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评论语言中的语用预设

2017-04-12 05:59钱轶群
视听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评论者网络新闻预设

□ 钱轶群

网络新闻评论语言中的语用预设

□ 钱轶群

语用预设是会话交流中一种常见的语言交际策略。网络新闻评论是新媒体时代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探讨了网络新闻评论中语用预设的特点及功能,以期丰富语用学研究,并帮助网络评论语言使用者合理使用语用预设,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语用预设;网络新闻评论;网络语言

一、引言

(一)关于新闻评论语言

网络新闻评论主要有专家评论、编辑评论和网民评论三种形式,其中最普及的是依托新媒体网络终端的网民互动式评论。网络新闻的读者评论板块作为一种全新的读者反馈和讨论平台,极大地提高了网民对网络新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网络评论参与者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参与者没有身份和地位的限制,他们带来了观点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个性化评论。

(二)关于语用预设

网络新闻评论属于快餐式交际,评论者需要以简短的文字来表达尽可能丰富而深刻的用意。另外,网络评论平台涉及的新闻背景复杂,评论者需要借助多元化的语用预设,使自己的语义获得准确解读。

语言学家斯托内克尔最早提出语用预设的概念,他指出,语用预设指在言语活动中,说话人对言语行为前提和背景进行的假设,不但和语境有关,还同说话对象有关。语用预设不仅是推理和解读的前提,也是交际者之间的纽带,是网络新闻评论互动式大讨论的基础。语用预设的合适性和共知性是交际成功的关键。除此之外,基于网络新闻评论交际的特殊性,其语用预设也有独特之处。

二、网络新闻评论语言中语用预设的多重性

网络新闻评论语言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其语用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语用预设的多重性。在网络新闻评论中,参与主体包括由网民组成的评论表达主体和评论接受主体,而新闻作者本身也可以参与评论的表达和接受。从交际角度上分析,包括三种关系的交际:一是评论者和新闻作者,二是评论者和其他读者,三是新评论者和旧评论者。这些多元交际模式导致了多重语用预设:评论者需要考虑新闻作者、其他读者和前期评论者的共知背景,以期评论内容获得识别和理解。

三、新闻评论语言中语用预设的特点

(一)隐蔽性

隐蔽性是指语用预设并未用文字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隐蔽在说话人的头脑之中”,并体现在文本的字里行间,需要接受主体加以感知。例如对新闻“云南30万手镯摔断案:双方和解女游客担责70%”(网易新闻2017-07-18)的评论:

姑娘留扇门:坐飞机到处旅游的低保户

该评论隐含的预设是低保户一般家庭收入比较低,不可能坐飞机到处旅游,质疑新闻对当事人的描述有出入。

记忆f60g:这出双簧唱得好!

该评论隐含的预设是“双簧”有串通一气的比喻义,怀疑新闻描述的赔偿结果并不真实。

这些隐含的语用预设作为评论的一部分并没有直接表述出来,需要借助读者的联想和推理加以解读。

(二)合适性

语用预设与语境关系密切,何兆熊认为语用前提实际上存在于整个交际语境之中,是语境的一部分。在网络新闻评论中,表达主体的语用预设必须符合交际语境才能被接受主体正确解读,而网络新闻评论的交际语境很大程度上基于新闻内容本身及与新闻内容相关的事件和人物等。如对“徐玉玉案主犯获无期,宣判书全文曝光”(新浪新闻2017-07-19)的评论:

唐英说爱:虽然此案尘埃落定,一条鲜活的生命却无法挽回……

此处的“此案”“一条鲜活的生命”等表达需要借助新闻事件作为语境才能获得准确的理解,而通过使用与语境密切联系的语用预设,评论显得简洁清晰,一针见血。

淮源夜雨:杜天禹能判死刑吗?

