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版”背景下都市类报纸的杂志化转向
——以《晶报》为考察对象

2017-04-12 05:59范蕾蕾
视听 2017年10期
关键词:都市报都市报纸

□ 范蕾蕾

“减版”背景下都市类报纸的杂志化转向
——以《晶报》为考察对象

□ 范蕾蕾

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严重挤压纸媒的生存发展空间,国内报纸纷纷被迫减版。在此背景下,话语权争夺战正在都市报内迅速展开,新困境、新方向的同时存在,使杂志化转向再一次成为都市报求存举措。本文以深圳报业集团下都市类新闻综合日报《晶报》为例,从形式、内容上对“减版”背景下都市报的杂志化转向进行分析,以探索都市报杂志化的新原因、新特征。

都市报;减版;杂志化转向

十几年的杂志化实践提高了中国都市报杂志化转向的操作可行性,关于“报纸杂志化”话题的争议性明显下降,业界研究成果滞后且多宏观层面“泛谈”,少有具体研究。新媒体背景下,都市报由厚变薄,进入减版时期,其杂志化转向也逐渐表现出新原因、新特征。

一、都市类报纸杂志化转向的因由

自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至今,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代”已发展了20余年,媒体生态结构和布局都已发生巨变,都市报不得不再次做出改变,以适应媒体新环境、受众新习惯。

(一)新困境:网媒挤压生存空间,人才迅速流失

《2012年受众媒介接触习惯调查报告》指出:“2012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融合进入到白热化阶段。”“相较于传统媒体日到达率整体下行的趋势,互联网日到达率却继续保持快速上升的势头,2012年的日到达率为55%,与报纸的差距缩小至10个百分点之内。”①在新闻报道上,互联网技术赋予网媒先天优势,灵活、便捷、无限延展以及采写编同步等优势使都市报的新闻资源失去魅力点,不再独特新鲜,主体受众被大量分流;在广告收入上,年轻网媒吸引了年轻80、90后,广告商将注意力转移至高阅读量、高点击量的新媒体,户外、益智等真人秀节目的火爆也使电视广告价格一路飙升,都市报广告收入被严重分割;在人才聚集上,大量都市报资深媒体人纷纷辞职做起自媒体,主观评论过剩、二手信息过多、新闻事实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在都市报中愈显常态化。一旦遇到重大突发事件,都市报社难以派出完备的新闻生产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报道。

(二)新方向:都市报话语权争夺战开启

20世纪初,十年的恶性竞争导致都市报业内部马太效应明显。深陷恶性竞争的二三线都市小报在“低价战”中被迫一批批走向死亡,而以《南方都市报》为首的一线都市大报则在直接对撞式竞争中不断升级改版,愈挫愈勇。从2003年到2013年,转型都市报从前一阶段的“市民”出发,进一步建构了“公民”为核心的社会主体,表达公民的意见,开掘公共话语空间。②我国都市报如何在参与国家治理中构建自身话语权成为亟待解决的行业发展问题。

《南方都市报》率先开启创办新主流大报、重构自身话语权的尝试,拉开了我国都市报试图构建话语权以谋求发展空间的序幕,包括《新京报》《华西都市报》《晶报》等国内多家都市报为争夺话语权先后做出一系列改变。

二、《晶报》:“减版”背景下杂志化转向特征

“报纸从薄变厚、再从厚变薄,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而是一次时间的淘洗过程,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品质的一次优胜劣汰。”③2016年1月1日,《晶报》在头版刊登了话语权的探索声明,“新的大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型媒体不断崛起的态势下,我们必须求变求新,必须重塑价值体系,寻找新的话语空间。”④

改版后的《晶报》在形式上更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需求,在内容上坚持“阳光媒体,非常新闻”的办报理念,致力于在有限的版面里“为读者奉上更有力量、更加阳光的原创、独家新闻产品,使报纸由此变‘厚’,从平面走向更丰富的立体”。⑤

