较随意,贴近生活用语,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较近,容易被受众所接受。

新闻的播报形式一直是广播电视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广播电视力求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新闻。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媒体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江门台从2005年开始,就对新闻的播报形式进行了改革,将《新闻快报》改成“说”新闻,并在傍晚18点增加一节《新闻快车道》,同样是以“说”新闻的形式进行。经过多年的实践,根据赛立信公司的收听率调查结果,新闻节目的收听率、到达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以说由播到“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新闻“活”起来了,听众听得更有味道了。

让广播新闻“活”起来,听出味道来,除了播音员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将新闻稿件按照广播的规律进行编辑,简单地说,就是进行“口语化”的修改,这就向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编辑将新闻稿件按选择事实、反映角度等基本要求进行编辑,还要进行“口语化”的处理,而不同的新闻类型,处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二、会议新闻的编辑技巧

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要闻有相当一部分是会议新闻,这就要求,编辑要掌握一些会议新闻编辑的技巧。由于新闻固有的特点,特别是时政要闻类的新闻,不能也不容易随意改写,编辑要善于将会议新闻等宣传稿变成易于听懂的稿件,把硬题材“软着陆”,这就要求编辑要善于抓重点、抓亮点,要牢固树立“新闻是传播信息”的观念,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把眼光盯住会议上有价值的事实。举个例子:某地市政府召开一个会议,这类的会议新闻一般是按这样模式报道的:“今天我市召开了××会议,市领导××、××出席,××领导在会上指出……,××领导提出要求……,××领导强调……,最后……”现在不论什么会议,都可以这样套,试想这样的新闻,老百姓能喜欢听吗?但是,编辑如果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抓住会议新闻中的新亮点、新角度进行改写,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会议新闻要善于撇开会议程序,抓住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吸引受众的关注。还是以一会议新闻为例:有一条关于江门市计生工作会议的稿件,记者也是按照以往的程序,××出席会议,××做了重要讲话,云云。但编辑在改写时发现一细节,作为发言人的时任市委书记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按照稿件照读一遍,而是说:“稿子已经印发给大家了,我只提出四点要求……,然后散会。编辑马上意识到:这与当前中央要求精简会议,减少文山会海,提高办事效率这一主题相契合,于是,马上抓住这一主题,将会议新闻改写成《四千言讲稿变成四句话——市委书记身体力行一改冗长会风》。编辑在编写这条稿件时,完全撇开了会议的程序,直取新闻亮点。在这么一个会议新闻上,意识到这个新闻事件的深刻内涵,将该会议新闻进行改写,使其变成一篇生机盎然、清新可人的稿件,体现了编辑的新闻敏感,也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对于会议新闻,我们的编辑只要能认真发掘新闻当中老百姓关心的事实,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就能将乏味的会议新闻做得也能听出味道来。

三、广播新闻“口语化”编辑的技巧

口语是人类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使用形态,口语鲜明的特点是不雕不琢,形式活泼,更符合听众的习惯,口语表达是与受众直接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受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语言表达的理解也会有参差,难免会产生一些误区,这就要求广播编辑要重视这一特点,对问题加以研究解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了解各种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需要在浩荡的信息海洋中汲取各自所需的信息。要想令听众清晰、明了地接收,编辑面对这类新闻的时候,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由于广播有顺时收听的特点,人们习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听,广播不适合倒叙、插叙,也不适合使用多修饰词的长句。例如:“今天,锣鼓喧天、彩旗飞扬、××城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欢乐气氛当中,由×××主办的、×××协办的、×××大会在我市开幕。”这样的句子直接改成“×××会议今天在我市举行”就是了。

(二)多用双音字,少用单音字

一般而言,广播新闻稿件不像平面媒体的文字稿件,可以反复阅读、琢磨,过了就过了,不可重复。所以编辑要从受众的听觉出发,以受众听得清楚为准绳。在文字稿中的“虽”、“且”、“但”一般都要改用双音“虽然”、“而且”、“但是”等。对于一些固定名词,也不宜用简称。如:“中巴两国领导人今天进行了会谈,巴总理……”。这段话在广播中应使用全称,“巴总理”改写成“巴基斯坦总理”。

(三)冷僻字、同音字、多音字,容易产生歧义的字要慎用

编辑在编辑稿件的过程当中,常常会遇上一些少见、少用的字,这个时候,编辑有时间查询,作为播音员拿到稿件之后,如果是直播、时间又紧,他就没有时间查核了,如果在直播当中播音员遇上一个冷僻字那就麻烦了。所以,编辑要从播音员的角度,多替播音员着想,少见、少用的字要在旁边注上读音。特别是一些地方特有的读音,就更要注意。譬如 :礼乐,乐(yue)就不能读成乐(le);横陂,陂(bei)就容易读成坡(po)等等。“期中”与“期终”,“中”与“终”是同音字。句子“期中考试”听起来就不知道是“期中”还是“期终”了,广播编辑就应该将“期终”改成“期末”。还有“走近”与“走进”中的“近”与“进”,因为是同音字,听起来是一样的,就容易产生歧义,广播编辑要在稿件交给播音员前将问题处理好。

(四)标点符号的运用

播音员对不同的标点符号播音的表现语气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广播编辑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同的符号对于增加句子的感情色彩起到关键的作用,“?”“!”“。”都有各自的感情色彩,编辑要正确使用。还有一些特殊的符号,要做特殊处理。例如:曹雪芹——《红楼梦》的作者。广播编辑就要改写成“曹雪芹也就是《红楼梦》的作者。”这样,听众就听得清楚、明了,因为,听众是听不到那个破折号的。

总之,广播新闻“播”也好、“说”也罢,我们都应该顺应形势,把握听众的喜好,运用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将广播新闻播出味道来。为此,广播编辑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能力与素质,把好新闻关。

(作者单位: 江门市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播音员听众广播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