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琛
关联交易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分析及建议
◇唐 琛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经济形势、尚不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企业间的非公允关联交易事项层出不穷,盈余质量也大打折扣,社会公众投资者对企业盈余信息质量的信心不足,使得整个证券市场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因此,分析非公允关联交易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关联交易对盈余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了解非公允关联交易存在的原因,从其根源入手,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非公允关联交易;盈余质量;治理对策
关联交易能够缩短交易时间、节约交易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然而,非公允关联交易会对企业的盈余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不仅损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会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因此,规范关联交易刻不容缓。
关联交易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分析如下:
一方面,关联交易能加强商业集团的运行效率。在外部市场不够成熟的环境下,企业集团的内部交易更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交易成本。并且,关联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能够减少双方违约的可能性,降低交易风险,为企业的持续经营提供一定保障,提高与外部企业的竞争力,确保企业盈余质量。
另一方面,由于关联交易不是在公平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具有隐蔽性。在不良动机下被利用的关联交易,往往是非公允的,会对盈余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利用非公允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导致企业盈余质量下降,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与可靠性,会计盈余与真实盈余会产生大幅度偏离,严重影响盈余信息的决策和有用性,容易误导信息使用者的理性判断。
在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关联交易广泛存在,严重降低企业盈余质量的非公允关联交易更是层出不穷。非公允关联交易难以遏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非公允关联交易能操纵利润。上市公司出于粉饰报表、逃避税收等动机,往往需要对利润进行调整,而利用非公允关联交易操纵利润是其常用手段;第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性质不独立、监事会职能失效等问题;第三,关联交易内部控制失效,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防范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发生。然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关联交易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程序存在缺陷,致使关联交易内部控制失效;第四,我国关联交易法律制度仍然存在缺陷,我国会计准则、公司法、证券法从不同角度对关联交易进行规范,但尚未形成缜密的法律制度体系,还有待健全规范。
(一)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在全社会树立诚信理念,尤其是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是杜绝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根本之道。应不定期地举办座谈会、诚信案例交流等诚信教育活动。同时,以诚信教育为基础,健全诚信体系建设,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各个经济主体建立诚信档案,对其严格管理与评价,为各部门的监管提供诚信信息参考。加大监管与惩罚力度,增加失信成本,有助于约束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高级管理人员等滥用非公允关联交易的行为。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规范关联交易的必经之路。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抑制控股股东滥用绝对控制权及制约公司内部人控制;适度分散股权,避免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关联交易与董事会的独立性理论上呈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与股东之间不存在利益关系,对公司的经营活动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加强监事会职能实施。通过提升监事会的地位,消除监事会成员,尤其是公司职工代表对于董事会及管理层的从属地位,是实施其监督职能的有效举措。
(三)强化关联交易内部约束机制
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对于规范关联交易能起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效果。第一,优化内部环境。通过对公司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并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建立监事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使内部控制体系中各组成部分达到相互制衡的状态结构,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第二,进行风险控制。对于关联交易存在的风险,应对其进行事前评估,降低关联交易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第三,建立有效的控制程序。通过建立对关联交易的分级授权审批制度,根据关联交易的风险和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管理,分别赋予股东大会、董事会、董事长相应的审批权限,严禁越权审批。
(四)完善我国关联交易制度
我国关于关联交易的法律规章相对分散,尚未形成体系。对于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外部治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必经之路。建立有效可行的规制体系是规范关联交易的制度要求。规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探究,循序渐进。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10.13999/j.cnki.scyj.2017.0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