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敏
摘要: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满足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能力。本文总结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阐述了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的现状,分析了其中的弊端,为构建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实践能力,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趋于常态化,而这类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当代高等教育不可回避且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1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
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决定一名大学生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较低层次的实践能力是一个人基于本能的生存能力,较高层次的实践能力是一个人改变现实的发展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
1.1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个体与他人有效地进行信息沟通的能力。人是群体社会的动物,是依赖于社会而生存和发展的,因此必然与他人产生关系,与他人进行沟通。沟通能力表面上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能力,实际上它包罗了一个从衣着打扮到言谈举止等一切行为的能力。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大学生,可以在别人面前充分展示自己,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出来,并给对方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2 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在没有老师和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教育必须要反映时代的精神,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最新的和最有用的知识。否则我们无法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知识爆炸之间的矛盾。当今社会是知识极速膨胀的时代,大量知识的涌现使人们无法完全通过课堂或别人指导来完成学习。而传统的学习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显然这是无法满足当今的时代需求,这需要我们进行学习方式的革命。而这个革命的核心是要破除传统的学习观念,完成自学能力的提升,从而消除课堂学习时间极其有限的不利影响,达到终生学习的目的。
1.3 团队协作的能力
由于社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单个人的能力已无法完全胜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如何让个人能力的發挥达到最大化,如何借助于外力达到1+1>2的效果,这需要团队协作。而团队的协同合作是任何一个团队正常运作和发展的精髓。团队协作需要团队成员在一起不断地讨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一个人固执己见,无法听取他人的意见,团队的工作就无法开展下去。因此团队协作能力是新世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
1.4克服困难的能力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工作和事业更是如此。更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而如果在困难面前轻言放弃,那么成功的果实将可能永远与你失之交臂。历史证明,几乎所有的重大研究成果都是研究者们历经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换来的。例如,居里夫人历经三年九个月,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一分克的镭元素。怀尔斯更是花了三十多年时间解决了著名的世界难题“费马大定理”。因此,如果大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决心,很难在人生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2 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的现状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行为,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评价起着一个指挥棒的作用,其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上一部分所述,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应该成为大学生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但是,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还停留在传统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上,存在诸多不合理的方面。
2.1 评价内容简单。
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在摸索阶段,虽然更多教育改革者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成熟有效的评价方式。有很多大学已经开设了一些实践课程,但是课时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大学教师在授课和评价过程中,为了方便和简单,实践能力的评价更多地只注重学科知识,特别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而完全忽视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2.2评价方法传统
目前,国内高等学校关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评价体系。大学老师们还是以笔试为主,通过一张试卷或是完成一个作品来决定学生实践能力。虽然很多专业开设了实习课程,但是由于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比重较轻,且对大学毕业无足轻重,很多高校对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过多的注重量化结果,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来完成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2.3 评价重心不正
实践能力是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是在一段时间内学生对若干事项反应和处理的综合表现,并不能通过一个知识点或一件事情来进行评价的。而目前我国的实践能力的评价重心还是过多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学习和表现的全过程。大学生更多的只是关心这门课老师给了多少分,这个技术考核拿了什么等级。老师门也乐于通过很短的时间和简单的方式就完成评价,从而形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误区。
2.4 评价主体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行为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绝对的评价主体,学生是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过程是老师唱独角戏,实践教学的评价更是老师的特权,缺乏学生、家长和同学的参与,缺乏一个立体综合的客观评价,打击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3 结语
总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而如何评价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是教育界的研究重点,有效地引导人才培养方向,促进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我们重点阐述了我国大学教育中实践能力评价的现状,分析了其中的弊端,为构建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洪. 对学生数学能力评价方法的思考[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2]林桐.费尔马大定理终于被证明了[J].数学通报, 1993(9).
[3]艾芙·居里(贾文浩等译).居里夫人传[M]. 北京:京燕山出版社,2012.
[4] 李芳.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东北师范大学, 2009
[5] 夏冬,王晓春. 进步度与达成度对初中学生自主评价能力影响及评价效果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