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山水中国》:塑造广西民族文化品牌的新形象

2017-04-12 05:59□袁
视听 2017年10期
关键词:壮锦漓江山水

□袁 洁

《我的山水中国》:塑造广西民族文化品牌的新形象

□袁 洁

《我的山水中国》是广西新闻出版广电局、广西电视台遵循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有关广西文化建设的战略精神,由广西电视台制作的一部纪录片。本片制作团队历时四年,跟踪拍摄广西著名山水画家黄格胜教授深入广西壮乡、苗寨写生,并创作超级大幅作品《壮锦》的历程。本片纪实展现了黄格胜深入广西元宝山寨,以壮乡山水风情和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为创作对象,进行实景写生。通过秀美的自然风光、黄格胜真实的作画场景以及与村民深切的交流沟通等细节,运用“故事性”的叙述手段,不仅向观者真实展现出漓江、元宝山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是黄格胜山水画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也道出黄格胜对漓江、元宝山深深的眷恋与独特地家园情怀。较好地实现了用纪录片的独特魅力塑造广西民族文化品牌新形象的目的。

一、用独特视角展示人文山水的魅力

《我的山水中国》反映的是广西本土画家黄格胜对于家乡山水的钟爱和在自己专业领域的不断追求。本片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黄格胜和他的巨幅组画《壮锦》。该片场景多取于广西柳州市融水县的元宝山。这是上世纪80年代,在一种创作冲动的驱使下,黄格胜偶然邂逅的一个写生宝地,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苗族山寨。编导以此为视角切入,非常成功地记录和展现人物的率性与真诚,记录其心灵世界,展现人物内心独白,力求以纪实风格真实地呈现艺术大师的真情、真爱以及艺术创作的艰辛。用镜头记录画家的追求和梦想,“写自己喜欢的东西,画自己钟爱的山水,以此记录心中的山水中国以及人生经历所滋生的情怀”。

二、突出“真实”的力量

徐健在《纪录片的美学基础在于真实》一文中指出:“真实是纪录片美学的基础和核心……最珍贵的历史瞬间、场景、事件铭记在胶片上才具有史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①

《我的山水中国》无论是在表达方式上,还是画面呈现上,都是极力追求真实。例如,主人公黄格胜喜欢喝酒,并且喜欢喝烈性酒,甚至作画时会手抖,在片中多次出现黄格胜手抖作画的画面。对于自己的手抖作画黄格胜如是解释:“画山水,手抖正好表现出来山苍老之感。”

片中通过“他的写生过程”“他对作品的讲述”等环节渲染了黄格胜对漓江、元宝山深深的感情。

“后面的房子多好,元宝山,青山寨,世界独一无二,这里如果被糟蹋了,可惜了……”当他看到青山寨里都在“破旧换新”,民族特色的文化生态在逐渐消失时,无奈地发出这般的叹息。

镜头在拍摄水泥房的建设时,随后也给黄格胜一个特写镜头,若有所思的脸庞,反映出他的真实的矛盾的内心世界,他深深地爱着这个地方与这个地方的人。

“我认为我骨子里就是农民……我和这里的农民就是一家人,他们叫我大哥、叔公,我非常舒服。”

“我作为广西人,作为从漓江边长大的人,画漓江,把它画好,以前是兴趣,现在是责任。”

放下身份,放下职务,走进山野,与农民同吃同住,做回一个真真实实的画家,一个农民的画家。

“德天瀑布,我想了几年才敢来……”这是本片开头黄格胜在画德天瀑布时的一个采访。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采访,简单的一句话,不仅反映出了黄格胜对自己专业的谨慎,更能反映出这片土地在他心中的分量。把这句话作为本片的开头,一语点题,也能反映出本片剪辑者的功力所在。

“我不会去画黄山泰山全国画家都会抢着画的东西,我就画我们区域风景,区域风景它才有全国代表性,这是很难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

