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文导入】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
“啊……對呀。”
“要付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
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脚,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作者王伟,选自《全国微型小说精选评讲集续集》,学林出版社出版)
阅读心得
作者在这篇短短的文章里,设置了三处悬念。开篇作者就设置了一个悬念:小鞋匠在路口张望了一个多月,他张望什么?那个高大的身影是谁?为什么还不出现?读者的心为之一悬。正当读者欲知结果时,作者笔锋一转,写了“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读者自然生疑,大个子军人为什么没来?从瘦军人那里得知他“上前线去了”。故事似乎可以结束了,然而作者再露惊人之笔:瘦军人付钱后却不取鞋,令读者心为之一紧,最后瘦军人说出谜底:“用不着了,他的双脚,已经在前线医院里……”至此,小说戛然而止,却留有余味。作者对悬念的设置可谓匠心独运,而且情节波澜起伏,阅读时,心情随着情节“一悬一惊一紧”。大个子虽未出场,却让读者感受到了他英勇、高尚的品质。
【技法点睛】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作文忌讳平铺直叙,转折跌宕才精致。要让作文引人入胜,形成波澜,设置悬念当为首选。
一、拟一个富有悬念的标题。 利用标题设置悬念,可以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如《喂——出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两个标题就很有悬念,读者不需要读内容,就被标题吸引了眼球,就已经有了阅读的冲动。
二、可在作文开头设置悬念。“万事开头难”,开头能通过设置悬念紧紧抓住读者阅读的心,作文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
1.用人物的特殊言行造成悬念。《我的叔叔于勒》开头就写了菲利普一家不一般的言语举动,即“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并且菲利普只要一看见大船开来,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以这样的言行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想知道为什么菲利普全家散步还要穿戴整齐?于勒是谁?为什么菲利普急切盼望他回来?故事情节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2.用“抑制”“延搁”造成悬念。即突然将主线情节搁置起来,穿插进副线情节,从而引起悬念。常见的方法有倒叙法、插叙法。《杨修之死》的开头:杨修因“鸡肋”事件被斩首。作为重要谋士的杨修,曹操怎会因此事将他处死呢?开头就让读者感到蹊跷,这就达到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目的。
三、巧妙处理情节,悬念迭生。悬念须“巧”。所谓“巧”,首先是叙写的结果要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即合乎情理;其次,“巧”体现在叙写的内容要与悬念紧密相关,要能丝丝入扣,不蔓不枝;再次,叙写的过程中,要把与悬念有关的内容写充实,然后才接触悬念点,即运用蓄势;最好能使结局突转,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结尾余味无穷,意味深长。结尾处也可适当地运用悬念,可使作文显得意味深长,还能让人在读后回味无穷。如《鞋》中瘦军人的话“用不着了,他的双脚,已经在前线医院里……”就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