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报社会新闻如何“上天入地”

2017-04-12 05:59□邹
视听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闻部党报

□邹 伟

浅谈党报社会新闻如何“上天入地”

□邹 伟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社会新闻的现状,提出党报社会新闻应该“上天入地”,并针对党报社会新闻如何“上天入地”总结出几种可供借鉴参考的主要方法。

社会新闻;上天入地

社会新闻是传统报纸中人们最常见的新闻类别之一。但长期以来,社会新闻的行业地位一直不高,通常都是排在时政、经济、民生等类别新闻之后。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观点认为,社会新闻没有时政、经济新闻那么重要,通常都是这个地方发生了一起车祸,那个地方破获了一起案件之类的新闻;还有观点认为,社会新闻的写作质量不高,只要把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记述清楚就可以了,没啥含金量等等。

如今,随着网络及移动客户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报纸广告普遍下滑,版面不断缩减,报纸社会新闻尤其是党报社会新闻的地位愈发尴尬。一方面,党报社会新闻的版面越来越少,越来越边缘化;另一方面,刊登的部分社会新闻也大都是其他都市报都有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做出更好的社会新闻,党报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特长,让党报社会新闻能够“上天入地”。通俗地说,就是既要能紧扣国家大政方针和省、市中心工作,又要能贴近群众接地气。我曾在党报社会新闻部工作过多年,下面结合工作经历谈谈几点感想和看法。

一、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做文章,不能偏安一隅、被边缘化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作为党报,社会新闻同样也要积极主动地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做文章,唱好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而不能消极地偏安一隅、被边缘化。

有人认为,如果社会新闻也主动围绕中心工作做文章,可能会曲高和寡,读者不爱看。其实,现在很多人对以前那种充斥着纠纷、事故、暴力、色情之类内容的社会新闻已经感到厌烦了,对国家和地方大事越来越关心,希望能够看到更多阳光一些的社会新闻。只要报道者能多用心琢磨,站在群众的角度去关注中心工作,聚焦主旋律的社会新闻同样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还有人认为,党报最重要的头版,刊发一些领导活动的时政新闻就可以了,社会新闻在比较靠后的版面简单做做就行了。这其实是一种懒惰。如今,几乎所有报社都早已成立了全媒体编辑中心,部门版面的分割早已打通,社会新闻并非只局限于社会版上,头版及靠前的焦点版、深度报道版等也是社会新闻的重要阵地,社会新闻也应该当仁不让地冲上去,力争为头版提供更充足多样的高质量稿件。

紧扣中心工作的社会新闻选题怎么找?大概有以下几个方法:一是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找;二是从国家对地方发展的大战略或者区域联合发展战略中找;三是从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找;四是从会议上找;五是从主管部门的阶段性指令性宣传任务中找;六是从上下各界广泛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中找。①

2016年,南京日报社会新闻部在这方面做过不少成功的实践。

比如,春节长假期间,因为燃放烟花爆竹等原因,全国很多城市空气遭遇严重污染。但南京因为禁放宣传执行到位、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等原因,空气质量不仅没有受到污染,而且非常优良,在环保部公布的监测榜受到表扬。生态环境、城市文明建设是举国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各地狠抓的中心工作。社会新闻部以环保部公布的监测数据为由头,及时落地采访,在头版头条刊出了一篇《环保部点赞南京“春节蓝”》,受到了广泛肯定。

在迎接市党代会期间,社会新闻部又围绕“社会文明”“法治建设”等主题,为头版贡献了《幸福南京城盛开文明之花》《让法治阳光照耀每个角落》等高质量的社会新闻。其中,《让法治阳光照耀每个角落》是我负责采写的,经精心打磨后,从稿件提交到见报等所有环节,大标题、小标题等一字未改,整篇稿件内容也只是改了极个别字词。

