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戏曲广播节目的经营之道
——以河南广播电台《周迪有戏》为例

2017-04-12 05:59
视听 2017年10期
关键词:戏迷广播节目河南

□ 赵 翌 华 枫

新形势下戏曲广播节目的经营之道
——以河南广播电台《周迪有戏》为例

□ 赵 翌 华 枫

在我国,戏曲与广播的缘分由来已久,戏曲广播节目曾经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民众主流的娱乐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民众的娱乐方式日益丰富,戏曲艺术逐渐边缘化,广播媒体的发展也在电视及互联网的冲击下面临危机,戏曲广播节目不再流行。在新的文化及媒介环境中,戏曲广播节目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播与经营?本文以著名戏曲广播栏目《周迪有戏》为例,探讨新形势下戏曲广播节目的经营之道。

戏曲广播;《周迪有戏》;媒介经营

我国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一起被公认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艺术。进入近现代,我国的第一部电影便是谭鑫培先生戏曲演出《定军山》的录像。在广播诞生后,戏曲作为广播文娱节目的重要类型,在广播节目播出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十分醒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各种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下,戏曲广播节目昔日的光辉已经褪去,逐渐成为“非主流”的节目类型。当下一些戏曲广播节目存在着节目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受众面狭窄等问题。在人们物质生活、文化环境及媒介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地进行广播戏曲节目的制作与经营,是一项极有研究价值的命题,河南广播电台的名牌栏目《周迪有戏》的经营运作经验值得我们关注。

一、实行“工作室制”,发挥主持人明星效应

1995年,《周迪有戏》栏目的前身《戏曲广场》开播,作为河南广播电台开办较早、影响力较大的一档戏曲栏目,《戏曲广场》的收听情况较稳定,有较好的听众基础。栏目改版为《周迪有戏》后,继续发扬《戏曲广场》传承戏曲艺术、传播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并进一步充实内容,改革形式,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知名的广播戏曲栏目。

栏目从《戏曲广场》升级后,最直观的变化即是栏目名称的更换,将主持人“周迪”的名字直接在栏目名称中体现。相较于之前的栏目名称,“周迪有戏”显然更具亲和力也更有人情味。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变不仅体现在名字中,更为重要的是节目形态和管理机制都得到了更新。栏目采用了更能激发创意、更为自由的管理方式“工作室制”,以著名主持人周迪为核心完成节目从内容制作到品牌宣传的策划,并率先签约河南剧协主席李树建为艺术总监。作为河南省戏曲界名人,李建树先生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栏目的知名度。

主持人周迪具有丰富的主持经验,曾主持过多档广播新闻及文艺栏目。在主持《周迪有戏》的过程中,她十分注重自身在戏曲知识方面的积累与积淀,她认真研读《中国戏曲史》《戏曲通论》这样的学术著作,不懈地丰富自己的戏曲知识。她从河南地方戏曲入手,从经典代表剧目开始,逐渐熟悉河南重要的艺术表演团体。在主持节目时表现出了“内行”应有的业务素养,她的介绍与评论总是十分到位且具有专业性。周迪的主持风格亲切大方,在做“梨园客座”板块时,她与嘉宾的交流十分顺畅,戏曲名家都很乐意向她坦陈自己的人生故事。主持人气质与栏目风格高度统一,栏目充分发挥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以更具亲和力和人性化的传播方式制作栏目,将栏目品牌与主持人的明星效应高度整合。应当说,周迪是栏目的核心,她参与了栏目从幕后到台前的每一个环节,她个人的魅力正是栏目形象的缩影与代表。

二、组织丰富活动,提升品牌价值

栏目擅长活动策划,以活动扩大自身的品牌效应。“中原戏迷擂台赛”是《周迪有戏》的重点栏目,每周二、三、四、六播出。比赛对参赛选手没有任何年龄、身份等方面的限制与要求,只要愿意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普通百姓都能登台演唱。秉承着“弘扬戏曲文化,丰富戏迷人生”的宗旨,这个原本作为栏目一个组成环节的小型比赛已经逐步发展为由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与河南省戏剧家协会、河南省戏迷协会联合主办,河南电台信息广播承办,河南电台经济广播、农村广播协办的常规性文艺活动了。“中原戏迷擂台赛”已在郑州、开封等地成功举办多场“月冠军赛”,受到了中原地区群众的广泛关注。比赛开办以来,一批优秀的民间戏曲表演者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自身的风采,有一些甚至已经登上了央视的舞台,走出了更为宽广的艺术道路。“中原戏迷擂台赛”也因此被戏迷们誉为“平民戏曲明星摇篮”。