(一)形式上,《晶报》树立有别于其他都市类报纸的风格,首尾设置“双导读”,对头版进行“二次设计”,并在操作手法上向杂志靠拢。

1.首尾设置“双导读”

报纸对导读的运用来源于对杂志的学习,这是20世纪90年代报纸杂志化转向的成果之一。导读在报纸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板式各有不同。有都市报的轻松,也有党报的庄重,更有《南方都市报》的超大信息集纳,但大多数都市报采用的都是“单导读”模式,即封面导读。

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晶报》逐渐摸索出“双导读”模式。首先,在封面上,导读占据近半个版的篇幅,剩余版面空间用来刊登图片,再以“标题+详见第几版”的形式对本期的重头戏加以引导。导读的位置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封面的左右两栏、报头的右侧、封面的底栏以及头版标题的上下方,位置醒目,空间利用充分。其次,在末版上也设置了导读,与前者相比,末版上的导读则起着辅助作用,少有背景图示,字号明显变小,占用的版面空间也压缩过半,通常被放置在末版的左右边栏或正下方位置,方便读者索引后半部分要闻。“双导读”的设置在报纸中为数不多,重点内容一目了然。

2.头版的“二次设计”创意化

头版“封面化”是报纸杂志化转向的一个鲜明特征。大量生活服务类报纸常以整幅的明星写真、风景图、画作等作为封面,或新奇、或唯美、或性感、或诙谐,提高视觉冲击力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但这样的报纸封面基本以原图为主,或稍作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封面的特征,创意和设计主要来自原图本身,缺乏编排上的创新。

都市报减版意味着导读部分内容减少,这为封面的“二次设计”预留出足够的版面,也给编排部门腾留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减版后的《晶报》既注重封面图片的选择,又重视图片、文字与其他修饰符号之间的“二次设计”。惯用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法,精心选择的图片与配文相结合,营造出图文结合、意形交融之境,并恰当地运用留白手法,使版面语言的演绎空间得以扩张,整个封面显得清爽、美观,雅而不淡,视觉效应得到明显改观。

3.操作手法杂志化

“报纸操作手法杂志化是指报纸大量借用杂志分类处理信息的方法,即克隆杂志的编排手法,将内容梳理分组,实行新闻资源分流配置。”⑥《晶报》将内容分割,每日在固定板块中间穿插不固定板块,交错出版。主要包括社论、每日顶置、民生热点、都市情节、城市圈、文娱、深圳副刊、体彩、零封、深港书评、等。2017年2月13日《晶报》向外宣布,新增“数读”“众人”以及“纪念日”等新板块。每个板块分工明确,如都市情节负责刊登深圳市民生活中的故事;民生热点负责报道民生消息;文娱主要刊发文化艺术类内容;深圳副刊和深港书评经常刊发书评、影评、乐评等;乐库、反越位、零封、体彩四个板块负责体育新闻;新成员数读深挖大数据中的新闻富矿,纪念日回顾深圳过往的标志性事件。每个栏目各占1至4个版面,各个版组划分清晰。

目前,大多数纸媒已完成从传统咬合板式到模块板式的转型,《晶报》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发展,使大标题与小文字、彩图之间整合出的留白艺术得到进一步提升,板块上下横通,装饰性线条流畅,版面愈加整洁。

(二)内容上,《晶报》主要在开挖深度、权威和意义上下功夫,一方面将主阵地转移到深度报道,提升动态消息的精确性,另一方面提倡意义性报道方式。

1.倚重深度报道

新媒体的采写编同步使得报纸新闻见报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新媒体,以致沦为“旧闻”“新闻次品”。为此,《晶报》将阵地转移到深度报道、调查报道、评论、通讯等体裁上,不与他人比“新”,转而以“优”“精”取胜。