在片中选取了黄格胜的两幅作品:《漓江百里图》与《壮锦》,具有很强的区域代表性。《漓江百里图》长达200多米,表现的是桂林漓江山水的秀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将漓江一天中的晨、昼、夜打破时间的局限统一于画面,全面而完整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神韵,是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壮锦》是继《漓江百里图》之后的第二幅经典大幅创作,全长37米,高2.4米,是由28张8尺的宣纸拼接而成。画中黄格胜将广西的壮族、苗族、瑶族、侗族四个少数民族的代表性元素融于一个画面,如侗族的风雨桥、鼓楼,苗族的山寨等,黄格胜以山寨为主,辅以山石、河流、芭蕉、梯田、松树等,将广西主要少数民族代表性的元素统统纳入这个画面,并使用了“壮锦”作为画名,使整个作品更加具有民族风味与气质。他自己曾说“壮锦是一个纪录片,记录了广西民族地区的民族风光风情”。

三、让影像的“真实”上升为艺术之美

如果纪录片只是一种纯粹性的记录,或者是仅起到素材的排列与堆砌,那它只能被称为记录的碎片,或者是记录素材。“如果我们把艺术降格到对生活的直接搬演,而不是对生活的反思与反映,那么源于生活的影像确实可以宣称自己是真实的。但如果真实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那么影像的真实就变成了一种苍白与贫乏的标志。”②

《我的山水中国》利用摄影、特辑技术跟踪拍摄的同时,加之情景再现的表现方式,以达到纪实美学的效果。其中自然之美,这也是现实自然风光的反映,十分唯美。以梯田为例,影片出现了很多次梯田,每一次都不一样,如清晨俯视下的绿油油的梯田,如夜幕下配以蛙声安静的梯田等;还有以瀑布为背景的画家作画的场景,流动的水与安静的人,哗哗的水声与迅疾的行笔,白色的水与蓝色的人,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再一个是本片宣扬的“人美”,这包括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生活原生态的美、主题人物的内心之美。片中少数民族地区的歌舞与生活、画家与村民赤裸膀子一起喝酒的原生态的场景,画家坐拖拉机、刮痧的场景,都宣扬了一种朴实的美,这种美并不“争艳”,不是一下子冲进观者的眼球,而是让观者慢慢地去品味,去感知,是那种回味悠长、久久难忘的心灵之美。

《我的山水中国》以自述的方式全景再现了一个真实的黄格胜。一个多小时的叙述全程跟拍黄格胜的真实生活,整部片子中黄格胜先生聚精会神地作画、与苗民赤膊喝酒、苗妹扯画家耳朵踩画家脚灌酒、苗民为其擦背疗伤以及与学生的真诚沟通等镜头,都是黄格胜的原音重现,没有配音解说。塑造了黄格胜“农民画家”的真实形象。

本片拍摄外景风光的镜头运用上采取了推拉摇移的多角度移动拍摄,以及航拍技术“小飞侠”移动直升机进行鸟瞰式高清影像拍摄,使得镜像景深开阔,层次丰富,光影变化鲜活,以映射画家多彩的内心世界。

在片中,作为外部节奏的镜头、音乐等画面,随着属于内部节奏的黄格胜本人的情绪、思想的变化,表达节奏也发生着变化。黄格胜在讲述自己过往、自己对元宝山的情感、自己所尊为“原则”的为师观和自己对创作的不断追求的时候,片中表现出来的节奏是不同的,张弛有度,令人感动。

此外,纪录片作为电视的一种类型,也是一种文化形式。在其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之外,由于它的真实性原则,还具有较强的文献价值。为此,影片中还记录了黄格胜从《漓江百里图》到《壮锦》绘画风格的巨大转变(从追求秀美到古朴、雄壮、厚重),作者也以叙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绘画风格转变的原因,都是很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四、结语

总之,《我的山水中国》不管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还是文献价值方面来看,都是一部十分优秀的纪录片。它对提振广西画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元宝山的知名度,发展元宝山的旅游事业,保护元宝山的民风、民俗、民居,改善和提升元宝山苗民的生活和文化素质水平,都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我的山水中国》将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的文化建设的正能量。

《我的山水中国》在把广西民族品牌之一的漓江画派大师的成就表现极致的同时,也使得广西电视纪录片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两个作品的共赢。

注释:

①徐健.纪录片的美学基础在于真实[OL].求是理论网,2010-10-19.http://www.qstheory.cn/w h/ly/201110/t20111019_117 727.htm

②连颖.作为一种风格的“真实”——以纪录片为中心对艺术真实的反思[J].社会科学辑刊,2012(1).

(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

猜你喜欢
壮锦漓江山水
帛锦时韵*
爱在一湖山水间
保护与创新:非遗视角下壮锦创造性转化研究
漓江情画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