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元龙
传播媒介变革时代网络直播对传统电视媒体发展的启示
□ 莫元龙
电子书正开始占据纸质书的市场,传统媒体的受众也逐渐被新兴起的各路优质的介质所吸引,不论是直播平台的多样化还是参与直播人数的激增,无不显现出人们对当下媒介变革所产生的新形态的认同,部分“抛弃”了传统媒介。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直播现状,得出电视媒体发展的启示,以帮助传统电视媒体在传媒变革时代下发现突破口,实现良性发展。
媒介变革;网络直播;电视媒体
随着4G网络的普及、移动端的高速发展,中国网民群体逐年扩大。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3.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然而网络上传统图文分享已无吸引力,具有音频、弹幕等功能的社交新方式——网络直播热潮刮起。
(一)“网游”一代成长起来,冲破了原有的家庭式观看电视的秩序
90后被称为“网游”一代,他们在互联网发展、网络游戏风靡的时代成长起来,传统电视媒体对他们的吸引力愈来愈小。然而中年阶层的70后、80后也在网络繁荣的环境下被网络拉拢。据《光明日报》2016年12月发布的《2016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14亿。与2015年相比,网络视频用户增长1000万人,网络视频消费全民化,视频收看设备、视频内容来源多样化等趋势明显。2016年上半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在高位基础上持续增长。从网络视频用户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看,94.9%的用户选择使用手机收看视频节目,比去年增加了18.2个百分点,台式电脑的使用率为54.1%。
然而在传统电视观看的框架结构中,大部分观众还是沉默而被动的。但在新媒介时代,观众拥有了更多选择的条件,他们不愿简单地认同电视上所播放的内容,反对家庭式的电视观看秩序,借助其他网络媒介发表自我的意见,确立以观众为主体的观看模式。
(二)直播从“专业生产”走向“社交平台”
中国本土的直播始祖要追溯到1958年,北京电视台直播放映了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此后,从1997年香港回归央视的72小时直播特别报道,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大型直播,再到现在央视新闻频道滚动播出的24小时新闻直播,传统电视媒体的着力点均为新闻播报、大型预知文艺活动以及少量的突发事件的专业性直播。而网络直播的发展,始于2013年网页版电竞游戏直播出现,随后2015年网络直播从PC端走向了移动端,如今已经彻底进入了全民直播时代。《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相较于2016年6月的数据,月活跃直播用户增长达1932万。网络直播用户及参与者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零门槛的特点使得“麦克风”在网络上回归到每个人手中,只要在网络允许的情况下,一部手机、一个直播平台就能给予网民展示的舞台。人们在直播舞台上尽情地发挥自我,如少女直播吃饭、录下突发事件成为公民记者、职业电竞选手直播游戏等。人人都可以当主播,直播用户与观看者可以在屏幕上互动,参与者可以发文字点评、提出要求、赠送虚拟币,直播用户根据点评和点赞情况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取参与者的喜爱。
2016年整个直播行业快速发展,其商业化趋势非常明显,网络直播中最为火热的是“秀场直播”,主播通过直播的内容化、泛生活化取悦受众,受众点评、打赏的背后,隐藏着现代消费社会背后的商业逻辑。如通过直播+电商+教育+游戏+财经等,最典型的就是由微博兴起的网红电商再到粉丝经济。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人气主播丰富、受众基础大、用户参与度高,获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在社交、传播、宣传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在当下,网络直播正以其自身平台开放性、内容取向娱乐性、互动传播实时性以及即时真实性等优势获得青睐。
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直播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局限。直播的开放性为人们的窥私欲创造了膨胀空间,许多内容分享旨在满足、吸引参与者的猎奇心理,因此趋向于低俗化。人们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乐于从中寻求刺激,实现情绪的释放。网络直播行业刚刚兴起,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行业规范。2016年1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管理责任、服务范围、安全保障机制等工作做出了规范。
全民直播时代,人人举着手机,网络上每天都能看到网民所拍摄的突发事件“报道”以及“直播报道”。直播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和专业知识,打开移动端界面,点击直播就能全方位、立体地记录下所看到的事件现场,每个直播者都能把观众带入到正在发生的事件里。微信、微博等媒介打开了“人人即媒体”的传播格局,而网络直播则强化了这种格局。
当然,最开始的网络视频直播并没有动摇传统媒体的地位,但却为传统的直播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向。毕竟直播一直是对传统电视媒体的综合测试,但当下网络视频直播的盛行不得不倒逼传统媒体思考如何跨界颠覆。
(一)专业精神,杜绝烂尾、虚假内容
现场直播是最具电视特性和魅力的报道与播出方式,是电视传播的第一优势。快速及时、现场再现、真实可信、大信息量以及强烈的参与感,使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成为电视媒介展示自己新闻报道实力和水平的“龙头产品”。网络直播对拍摄质量及手法的要求不高,而传统媒体的专业直播技术才是自身的优势。在充分提供专业技术的前提下,低俗内容在电视行业的规范管理下不易出现,但烂尾新闻是传统新闻类媒体的一大弊病。传统电视媒体在直播新闻后应追加后续报道,给予受众完整的信息。其次,在网络直播中,“公民记者”缺乏专业素养,类似“棉花蛋糕”的假新闻层出不穷。传统媒体决不能为迎合受众猎奇心理而制造虚假新闻,这是专业的精英媒体应肩负的责任。多数直播平台设有回放功能,传统媒体记者可在直播平台上寻找亮点新闻,发现新闻第一现场,了解真实情况后再进行深度报道。
(二)积极互动,深入浅出
网络直播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平台,更多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娱乐需求。查尔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探析》(MassCommunications:AFunctionalApproach)一书中用社会学的观点阐释传播,在拉斯韦尔的三个功能外又加上了第四个功能——娱乐。直播参与者们在观看的同时通过弹幕评论与“主播”互动,获得他们想要的精神满足。传统媒体在日渐势弱的现场连线播放外,应积极开发跨界互动的节目形式,打破传统单向传播的无趣,增加受众即时反馈。
(三)创新直播机制,试水“期待式现场直播”
现场直播一直都是电视媒体的魅力所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有越来越多可预知的社会大事发生。拥有丰富直播经验与技术的主流电视媒体可以抢占先机,策划安排好直播流程,创新直播机制,不再只是死板地进行现场播报。期待式现场直播,是指电视媒体对重大新闻选题进行提前策划,在新闻现场针对正在发生且随时超预期变化的新闻事实及时做出应对,调整报道内容并实时直播的报道方式。电视媒体可试水“期待式现场直播”,既展现出新闻事实的全过程,给予受众以即时、专业、丰富的社会大事件感受,又能扩大事件举办者、主办方形象展示的空间,赢得自身的收视优势。相比网络直播的优劣势,观众互动和专家评论部分也是在“期待式现场直播”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网络直播无疑给公民带来了娱乐和表达的空间,公民记者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但在当今社会,传统媒体依旧代表着精英传播媒介,要积极创新发展,不能使文化领域过多地被商业资本控制。公民记者也可能在传播过程中剑走偏锋,但却受到追捧。传统媒体久经沙场,媒介的公信力依然需要精英媒介来塑造,要保持固有的社会功能,积极开拓媒介变革时代的新领域。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17-01-22].http://www.cac.gov.cn/2017-01/22/c_1120352022.htm.
2.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16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R].成都:2016-12-07.
3.[英]约翰·斯道雷著.常江译.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苏晓春.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传播优势与特点[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09):54-55.
(作者单位:北海市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