社论是《晶报》固定板块中唯一的专业媒体人评论板块,一般为1版3篇,包括社论、笔阵、纵论十区等,邀请专业评论员对当前国内时事热点或深圳本地的新动态新现象进行深度评析。另配有不固定栏目城市圈、晶点,主要刊登人物通讯或事件通讯,深圳副刊、深港书评主要刊登文坛名人的长篇书评和短篇小说等内容。较之于《深圳都市报》,《晶报》更加注重报道深度和专业性,更富知识气息。新推出的栏目以纪念日、数读、众人以及晶报“最阵容”为主,以人物通讯、事件通讯、调查报道或评论为主要体裁,再加上固定栏目社论,不固定栏目晶点、深港书评、深圳副刊等,使《晶报》的专业性、知识性大幅提升,读来兼具杂志的深度与情怀。

2.增加数据新闻比重

以“三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拥有碎片化、移动化、易保存以及无限包容、延展的属性,凭借明显优势迅速夺走报纸媒体的主流受众。为此,《晶报》推出数据新闻板块,推广使用数据元素,力求在新闻的精确性和权威性上再胜一筹。

首先,新成员“数读”助力精确性提升。数读,顾名思义数据解读,从数据中寻找新闻,以数据佐证新闻。“在信息时代,记者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组织、验证、分析和综合数据的洪流。”⑦“对数据的使用使记者的工作核心由追求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向讲述某一事态变化发展背后的真正含义转变。”⑧《晶报》增加“数读”板块,致力于向受众讲述一个“为数据驱动”的故事,不仅提升了其新闻精确性与权威性,一定程度上还弥补了在新闻时效性上的不足与缺陷。

其次是推广使用数据元素,增加报道可信度。编者统计了《晶报》2010年与2017年二月其中连续5期(2月20、21、22、23、24日)报纸中的数字发现,2010年平均每版出现了27余处数字,2017年平均每版出现了31余处,数据的运用在《晶报》中明显增加。

3.提倡意义性报道方式

迈向主流是我国现阶段都市报的一个发展方向。《晶报》在社会新闻报道上下功夫,通过深度剖析、赋予意义的方式增加报道本身的价值浓度和社会效益,强化正面宣传与社会教化功能,以提升报格,扩大社会影响力。社会新闻是都市类报纸报道的重点领域,这也是读者喜闻乐见的部分,但是都市类报纸在处理社会新闻时,手法常常有煽情倾向,题材选择追求刺激性,容易倒向庸俗化。这使得都市类报纸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普遍不足。

《晶报》一改以往社会新闻的报道方式,减少煽情,尽量避免庸俗趣味,注重发掘新闻中的教化意义,通过专题专刊的报道使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价值得以彰显,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例如2017年2月27日一期的封面主题是“安全行车”,封面配图为“事故多发路段”黄底黑边的警示标志,并辅以“十大危险路段”超大加粗标题和38字导语,A4至A7版专题报道交通事故和行车安全意识。诸如此类的报道在《晶报》中比比皆是。

三、结语

面对网络媒体的剧烈冲击和受众群体大面积流失的现状,报纸从业者再次将视线转向杂志,从形式到内容上择优借鉴,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提高受众的忠诚度。但是需要牢记的是,无论传媒业态如何变化,生产优质的原创内容始终是报纸安身立命的根本。立足本地受众,提供鲜活而有价值的新闻故事,强化文化与心理认同,为受众搭建生活服务和情感共享的平台,这是报纸永远不能丧失的武器。

注释:

①崔保国.传媒蓝皮书:2013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②曹轲.以话语空间求生存空间以生存空间求发展空间——以《南方都市报》为例[J].传媒,2015(02):14-16.

③④⑤晶报编辑部.2016我们一起“行”吧[N].晶报,2016-1-1(A01).

⑥王静.厚报时代的杂志化趋势[J].新闻实践,2004(01):54-55.

⑦⑧李岩,李赛可.数据新闻:“讲一个好故事”?——数据新闻对传统新闻的继承与变革[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6):106-128.

(作者系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都市报都市报纸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报纸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