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莹
新媒体冲击下如何做好传统媒体的新闻主播
□唐 莹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尤其是新媒体给新闻传播带来的冲击,传统媒体的新闻主播应主动寻求突破。本文将从“融媒体发展”“主持人的个性化服务”“传统媒体新闻主播的任务”等方面,以主持人的角度来加以论述。
新媒体;传统媒体;新闻主播
随着技术的进步,传播渠道的多元化,特别是微信、微博、自媒体、直播网站等新媒体的出现,人们获得信息更加方便,门槛也大大降低。采编新闻已经不再是记者的独家职业,在新媒体强势出击的今天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主播”,拿起移动设备便可以发布“新闻”或“主持节目”。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也不再只是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在信息的接收方式上也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新闻。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作为传统媒体的新闻主播应主动采取相应措施寻求突破。
新媒体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新媒体是个宽泛的概念,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体拥有多元的传播渠道、多种传播方式,它的传播手段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加先进。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更新、更快、更直接,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给受众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节目究竟受到了哪些冲击呢?
一是内容的冲击。传统媒体的新闻节目一直信奉“内容是王道”,但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内容之王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例如:我们的早新闻节目中所发布的一些官方活动以前大部分只召集电视、广播和报纸这些传统媒体,而现在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又或者一些大型项目的推进,都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同步采访。传统媒体有的稿源,新媒体也有,于是在内容的独家性上传统媒体就丧失了优势,甚至有些口碑好、影响力大的新闻节目被新媒体直接删减转播,受众已经搞不清楚内容的原作来自哪里,因此靠着内容生存的传统媒体新闻节目已经不再风光。
二是传播形式和手段的冲击。传统媒体的新闻节目形式比较单一,传播还依托于记者采访、编辑编排、主播播出的操作,虽有权威性但时效性却大打折扣。而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形式不拘一格,只要你拿起手机挂在网上,随时随地可以现场直播,分享声音和图像。而在手段方面,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和纸媒只能是靠声音或文字的方式传播,特别是现场直播更是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往往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电视或广播记者赶到现场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报道时机。但新媒体却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实现视频、音频、文字的同步播出。试想一下当年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如果放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下,第一时间报道该事件的未必是上海东方卫视,而很可能是某个手机用户或者某个网站、某个客户端。
三是“用户至上”观念的冲击。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只能是我播什么你看什么,我什么时候播你什么时候看,无论多精彩的节目,时间一到就必须收场,内容也稍纵即逝。而新媒体却可以真正做到你点我播,实现用户的定制播出。比如通过蜻蜓FM等移动电台,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点播各种节目,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这一点传统媒体却很难做到。在用户的细分上,新媒体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给用户推送精准的新闻内容,比如“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就可以根据用户在浏览器中搜索过的内容推送相关的报道,而传统媒体的受众往往是模糊不清、没有细分的,因此“窄播化”的精准定位很难做到,所以受众就会觉得主播好像在跟我说也好像在跟别人说,形成不了约定收听的意识。
四是受众选择途径的冲击。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2013年环球资讯广播的一组数据中看出。《2013年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量化了新媒体对传统广电的冲击: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传统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群体向老年人群体集中,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笔者所主持的南京新闻台《早安南京》节目近期的索福瑞和尼尔森的调查数据也显示50岁以上的听众占了70%。由此可见,留给传统媒体的空间已经大幅萎缩。
综上所述,新媒体打破了传者和受者的界限,身份角色可能随时互换,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普通人可能既是新闻主播又是新闻受众。新媒体的出击还提供了民众对公共事务讨论、交流的平台,这不仅是公民话语权、参与权的体现,也是新闻在及时性、贴近性、重要性、显著性等方面的体现。
(一)要坚持融媒体发展之路,坚持全媒体联动出击
当下是一个跨媒体的时代,电视、广播、网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坚持融媒体发展之路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是用“新媒体的瓶子装传统媒体的酒”,更不是主播把节目做个剪辑扔到网上不闻不问就叫融媒体发展。融媒体发展要求新闻报道全媒体出击,扩大影响,扩展受众。传统媒体是新闻报道的基石,新媒体就是新闻报道的前瞻,要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做成“前店后厂”的模式,利用新媒体的“快”和“新”来拓展新闻来源。而新媒体也要依托传统媒体的权威和深度来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和可信度。新闻主播必须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和方式,秉承传统媒体新闻主播的优点来主导新闻话题,成为节目的主导、论坛的主导、网络的主导。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的主播要成为“全媒体主播”,要利用网络快速、便捷的特点抓住新闻源头,参与到事件的报道中,深入一线,实地采访。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对采集和传播的新闻要采用不同渠道,要采用受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和语言,将信息灵活地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传播。要做到这些,新闻主播就必须有独特的视角和语言表达,要做到不可取代,这种不可取代来自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二)传统媒体的新闻要实现内容的定制
传统媒体的新闻要实现内容的定制,除了一些主流思想的宣传之外还必须好好地研究受众需求。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一方面渴望获取多种多样的信息资讯,另一方面也渴望了解信息资讯的来龙去脉,理解其所蕴含的意义,预判其发展趋势。任何一个媒体,任何一个主播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受众的需求,所以只能有针对性地服务某一类人群。作为广播新闻,除了用量来取胜之外还需要向新闻的纵深发展,让听众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来,在展开新闻纵深报道的时候,就可以满足受众内容定制的需求了。
(三)传统媒体的新闻主播要有别于网红,要有正确的三观,要传播有价值的新闻
作为传统媒体的新闻主播要让自己有别于“网红”,对新闻要有辨别能力,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新闻观,对新闻的报道应客观、公正;要有开阔的视野,坚持新闻是还原真相、思想深刻、人文关怀的高品质传播。传统媒体的新闻主播都应该是具有良好新闻素养的新闻工作者,不同于一些博眼球、吸粉丝的“网红”。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新闻主播更应该去伪存真,从信息的筛选、调查、解读方面拓展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为受众传播专业、权威、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信息。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人的优势,要加大主播在新闻节目中的个性化特色。新闻主播要为受众“张罗”一档节目,要成为意见领袖,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对新闻背后素材的挖掘和较高的文化修养、专业水准来做一个有“温度”的主播。
综上所述,当前的传媒环境下传统媒体虽然遇到了新媒体的挑战,但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传统媒体已经向媒体融合转变,传统媒体的新闻主播要抓住内容的把手,运用新媒体的武器,主动求新、求变,改革图存,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以新的媒体范式、多种传播样式重构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
1.贾文俊.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的新条件[J].视听界,2017(3).
2.吴刚.新媒体语境下专业新闻人的价值重构[J].视听界,2017(3).
3.赵凡,林慧.融媒体广播生态业务体系的建设思路[J].中国广播,2017(4).
(作者单位:南京广电集团广播新闻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