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的探究

2017-04-12 05:59王斌毅
视听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生影响

□ 王斌毅

微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的探究

□ 王斌毅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微文化传播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代大学生都是在“微文化”中成长的一代。笔者通过对文献的查阅、探究、分析,比对微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的辩证关系,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大学生;微文化传播;意识形态影响

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也不断影响着大众生活,尤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微文化传播越来越大程度地影响人类发展。当下我们已进入到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时代”。微文化传播以其简单参与、涉猎范围广泛、更大的自主性特征受到青年群体的喜爱。生活在“微时代”的人们正经历着由“微”所引发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话语方式的“微革命”。①

一、微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个体的所思所感,是观念、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同时,意识形态源于社会各角落,并不是特定固有的。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所认为的意识形态是指“在阶级社会中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思想观念体系”。②笔者认为,意识形态应该是在一定背景、时代的基础上,符合某一特定阶级自身发展的并能代表该阶级某一利益的思想观念的综合。而因这一综合思想观念对大学生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

现今,通过微信、微博乃至QQ、MSN等互联网中介传播的文化迅速占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并在各领域带来影响。微文化传播以其内容篇幅短小、概括精度高、传播层面广、参与简单直接的优势受到大学生的广泛青睐,成为大学生中的主流文化之一。微文化传播以手机文化为基础,利用新媒体展开文化阵地的组建。大学生在新媒体上自主选择浏览方式、浏览时间、浏览内容并参与互动。微文化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是微文化迅速壮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校是各种意识形态交融与交锋的主要阵地,是意识形态斗争较为激烈的场所。③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具有一定的思想和素养高度。同时,大学时期的青年,刚从未成年踏入成年,正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绝佳时期。当前在校大学生大都是在“微文化”时代中成长的新一代,更是微文化传播的见证者和微媒体的广泛使用者,这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与创新提供了契机。微文化的传播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新媒介,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二、微文化传播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的辩证关系

微文化的传播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改变着他们的人际交往关系,同时也不断改变、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大学生是微文化的主流传播者,相较于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微文化传播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挑战。辩证地看待微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的关系,是我们构建、创新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

(一)微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的积极关系

1.微文化的传播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大学生学习方式以讲授—传递—接受为主要的模式,注重教师对学习者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种单线的模式。而微文化传播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大数据支持了微文化传播,大学生可以从大数据中筛选有用信息,进一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意识的加强。同时,微文化传播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充分地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中固定教室、时间的固有模式,让学习自主性更强,也更便利。而随时随地可参与的微文化传播改变了学生信息交流的媒介,推动了协作学习,从学习模式、学习资源等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变革。

2.微文化传播搭建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平台

微文化传播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与多样的价值观。学生可以从大数据中选择各类知识、信息。同时微文化传播也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新平台。例如,以微信公众号为阵地的高校思政教育,发挥微信平台传播速度快、信息精炼的优势,提炼思政教育的重点与精华。而以微课堂为技术支撑的教学课堂,利用微课堂平台的便利以及高参与度推进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这些平台的搭建都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二)微文化传播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的冲击

微文化传播如同“互联网”信息时代对人类生活、工作的影响一般,是一把“双刃剑”。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以其消极的一面冲击着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

1.微文化传播的多样性削弱了意识形态认同感

传统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依赖于报纸、杂志,基于课堂教学,表达方式单调。这样的意识形态影响,缺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而微文化传播涉猎面广,完全开放,突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界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同时,以“我爸是李刚”、“网红”直播以及各类流行语、火星文为代表的部分微文化被众多大学生接

纳、宣传,这些也都对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微文化相较于意识形态更为大学生欣然接受和认可。渐渐地,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被微文化传播削弱。

2.微文化传播冲击着大学生的规范意识

由于微文化传播带来了信息的多样化和价值观的多

元化,大学生在接受、消化、认可中需要自行探索、筛选。其中也不乏文化安全、文化虚假、文化思潮、色情暴力文化等问题。这都是源于微文化的传播缺少监管与引导,也缺少意识形态影响所具有的规范性。因为缺少规范性,学生在接纳微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缺少规范与法则的界定与认同。同时,微文化传播中不规范的文化内容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大学生对正面文化的筛选和判断。

三、正确处理微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关系的几点建议

探究、了解微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微文化传播的双向作用,也便于我们利用微文化传播的优势尽可能发挥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

(一)加大对微文化传播的引导和监管

从微文化传播的消极影响中,我们可以综合了解之所以会产生消极影响更多的原因是微文化传播的多元化、多样化,这导致了信息复杂化和其本身的不规范性。基于这一原因,我们应该加大对微文化传播的引导和监管。通过有效的引导,发挥文化传播中的积极影响,同时通过有效监管摒弃消极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利用微文化传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微文化传播与课堂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了整合并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和实施。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体现,我们必须加强对高校思政教育阵地的建设。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的一大重要体现。很多高校已经充分利用微信达到微文化传播对思政教育发挥的作用,但这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探索更多微文化传播方式来建设、巩固高校思政教育阵地。同时,要明确微文化传播可能带来的弊端,有针对性地开展微文化传播与思政教育的整合,以达到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最大化。

(三)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微文化传播在冲击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传统意识形态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的弊端。传统意识形态教育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被接受为主要形式,这有悖于微文化传播的理念,而学生也在两者比较中选择了后者。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创新内容和形式,使意识形态教育更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更符合社会时代的发展进步。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微文化传播成为大众主流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它的便利、自主和多样都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而大学时代正是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绝佳时期,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抛弃的关注点。所以正视微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探究两者的发展关系,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注释:

①胡玮.“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广西大学,2014.

②孙淑桥.国内关于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理解和使用研究综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③田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

(作者单位:宁波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生影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