此处的“杜天禹”虽然没有在新闻内容中出现,却与新闻内容密切相关,是造成徐玉玉案的重要因素,也是网络讨论的焦点之一,但本次宣判中并未提及此人,引起了读者的疑惑。对于了解新闻事件来龙去脉的读者来说,由于使用具有合适性的语用预设,这一评论必然获得广大读者的共鸣。

(三)共知性

共知性是指交际过程中说话人的预设和听话人所知道的信息是一致的。在网络新闻评论语言中,表达主体的语用预设需要获得接受主体的认知才能达到双方的理解。这些语用预设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包括新闻相关内容、社会热点问题、个人生活背景等,在互动式网络新闻评论中,语用预设只有具有共知性才能获得正确解读。如对“杭州男子300万买了套学区房,落户后接到通知:危房!”(天天快报2017-07-17)的评论:

青石(鼠标):危房无所谓,主要是可以入学,就是个窝棚,在学区也疯抢。

这里的语用预设包括“学区房”特有的社会内涵,为了能让孩子在心仪的中小学就读,很多家长购买学区房并不是为了居住,也不在乎房子的性价比是否合理。在语用预设共知性的基础上,表达主体和接受主体达成了信息的共享和观点的一致,评论的嘲讽和无奈之情产生了共鸣。

(四)递进性

网络新闻评论是一种人际交流形式,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属于大规模的互动式讨论,一般有直接评论、盖楼评论和点赞支持三种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在发起评论前参与者除了阅读新闻本身也会阅读到大量评论内容,这些内容并不同时发出,也并非来自同一作者,不同的作者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或多或少会运用到语用预设,后来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递进性接触并接受不同的语用预设,从而不断解读到新的信息,领悟到新的意图。如对“高考646分上三本?乌龙背后的改革好事”(腾讯新闻2017-07-18)的评论:

悠然的豆子:盲目恋家造成的,浙江学子都喜欢留在杭州……

枯荣一念间:高考取消批次之分是好事,但是在实施之前,相关部门是否考虑如何区分类似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这种学校给人带来的误区……

岁月如歌:(高考志愿)改革之前最好还是把中国的教育现状改革一下,就业现状改革一下,就业时候用人单位总是看是不是211,是不是985,很少给普通学校毕业生机会。

互动性网络新闻评论信息量丰富,语用预设各不相同,新闻本身是评论的预设,而之前的评论可以成为下一则评论的语用预设,读者可以选择性阅读,在递进性语用预设的帮助下获得新的感悟。

四、语用预设在网络新闻评论语言中的语用功能

(一)信息压缩功能

网络新闻评论参与者众多,信息量巨大,优秀的评论要求在简短的时间内用精炼的语言表达观点,许多信息需要通过语用预设的方式传达给读者。因此在网络新闻评论中,语用预设的主要功能之一即是缩短评论篇幅,节约创作和阅读的时间,提高交际的效率。另外,一些不便直接叙述的重要信息也可以通过这一功能传递给读者。

(二)信息添加功能

网络新闻评论参与者具有丰富的社会背景,评论虽然以当前新闻为基础,但评论者经常结合自身经历将新闻内容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加以评论,在此过程中必然需要添加新闻外的背景知识,这些内容纷繁复杂,但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不允许对此进行大篇幅的解释说明,评论者因此往往通过语用预设,帮助读者通过联想和推理把握丰富的背景知识,从而全面准确地领会评论内容。

(三)信息修正功能

网络新闻评论属于互动式大讨论,不仅同一则新闻可以获得大量评论,同一则评论也可以获得大规模的盖楼式反馈。不同的评论者根据自身的经历和认知参与讨论,其间不乏存在对已有信息的质疑、否定或补充。大量表达主体借助语用预设动态修正旧有信息,而接受主体借此更正已有认知,不断获得新信息,实现互动评论的交际意图。

五、结语

网络新闻评论语言是语用交际的一种新形式,其基本模式是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式大讨论。合理地运用或识别语用预设不但可以提升语言质量、提高交际效率,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保障对话朝着双方需要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拉近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使网络新闻评论成为一个了解社会、体察民意、加强交流的平台。

1.Stanlnaker.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Semantics and Philosophy[R].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74.

2.何自然,冉再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宗诚.论广告语设计中的语用预设策略[J].中国广告,2009(09):124-127.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语言的特征及认知语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SJD740026。

猜你喜欢
评论者网络新闻预设
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子商务虚假评论者检测
网络新闻评论者的伦理责任问题及应对路径探析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基于D-S证据理论的电子商务虚假评论者检测
基于情感特征和用户关系的虚假评论者的识别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
如何写好网络新闻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