此外,栏目还有意识地树立热心公益、传播优秀文化的正面形象。2013年4月,《周迪有戏》爱心基金成立,推出了帮助普通百姓圆梦的公益活动。受过这一爱心基金帮助的有贫困大学生、空巢老人、失学儿童、低保特困户等。“多年来,周迪的栏目一直坚持将公益活动常态化、品牌化,践行最美栏目,公益先行,慈善没有终点的理念。”①

三、开创“戏曲+旅游”的产业经营新模式

创造性地大胆探索戏曲广播栏目产业经营的新思路也是栏目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2014年,栏目组织了“《周迪有戏》戏迷专列走进川渝”活动。“2014年9月4日,在《周迪有戏》戏迷专列走进川渝座谈会上,河南省内多家媒体记者和戏曲文艺界艺术家、评论家们充分肯定了此次《周迪有戏》戏迷专列走进川渝活动,对这种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旅游结合的大胆尝试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讨,一致认为,《周迪有戏》节目组将戏曲传播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双赢模式。”②节目组带领600多名戏曲爱好者和一些戏曲名家前往宜宾竹海等景区,观赏我国面积最大的竹林,并在这里举办了两场别开生面的戏曲晚会。随后,专列带着戏迷们来到了重庆,欣赏了长江及嘉陵江的美丽夜景。在为期七天的活动中,戏迷朋友们不仅领略了祖国河山的壮美,愉悦了心情,同时还与平时无法见面,却早已熟悉的主持人周迪及戏曲名家亲密交流,共同将河南的戏曲文化传播到川渝大地。此类活动不仅丰富了河南的戏迷与听众的生活,对四川和重庆的戏迷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交流。豫剧和川剧,这两个历史悠久的著名剧种在相互交流中焕发出各自独有的魅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戏曲的跨地域传播有了新的方式。一直以来,戏曲的传播方式主要以演员的剧场演出或各类媒介播出为主,剧场方式的局限在于传播面不够宽广,而媒介的传播又缺乏直接性。我国的地方剧种种类繁多,相当数量优秀剧目的传播仅局限于本省及其周边地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周迪有戏》戏迷专列走进四川、重庆的活动,创意化地将旅游与戏曲文化做了结合,以旅游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因此也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鼓励,

这个将观光与文化融于一体的活动,形式新颖,也是一次大规模、社会反响很好的文化之旅。活动并不是纯粹的旅游观光,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由下而上的戏曲推广活动。戏迷们自发的演唱和景区戏曲晚会相互交替,吸引了当地群众和其他游客的关注。自古以来,我国的戏曲表演一直是民间重要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戏曲艺术多多少少变为艺术家和少数爱好者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戏曲艺术不仅难以重现昔日的辉煌,更会逐渐被人们遗忘,变得越发曲高和寡。《周迪有戏》旅游专列活动无疑是一种让戏曲接地气的、娱乐百姓的全新尝试。广大戏迷能摆脱程式化的约束,不论身份轻松而快乐地享受戏曲之美,满足精神需求。

同时,栏目还积极地利用当前新媒体传播快捷、交互性强的优势,开办官方微博、戏迷网站和戏迷QQ群,为广大听众提供更加便利的交流平台。据了解,该栏目还与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东方今报》、《大河报》、映像网、大河邦邦网、河南文化产业网等河南知名媒介广泛交流,强强联合,每一次的活动都能够得到众多媒介的广泛支持。电视出镜,网络、报纸登出相关报道等多种形式,建立了完整的全媒体视听体系,使《周迪有戏》节目成为行业内的名牌栏目,得到受众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注释:

①李新艳.《周迪有戏》引发的思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5(22):139-140.

②柳漫漫.积极打造传统戏曲与现代旅游结合的双赢新模式——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周迪有戏》为例[J].中国广播,2015(10):80-81.

(作者赵翌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华枫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本论文为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艺术当代发展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4ZD01)子课题“当代戏曲广播发展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戏迷广播节目河南
我家的戏迷外公
出彩河南
小戏迷登台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丁洋澜??《小戏迷》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戏迷的舞台 欢乐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