二、要加强新闻策划,精准打击,不能“给啥吃啥”、被同质化

随着行业整体广告下滑、新媒体飞速发展,传统报纸尤其是党报早已进入薄报时代,拼信息量早已成为纸媒的弱项。在有限的版面上,如何做社会新闻?如果只是被动地等各条口通讯员发通稿或相关部门开发布会,“给啥吃啥”,或者在里面挑拣一下凑满版面了事,仅满足于大的社会新闻不漏稿,那肯定会导致同质化,最终将党报的优势丧失殆尽。

党报作为纸媒的一员,既有一般纸媒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作为党报工作者,我们一定要保持信心和定力,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要在当前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强化自己的生存之本。这个生存之本就是优质原创内容。②对于鲜活的重要社会新闻当然要及时抓住,做到“人有我有”。但在此基础上,还更应该加强新闻策划,拿出党报特有的具有独家观点、角度和有深度的作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在这里,我举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例子。

“南京公安民意110”是南京市公安局警务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南京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15年7月起运行,促进了公安干警作风转变、素质提升和为群众服务能力的提高,使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2016年8月,“南京公安民意110”运行一年多后,时任市委主要领导到市公安局调研时,对其给予充分肯定。

南京日报社会新闻部及时抓住这一契机,连续两周对“南京公安民意110”进行深入采访,精心谋篇布局,确定分别从群众感受、平台建设、机制创新、分析研判决策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深入报道,并最终由我执笔一气呵成写就《570万人次回复“我很满意”》《下好“一颗子”,带活“全盘棋”》《群众监督倒逼警务效能提升》《“问诊”大数据,“按需”做决策》等4篇聚焦“南京公安民意110”系列报道,且均在头版刊出。

该系列报道题材重大,主题鲜明,案例丰富典型,语言文字生动,既紧扣综合改革中心工作,又特别贴近群众接地气,可谓党报社会新闻“上天入地”的典型案例。作品刊登后,引起强烈反响,人民网、新浪、网易、中国网、华龙网、中国南京网、中国警察网等众多网站纷纷转载。值得一提的是,该系列报道不仅在报社荣获总编奖,还荣获“2016年度江苏省好新闻二等奖”。

三、要拓宽社会新闻外延,不能囿于狭窄的条口,被单一化

目前,社会新闻的传统条口主要是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及热线,但社会新闻绝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条口。社会新闻包罗万象,社会变迁、人生百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社会风尚等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领域。社会与时政、经济、文化等新闻相结合的地带,也同样有很大空间值得开拓。

2016年,南京日报社会新闻部大胆尝试,积极拓展,就推出不少类似的优质社会新闻。

比如,当今社会手机支付的越来越多,现金支付的越来越少。这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生活变化。社会新闻部及时抓住这一变化,策划采写了一篇《手机支付风靡,记者体验7天“无现金生活”——大小消费数十次,一分钱现金也没花》;针对网上发单、抢单送外卖的兴起,推出了一篇《人力资源众包在宁日趋流行》;针对家庭微信群的兴起,推出了一篇《家庭微信群成排解老人寂寞新方式》等。这些基本上都属于“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闻,采写出来之后,既新鲜“有生气”又特别“接地气”,受到了读者广泛好评。

四、结语

总之,做好新闻宣传,必须吃透“两头”,既把握中央精神,又了解基层实际。党报社会新闻同样如此。只要我们勤于思考、迈开双腿、拓宽眼界、创新策划,把笔触伸进土地,走进群众心坎,党报社会新闻也能让党的意志和群众心声呼应,让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共振。③

注释:

①黄思.主题报道如何选定报道主题 [J].新闻战线,2017(9).

②周跃敏.着力优质内容生产夯实转型发展根基[J].传媒观察,2017(4).

③ 杨振武.用脚步丈量时代 把新闻写在大地[J].新闻战线,2017(5).

(作者单位:南京日报社)

猜你喜欢
新闻部党报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议提升地市党报竞争能力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正确认识党报副刊的作用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一位“农民”部主任——记《温州日报》城乡新闻部主任陆建余
忍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