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勋
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实名制
曾建勋
实名制,即在办理和进行某项业务时需要提供有效的、可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或资料。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到银行开户、去网吧上网、到医院看病、购买手机卡、预订火车票乃至开通微博发言,都毫无例外地需要实名。伴随各种各样虚拟身份交易和虚拟服务的日益普及,实名制俨然已成为一种趋势。
实名制的推行和利用,主要源于其有利于行业监管、版权保护、安全防范;大幅降低滥用、欺诈、诽谤、人身攻击等问题的发生概率;可以加快彼此身份确认,节省交流时间;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互联网生态环境。实名制在带来秩序保障的同时,也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漏、个人隐私侵犯,容易束缚言论自由,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当然,这些并不是“实名制”本身的问题,而是“实名制”背后的监管问题,如何让实名制使用者的言行自律问题。
随着数字信息资源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数字阅读行为越加适应,数字图书馆服务也需要加强行业监管,在推进社会公益服务的同时,防止公益资源被滥用;在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益的同时,合理利用知识资源,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在推进用户信息需求均衡满足的同时,分析用户群体使用行为,把握用户信息需求和追踪用户习惯走向,促进服务更加有的放矢。
数字图书馆用户实名制需要渐进式推进,让用户在体验中适应和理解。对于一些单纯的信息检索和浏览服务则不需要强制确认身份,而对于可能引起信息滥用的原文获取服务,可能造成言论失信的交互栏目,以及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则需要推行实名制。需注意三个条件:首先,需要方便用户实名注册,注册的过程要简捷,不能过分烦琐,以免给用户造成负担;其次,要方便对用户的识别和认证,有利于对用户不端行为的监控,防止信息滥用;最后,要方便对用户使用行为的统计分析,以利于开展针对性推荐服务。当然,数字图书馆推行实名制的前提是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负责,秉承馆员职责,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强化对个人隐私信息的管理和保护。让用户放心的“实名制”,才能真正起到维护信息生态秩序和把握用户信息行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